招考信息报考备考资料试题|面授课程网校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博微信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14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把握观点态度题的关键字

    2013-11-15 15:33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2014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把握观点态度题的关键字。更多关于2014国家公务员,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国家公务员考试QQ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消息: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很快就要开始,为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考,华图教育研究中心为您发布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和信息,希望对今年的报考考生有所帮助!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群:135344005。

      态度观点题虽然要求考生把握文段或作者的态度及倾向性,但实际的解题关键仍然在于对文段主旨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解题思路与概括主旨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脉相承的。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借鉴概括主旨题中的关联词法,迅速锁定文段重点,从而确定作者的观点。

      2.文段会在行文中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态度,考生可仔细体会文段的感情色彩。即便没有褒贬,至少会有客观的评价,这就基本可以认定为作者或文段支持的观点。

      【例1】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依患者个人情况选择药品种类、严格要求第一次用药的剂量与浓度并在随后的药物使用频率、药物配伍方面都遵行严格的规定的话,尽管不能完全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也应该能控制耐药状况的泛滥和恶化。

      作者对使用抗菌药物后是否会出现耐药状况的看法是( )

      A.不可避免 B.未置可否

      C.可以控制 D.无法确定

      【解析】C。文段最后一句转折复句引出作者观点:“尽管不能完全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也应该能控制耐药状况的泛滥和恶化”,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出现耐药状况的看法是可以控制的,C项正确。

      【例2】2001年,占世界人口4.68%的美国人消耗了世界卫生资源的46.7%,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是4873美元;占世界人口0.5%的加拿大也消耗了2.22%的世界卫生资源。美、加两国的卫生资源可谓充足,但是调查显示,当时还有13%的美国人、11%的加拿大人没有享受到必需的卫生服务。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有可能想说明的观点是( )

      A.不能笼统地将未满足需求作为卫生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的根据

      B.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卫生资源

      C.美、加两国的卫生水平高,卫生资源总量充足

      D.世界各国占有与消耗的卫生资源是极不均衡的

      【解析】A。文段主要是讲美、加两国卫生资源总量供给充足,但仍存在着国民没有享受到必需的卫生服务的问题,可见,不能笼统地将未满足需求作为卫生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的根据,A项正确。B、C、D项均错在以偏概全,都只概括了文段第一句的主要内容。最具迷惑性的是D项,文段表述的中心并不是世界各国。

      【例3】根据外国石油公司在去年7月得到的法案草案,伊拉克方面与外国石油公司的任何争端都必须提交国际仲裁,这严重破坏了伊拉克管理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草案还规定外国公司可以将所获利润汇出国外,而且不必纳税。

      作者对“法案草案”的态度是( )

      A.认同 B.反对 C.有保留认同 D.不明朗

      【解析】B。从材料中“严重破坏了……主权”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反对的。

      【例4】他们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的陈年旧账,要远望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起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 )

      A.否定 B.肯定 C.未置可否 D.有肯定有否定

      【解析】A。从“杰出的”加了引号可知,作者对此运用的是反讽的修辞手法,所以态度是否定的。

      【例5】孩子大多是被学校忽视的艺术家,但这并不否定命题绘画的重要性。实际上,命题绘画与自由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前者训练的是孩子们的逻辑性和观察力,而后者培养的是他们的敏感性和平衡感。法国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曾说过:“孩子既是艺术家,又不是艺术家。因为此时的他们被自己的天赋所支配,而并非他们在支配天赋。”

      安德烈?马尔罗在此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

      A.单凭天赋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

      B.孩子的天赋可能大多被忽视了

      C.孩子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天赋

      D.学会支配天赋才能成为艺术家

      【解析】D。从“因为此时的他们被自己的天赋所支配,而并非他们在支配天赋”可以看出,孩子现在还不能支配他们的天赋,其言外之意就是孩子学会支配天赋才能成为艺术家。

      【例6】在大气、土壤、水域、生物受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工矿区以及河流与沿海地带多为各种环境性疾病的发病区。当代城市的“三废”污染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食道癌、肠癌、胃癌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是( )

      A.沿海地带多为环境性疾病的发病区

      B.环境污染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C.支气管炎是由“三废”污染引起的

      D.大气污染与食道癌、肠癌和心血管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析】B。文段主要谈的是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联系,主要是要说明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B项正确。A项沿海地带不是文段谈论的主要观点,结论过于片面,排除;C项支气管炎只是文段举例谈及的一种疾病,排除;D项大气污染也只是污染的一种。

      【例7】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角色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注意力常常被人们日常的活动所吸引,往往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内心深处的了解,因而在一些看似深刻的关于人的认识中不免存在着基于表面化或主观化的观点。

      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

      A.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要充当各式各样的角色

      B.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种角色理解之上的

      C.缺乏对角色之外的人的了解,就会产生主观化或表面化的认识

      D.避免角色的影响,才能对社会中的人有更加客观深刻的了解

      【解析】C。文段中心内容是人们由于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内心深处的了解,因而会在认识中存在基于表面化或主观化的观点,所以C项正确。

      【例8】在国际上,不乏政府主导建立社会团体的做法,政府主导建立社会团体的目的是扩大自己履行职能的范围和空间。有人称这类非政府组织为政府的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在客观上常常成为执行政府某种职能的“准部门”。

      这段文字直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

      A.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常常执行政府某种职能

      B.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都是政府主导建立

      C.很多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团体往往能执行政府职能

      D.政府主导建立社会团体的目的是利用这些社团

      【解析】C。文段最后一句为关键句,直接说明了作者的观点:这些组织在客观上常常成为执行政府某种职能的“准部门”,由此可知C项正确。只有政府主导建立的这类非政府组织才常常会执行政府的某种职能,A项属于偷换概念;B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在文中找不到与“都”对应的词语;D项明显与材料不符。

      【例9】诺贝尔发明烈性炸药的出发点是造福人类,但在实际运用中,它也会成为杀人武器;电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电脑病毒就如幽灵一般时刻困扰着人类;医用克隆技术可以保障人的健康,但生殖克隆技术却给人类带来了伦理上的挑战。

      上述事实支持的要点是( )

      A.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取决于如何应用科技

      B.必须规范技术开发者和使用者的行为

      C.科技进步同时带给人类威胁与困扰

      D.科技进步带给人类全新的挑战与问题

      【解析】A。题干中的“炸药”、“电脑”、“克隆技术”等例子可知,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祉,还是祸害完全取决于人类如何应用,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技术开发者和使用者的行为”,B项错误;科技进步本身并不会给人类带来困扰和挑战,所以C、D项错误。

      【例10】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的普遍现象之一。所谓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言语、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从众,即群体能产生压力,使人们的思想在压力下趋于一致。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 )

      A.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群体应当更为强调人的个性

      B.个体对群体越信任,个体的行为就越容易趋向群体行为

      C.从众心理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是消极的效应

      D.个体从众达到一致或是被迫服从,或是自愿接受

      【解析】B。文段并没有强调人的个性,也没有说从众心理是消极的效应,A、C两项排除;虽然文中出现“群体的压力”,但基于生活常识可知“从众心理”不应包括被迫服从,D项排除;从众心理是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放弃自己的意见的,显然当个体对群体越信任,这种影响就越强,B项正确。

             ——相关阅读——

      【相关链接】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预测卷及解析

      【推荐链接】每日一练|申论备考|行测备考|

      【备考专题】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国考244问|

      【辅导课程】2014国考面授课程 |国考网络课程|国考内部教案|

    安徽华图教育微信号:anhuihuatu】

      ——相关阅读——

      2021国考公告 职位查询 职位下载

      2021国家公务员报名时间 报名入口

      历年国考分数线及职位查询 冲刺密卷

      2021国考图书 备考资料 笔试试题 

      2021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 网校课程

      2021国考备考咨询 微信交流 QQ群

      以上是2014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把握观点态度题的关键字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admin)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教师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1国考考前冲刺密卷
    2021年国考行测万人模考(第十一季—市地级)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搜索 畅言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