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5月9日小学)
2016-05-09 16:20 安徽人事考试 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
2016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5.9-5.13)
2016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5月9日小学)
1[单选题] 教师在履行角色行为时有个人协调的存在,不正确的是( )。
A.道德是加强角色学习,掌握基本角色要求和有分析地把握各角色期望的要点
B.以专业人员的角色为重,既有奉献也要有一定的合理使用专业的权利
C.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水平,缓解角色冲突
D.恰当分配角色人物,有解决角色冲突的辅助措施
2[填空题]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朗格朗提出的__________思想,这个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
3[填空题] 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__。
4[填空题] 教师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德育方法是 __________ 。
5[单选题] 对义务教育中“义务”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B.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C.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D.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
6[简答题] 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7[判断题]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8[判断题]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教育活动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公益活动。( )
9[不定项选择题] 某教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教“笔”。她首先拿出一支毛笔,问学生:“笔杆是用什么做的?”学生齐声回答:“竹子做的。”于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竹”字头。老师又问:“笔头是用什么做的?”学生齐声回答:“毛做的。”于是,老师在“竹”字头下面写下“毛”字。这时,学生发现“竹”字不对,老师说,这是为了给“毛”腾出地方来,写出的字才好看,所以“竹”字写成了“””字头。接着,老师教学生“笔”字的读法。然后,老师又教学生“笔”字的写法,并领着学生书写。最后,老师讲了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问学生,生活、学习中除了毛笔,还有哪些笔?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并争先恐后回答:“铅笔”“画笔”“钢笔”“蜡笔”“圆珠笔”“签字笔”……这时.老师举起手中书写板书的笔,学生齐声回答:“还有粉笔。”就这样,“笔”字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案例中,该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有( )。
A.对话策略
B.讲授策略
C.启发策略
D.指导策略
10[不定项选择题] 李老师在教“体积的意义”时,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设疑:“为什么瓶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这个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知识块被激活了,他们各抒己见,当学生就到底跟什么有关而激烈争论时。李老师看准时机,及时组织学生探究这个现象。
材料中李老师的教法运用了( )。
A.争论设疑法
B.联想法
C.比较法
D.引趣法
——相关阅读——
答案
1.D
参考解析:
教师个人的协调包括三个方面:①道德是加强角色学习、掌握基本的角色要求和有分析地把握各种角色期望的要点;②是以专业人员的角色为重,既有奉献多于索取的精神,也要懂得合理地使用专业权利.抵制冲突的角色任务;③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水平,在面临多种角色冲突需求及角色期望不一致时,能有效地缓解角色冲突。D项所述为教师角色的社会协调。
2.参考解析:
终身教育
3.参考解析:
说服法(说服教育法)
4.参考解析:
榜样法(榜样示范法、示范法)
5.D
参考解析: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所谓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的,是能够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的教育。优质教育一定是学校资源的配置富有效率和效益的,学校生活充满了对所有学生的深切关注,没有人被忽视和被遗弃。而学校只有开展免费义务教育的义务.还没有上升到优质教育的高度。
6.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2)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3)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共5分,错一要点扣1分)
7.对
参考解析:
教师的成长可划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其中能否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8.对
参考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
9.ACD
参考解析:
材料中,教师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启发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0.A
参考解析:
争论设疑,就是通过设疑来引起学生争论,以激发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辩论,打破课堂上的沉闷,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相关阅读——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