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请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要求,为《声声慢》这首词,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参考答案】
课题:声声慢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风格。
2.通过诵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叠词所达到的抒情效果。
3.品味分析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4.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沉重复杂的“愁”。
教学难点:
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及其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初始,教师动情讲述:梁衡在他的《乱世中的美神》一文中写道:“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为何李清照和她的《声声慢》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声声慢》,走近李清照,来感受这位饱经风霜的女词人晚年的别样情思。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师生交流作者资料: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漱玉词》等著作传世。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自主探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对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反馈: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正音、析字形,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如次第:光景。
(二)了解内容
1.学生听录音朗读,把握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3.提问:从这低沉、凄楚、悲凉、哀怨的倾诉中,你能听出女词人诉说了什么内容吗?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试着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愁。这个“愁”可以说是全词的词眼。
过渡:现在,请大家带着我们初次听出的愁,听出的凄楚与悲凉,齐读《声声慢》,试着进入词作中去感受词人的“愁”情。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第一:意象探究
1.提问:本词开头一句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惨”?为什么?
要求:学生对比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不能。使用叠字,渲染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增强了音乐感。这个开端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途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作者用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个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情感上所受到的摧残。
2.提问: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要求:学生找出词中意象,举手回答。
明确: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3.提问:词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来抒写自己的“愁”?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展示示例与点拨。
(1)三杯两盏淡酒
提问:为何说是“淡酒”?难道李清照酒量了得?
要求:学生联系学过的诗词中的“酒”意象,思考讨论。
明确: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晩年生活的凄凉惨淡。
(2)怎敌他、晚来风急!
提问: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了什么情绪?
要求:学生回想有关“秋风”的诗句,讨论作答。
明确:“晩”既可指晩上,也可指晩年,自喻晩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提问: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哪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要求:学生结合李清照的《一剪梅》,对比分析。
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泊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满驻绝望。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提问: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
明确: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提问:“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要求:学生联系旧知,分析手法;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意境,注意情景结合。
明确:“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难道上天也在忧愁哭泣?“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小结: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了,无字写愁,却处处惹愁。
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体会凄美淡然的意境。
第二:体会感情
提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但此时的“愁”与作者写《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些内容。那么这首《声声慢》中的“愁”又有什么含义呢?
要求: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品味词人之“愁”的具体内涵。
明确: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指导诵读:词中平声字较多,平声的延长使感情深沉苍凉。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愁苦的情感。学生分组读,男女同学赛读。
第三:探究写法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诗词的鉴赏方法?
要求: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明确:1.知人论世;2.找词眼,悟主旨;3.赏析意象;4.缘境明情。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课件出示法国诗人克洛岱尔改写李清照的《声声慢》而作的《绝望》: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
死!死!死!死!
要求:学生比较《声声慢》与《绝望》,从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看法。
明确:改写的诗,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是相同的,但已面目全非。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教师补充:千古词人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李清照用她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高超的艺术技巧向我们倾诉了她内心的满腹愁情。我们能够读出,短短的一首词是笔笔写愁,句句含愁,满纸呜咽;我们能够读出词人的满腹愁绪、愁肠百结、肝肠寸断。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背诵《声声慢》。
2.比较《声声慢》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婉约词和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板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4/1216/2960153.html
——相关阅读——
招考信息--2024安徽教师招聘公告|职位表|历年分数线
面试相关--2024安徽教师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公告
备考资料--安徽教师招聘历年试题解析|备考资料
推荐图书--2024安徽教师招聘图书网课|笔试课程
辅导课程--2024教师资格笔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
以上是教师招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设计试题8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编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