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要求,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答案】
课题:虞美人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教学过程:
一、作者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初始,教师: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危难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师生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哀婉凄楚。
写作背景: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此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自主探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对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反馈: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正音、析字形,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如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二)了解内容
1.学生听录音朗读,把握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3.提问:从这低沉、凄楚、悲凉的倾诉中,你能听出词人诉说了什么内容吗?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试着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
明确:愁。这个“愁”可以说是全词的词眼。
过渡:现在,请大家带着我们初次听出的愁,听出的凄楚与悲凉,齐读《虞美人》,试着进入词作中去感受词人的“愁”情。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第一:品愁情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提问: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要求:学生自主体会,指名回答。
明确:对于往事的哀愁。从背景中我们可知道,词人本是一国君王,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有笙歌欢笑、锦衣玉食、美酒美人、尊严和自由,而这一切美好的时光都已经逝去了,如今自己却被囚禁于异国他乡,一切都回不到过去了,因此词人想到这里发出了哀愁。
(2)提问:“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要求:学生结合熟悉的诗词中的“花”“月”意象,讨论分析,互动交流。
明确:“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那么,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因此看到这美好的景色,词人不是惬意反而更忧愁了。
“秋月”,月,总是那么敏感而多情,自古以来,多少离家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吧。
“何时了”,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花秋月年年如期而至,可作为一个被囚禁在异国的亡国之君,这只意味着屈辱的日子也会如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下去,因而这位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仰头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3)提问:“往事知多少”,词人想起了哪些往事呢?
要求:学生结合词人前期的生活,展开想象。
明确: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笙歌欢笑、尊严、自由等。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1)提问: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亡国之痛。
(2)提问: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这些词意味着什么?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小楼、东风、故国、月。
小楼:被困之所。
东风:东风即春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而词人却依然被困于此,失去了自由。
故国: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也不在了。往事不堪回首,因此词人因亡国之痛而引发了愁情。
月:痛苦的往事不忍心想起,只有伤痛与悲哀。看到明月便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到这里,词人的愁情便更加浓重了。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提问: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青春、美好时光的逝去;物是人非的境况;身份的改变。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雕栏玉砌、朱颜。宫殿尚在,当年侍奉自己的宫女却红颜已老,青春不在。正如李清照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但改的仅仅是朱颜吗?过去是君王,现在是囚犯,过去住的是宫殿,现在是小楼,身份一变,一切都变了,改的太多太多。这一切都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因此词人对逝去不复返的往事发出了感慨哀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问:词人为何把愁比作江水?江水有什么特点?
要求:学生联系与“水”有关的诗词,对比分析,讨论交流。
明确:江水的特点有:浩荡奔涌,奔流不息,连绵不尽,不舍昼夜,无尽无穷。因此,把愁比作春水,显示出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愁思如浩荡奔涌的江水一般释放出来,这愁又如江水不舍昼夜,奔流不息,无穷无尽。可见诗人愁情之深远与深切。
5.提问:这首词抒发了李煜的哪些愁?
要求:学生总结,指名回答。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第二:析手法
提问: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把这些愁绪抒发得如此真切感人?
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总结。
明确:诘问(自问);
对比(宇宙永恒无常——人生短暂无常;昔日九五之尊——今日阶下囚);
设问、比喻、夸张;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提问:我们于这血泪之作中感受到了李后主的亡国思家之愁,在以往学过的作品中也曾感受过许多诗人的愁情,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学过哪些关于“愁”的诗句,或课外搜集的有关诗句也可,并说明它们的出处。
要求:学生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教师补充: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越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课下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对比《虞美人》,写一个鉴赏短评。
2.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政,纵情声色,是相当失败的,对于他的遭遇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可怜,你怎么看呢?课下查阅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4/1216/2960154.html
——相关阅读——
招考信息--2024安徽教师招聘公告|职位表|历年分数线
面试相关--2024安徽教师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公告
备考资料--安徽教师招聘历年试题解析|备考资料
推荐图书--2024安徽教师招聘图书网课|笔试课程
辅导课程--2024教师资格笔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
以上是教师招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设计试题9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编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