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教师考试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35866
  • 教育综合知识之普心中常考的十大易混淆知识概念

    2022-09-29 09:21 来源:华图教师网

      安徽教师招考网同步华图教师网考试动态信息:教育综合知识之普心中常考的十大易混淆知识概念。更多关于教育综合知识,十大易混淆知识概念,华图教师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师考编(jiaoshitest)认证号和交流群(教师招聘考试QQ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不管是教师招聘考试,还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都是必考内容。教育综合知识一般包括三大重要模块: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规。其中,心理学的知识考查比较灵活,题型多样,需要考生熟悉理解一些心理学的概念,才能准确应对心理学的题目。接下来,将对心理学中常考的易混淆、难理解的概念做详细整理、分析,为各位考生备考助一臂之力。

      一、注意的品质

      (一)区分

      1、概念不同

      (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多少,数目,范围等词。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时间,持续,干扰等词。

      注意的起伏: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

      (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一边……一边……。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先做……再接着做……。

      2、影响因素不同:

      (1)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被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任务的要求、已有的经验。

      (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人的意志力、个人的主观状态。

      (3)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4)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 原来注意的强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的特质。

      (二)关系

      都属于注意的品质要素,不同特质的个人,擅长的方向不同。

      (三)考查

      单选、多选、判断

      例:【单选】1.儿童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他的注意具有很好的( )。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能力 D.范围

      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关键词“善始善终”,说明持续时间长,稳定性好。

      【单选】2.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司机开车时“眼耳手脚并用”,说明多种感官同时参与,需要注意的分配。

      【单选】3.“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答案:A

      解析:题干中“一目十行”的意思是同时可以看到很多的内容,说明人的注意范围大。

      【单选】4.小刘打算用5天时间完成一项任务,但是领导突然派来了一个比较紧急的任务。小刘很快把精力投入到新任务上。这说明小刘的( )。

      A.注意广度大 B.注意稳定性强 C.注意分配性好 D.注意转移快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有领导安排了一个紧急任务,所以是新任务要求做出的注意转移。

      二、记忆的品质

      (一)区分

      1.记忆的敏捷性:指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指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多,少、快、慢等词。如过目成诵。

      2.记忆的持久性:指记忆的保持特征。指个体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长,短,忘记等词。

      3.记忆的准确性:指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正确、准确、合适等词。

      4.记忆的准备性:指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指个体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灵活、举一反三等词。

      (二)关系

      都属于记忆的品质,影响记忆的质量,四个特点各有自己的偏重成分,一个记忆好的个体可以同时具备四个特点。

      (三)考查

      单选、多选、判断

      例:【单选】1.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

      品质是( )。

      A.记忆准备性 B.记忆正确性 C.记忆持久性 D.记忆敏捷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要注意区分A和D。题干中有两个关键词“迅速灵活”和“提取”,属于记忆准备性的特点。记忆的敏捷性仅仅指记得快,所以不符合题干。

      三、意志的品质

      (一)区分

      1、概念不同

      (1)意志的独立性(自觉性):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目的、意义,自觉,督促,干扰等词。

      (2)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迅速、灵活,合理等词。

      (3)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情绪、行为、约束、控制等词。

      (4)意志的坚韧性:是—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情绪、行为、约束、控制等词。

      2、相反品质不同:

      (1)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盲从和独断。

      (2)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胆怯。

      (3)自制性相反的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4)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动摇和执拗。

      (二)关系

      都属于意志品质,但是各有自己的独特特征。

      (三)考查

      单选、多选、判断

      例:【单选】1.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的意志缺乏( )。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有关键词“优柔寡断”,相反的品质是果断。

      四、思维的品质

      (一)区分

      1.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本质、内在等词。

      2.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变通等词。

      3.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敏锐、快捷等词。

      4.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独立、反思等词。

      5.思维的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新颖、创造等词。

      6.思维的广阔性:指思路开阔,能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揭露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地思考问题。

      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广阔、多角度,各方面等词。

      (二)关系

      都属于思维的品质,有各自的倾向性特征。

      (三)考查

      单选、多选、判断

      例:【单选】1.有些学生能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应用各种规则、原理和规律,有些学生则显得比较困难。这是思维的( )差异。

      A.广阔性 B.批判性 C.敏捷性 D.灵活性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有关键词“根据不同要求应用”反映了思维的灵活性。

      【单选】2.一个人在思维中或者自以为是,或者人云亦云,都是缺乏( )。

      A.思维逻辑性 B.思维独立性 C.思维灵活性 D.思维批判性

      答案:B

      解析:题干中,“自以为是”和“人云亦云”都是与别人的影响有关,反映的是思维的独立性。

      五、感觉阈限和感受性

      (一)区分

      感受性:指个体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包括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指引起个体刚刚感觉到的刺激量。包括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预先。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指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觉阈限:指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二)关系

      1.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包括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三)考查

      单选、判断

      例:【单选】1.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

      界值是( )。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有关键词“量的临界值”即表示阈限。

      【单选】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闻到”“看到”“触摸到”指的是个体的能力,属于感受性。

      六、感觉适应与感觉对比

      (一)区分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所有的外部感觉(除了痛觉外)都有感觉适应。一般感觉适应都是感受性下降现象,除了暗适应外。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二)关系

      两者都属于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三)考查

      单选、判断

      例:【单选】1.当你中途离开电影院,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这是因为感觉有( )的特性。

      A.对比 B.暗适应 C.明适应 D.疲劳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离开电影院指从暗到明,属于明适应,感受性下降。

      【单选】2.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更酸,这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有关键词,“以后”“更”,说明对比是有先后的,属于继时对比。

      七、似动现象与错觉

      (一)区分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种:

      (1)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2)诱发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

      (3)自主运动

      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4)运动后效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

      错觉:是指不正确的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错觉有利有弊。

      (二)关系

      两者都是知觉的种类。

      (三)考查

      单选、判断

      例:【单选】1.坐在未开动的车上,由于旁边火车的开动,会感到自己乘坐的火车正在移动,这种现象是( )

      A.动景运动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一个运动的事物使一个静止的事物发生了位移改变,属于诱导运动。

      例:【单选】2.下列关于错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错觉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的幻觉

      B.错觉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改变引起的

      C.错觉是对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知觉

      D.错觉对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只有消极作用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错在幻觉;B选项中错在本身改变;D选项中错在只有消极。

      八、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一)区分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两者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建议考生考试时抓关键词:“新颖”的是创造。

      (二)关系

      两者都属于想象的种类,又属于有意想象。

      (三)考查

      单选、判断

      例:【单选】1.丁默在他的小说中《他来了,请闭眼》中,塑造了高智商、严谨和善于推理的犯罪心理学专家靳言的形象,这属于(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记忆 D.创造想象

      答案:D

      解析:题干中,丁默属于小说家,属于作者,写小说的过程属于创造形象的过程。

      九、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一)区分

      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二)关系

      两者都属于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指向性不同来划分。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

      (三)考查

      单选、判断

      例:【单选】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C.好奇心 D.独立性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有列举“大地”有关的事物,属于广泛的范围,越多越好,属于发散思维。

      十、置换、文饰、投射、代偿

      (一)区分

      1.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如“迁怒”。

      2.文饰:即合理化,指个人给自己找一些冠冕堂皇的有利的理由来解释失败。一种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另一种是甜柠檬心理,即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

      3.投射: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等,投射到别人身上去。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4.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二)关系

      都属于自我防御机制心理作用,并且一般都是消极的心理。

      (三)考查

      单选、判断

      例:【单选】1.一个孩子被妈妈教训后,满腔愤怒,转而踢倒身边的板凳,把对妈妈的

      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这是( )防御机制。

      A.投射 B.代偿 C.置换 D.文饰

      答案:C

      解析:题干中主要描述是迁怒现象,属于置换。

      例:【单选】2.小刚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块钱,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退回去,最

      后他想如果是别人的话应该也不会送回去,这属于( )自我防御机制。

      A.代偿 B.投射 C.置换 D.文饰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意思是个体以自己不好的想法代替是别人的想法,属于投射。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2/0929/2429030.html

      ——相关阅读——
      招考信息--2022安徽教师招聘公告|职位表|历年分数线

      面试相关--2022安徽教师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公告

      备考资料--2022安徽教师招聘历年试题|备考资料

      推荐图书--2022安徽教师招聘图书网课|笔试课程

      辅导课程--2022教师资格笔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

      历年考情--2022安徽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以上是教育综合知识之普心中常考的十大易混淆知识概念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本文【教育综合知识之普心中常考的十大易混淆知识概念】来源于华图教师网,具体最终信息请以华图教师网为准!

    (编辑:子贤)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教师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历年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职位表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2023年安徽省教师招聘皖美成师计划

    考试工具教综百分刷题

    招考头条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 题 库
    分 数 库
    每日一练
    刷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