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网课图书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2月7日)

    2024-02-20 20:44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2月7日)。更多关于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每日一练,安徽公务员试题,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安徽公务员考试备考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1.(单选题)下列不符合我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的是:

      A.甲是在大陆投资、定居的台商,不能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B.乙到派出所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变更手续,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

      C.丙遗失了居民身份证,可办理户籍证明来证明身份并乘坐火车

      D.丁在码头候船遇警察查验身份时,应向警察出示居民身份证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居民身份证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居民身份证法》第9条规定,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迁入内地定居的,华侨回国定居的,以及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定居并被批准加入或者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办理常住户口登记时,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台商到大陆定居,可以领取居民身份证。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居民身份证法》第14条第1项规定,进行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

      C项:丙遗失了居民身份证,可办理户籍证明来证明身份并乘坐火车,符合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规定。

      D项:《居民身份证法》第15条第4项规定,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丁在码头候船遇警察查验身份时,应向警察出示居民身份证。

      2.(单选题)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关于区块链的特征和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省去第三方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B.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

      C.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维护社会秩序

      D.排除管理员外任何人修改信息的可能性,确保信息安全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区块链具有安全性。区块链上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去中心化的数据储存方式,使其成为数据和信息记录的最佳载体,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51%,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这使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所以,即便是管理员,也不能随便篡改信息,保证了信息的绝对安全。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也就是说所有的交易都是点对点发生的,无需任何的信用中介或集中式清算机构。因为实现了点对点的交易,中央处理或清算组织成为冗余;因为交易的真实性是由区块链上所有参与者共同验证和维护的,所以作为第三方的信用中介也失去了存在价值。

      B项: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

      C项: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只要能够确保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那么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信息的“存”和“证”难题。比如在版权领域,区块链

      3.(单选题)下列节气中,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时间最接近的是:

      A.谷雨

      B.冬至

      C.清明

      D.霜降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二十四节气。

      第二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重阳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而霜降这个节气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九月中气,距离题中诗句描写的时间最为接近。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4月19日—21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三月中气。

      B项: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十二月中气。

      C项: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时间是公历4月4日-6日。

      4.(单选题)海参生活在海底,以吃海中小生物为生,一旦进入夏季,海参就需夏眠,可能是因为:

      A.海水温度偏高,海参不耐热

      B.海参为繁殖储备能量

      C.海参用夏眠应对饥饿

      D.海参为了逃避天敌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关于海参的生活习性。

      第二步,海参以吃海中小生物为生,这些小生物对海水温度很敏感,海面水暖,则上浮进行繁殖,水冷则潜回海底。入夏之后,海面暖和,这些生物纷纷到上层水域进行一年一度的繁殖,而栖身海底的海参不会游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缩在海底蛹动爬行,不能游向海面。海参迫于食物中断,只能夏眠应对食物减少和饥饿。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海参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当水温达20℃时,海参就会转移到深海的岩礁缝隙中或潜藏于石底,不吃不动,整个身体收缩变硬如刺球。一般动物不会吃掉它,它一睡就是一个夏季,等到秋后才苏醒过来恢复活动。为了保证种族的不被灭绝,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过程中,海参拥有了超强的生殖能力。一头4年以上的成年海参,在春季繁殖期,一次可排卵约500万枚。这样,即使有万分之一的成活率,也可以保证种族的延续。

      5.(单选题)某村是贫困村,县扶贫工作队调研后认为该村有种植天麻的先天优势,遂决定将推动天麻种植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县扶贫工作队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加强宣传引导,调动村民种植天麻的积极性

      B.确定种植任务,规定每户村民的种植面积

      C.统筹扶贫资金,做好良种引进和技术服务

      D.吸引社会资本,推进天麻产品的深度加工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由扶贫工作队硬性规定村民的种植任务和种植面积的做法,是政府以行政手段强制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违背了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政府应以服务者的身份而不是以管理者身份定位自己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在该村开展的扶贫工作中,县扶贫工作队应当发挥的是组织引导作用,通过示范引导,拓宽增收渠道,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天麻种植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承担管理和托底的责任,从公共服务的角度为农民权利提供保护,而以行政手段强推的措施不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6.(单选题)下列哪组人物均与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密切相关:

      A.周公、孔子

      B.伯夷、叔齐

      C.周武王、姜尚

      D.管仲、鲍叔牙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周公制定了周礼,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克己复礼”和“礼乐文化”。周公、孔子均与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A项: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B项: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接受,叔齐也不愿继位,二人共同逃亡。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夷齐“兄弟让国,扣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仁哲大义,是历代中华仁人志士、诚信礼让、忠于祖国、抱节守志、清正廉明的典范。

      C项:姜尚,姜子牙,帮助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姜尚是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久远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D项: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共同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有着深厚友谊,《列子·力命》记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7.(单选题)“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

      A.“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B.“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C.“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

      D.“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第二步,“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观点。他认为人的价值大于天使的价值,是推崇人的价值的体现。C项中“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也体现了人的价值的重要性。二者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强调目标的重要性。

      B项:“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意思是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D项:“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意思是心胸要像日月那样高远开阔,志气要像秋霜那样高洁。强调心胸和志气的重要性。

      8.(单选题)关于金属和人类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使用铝制食品容器更容易导致脑损伤

      B.钾、钠离子维持着人体内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

      C.镁是人体中许多酶的激活剂,能促进新陈代谢

      D.锌能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红细胞代谢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铁在人体中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而促进造血。而锌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同时可以直接抑制病毒的活性,从而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还可促进大脑蛋白合成,帮助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完善,使宝宝更聪明。应该是“铁”,而不是“锌”。D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长时间使用铝制品容器,大量的铝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到颅脑里面,这样脑铝的含量就会变多,当脑部铝含量增多后会导致神经元纤维变性,大脑就会出现衰老。A项正确。

      B项:钾、钠离子在维持机体体液的渗透压、协调细胞内外的平衡、协助神经和肌肉的正常运作方面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

      C项:镁作为酶的激活剂,参与300种以上的酶促反应,还是一种参与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镁离子广泛参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参与各种生理活动。C项正确。

      9.(单选题)以下路况,一般来说,驾驶员最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的是:

      A.高速公路

      B.盘山水泥公路

      C.平原砂石公路

      D.城市街道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高速公路因为全封闭,路面平坦,交通元素较为单一,行车信息过于单调,驾驶员在高速行驶时,会因为信息刺激较少致使感觉、视觉、听觉迟钝而疲劳。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盘山水泥公路因为需要转弯的刺激,驾驶员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C项:平原砂石公路因为有颠簸感的刺激,驾驶员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D项:城市街道车辆、行人和红绿灯等众多影响行驶的因素,驾驶员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避免出现交通事故,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10.(单选题)问题面前,是迎难而上,还是绕着走,直接反映一个干部的精神风貌,也折射出这名干部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难题存在风险,甚至受到别人的责难。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态度是:

      A.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去做

      B.上级领导没有点头的,不便去做

      C.为避免头脑发热,凡事都得找出处

      D.冲破习惯和传统思维的束缚,敢想也敢做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第二步,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难题的确存在风险,但工作人员凡事出于公心,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敢于冲破习惯和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就会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缺乏敢想敢做的精神与担当意识,并非正确的工作态度。

      B项:缺乏判断力与灵活性,并非正确的工作态度。

      C项:易陷入本本主义的误区,缺乏责任意识与创新精神,并非正确的工作态度。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4/0220/2817750.html

      ——推荐阅读——

      招录信息——202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查询|考试大纲

      考生通道——2024安徽公务员报名|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4安徽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4安徽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笔试系统提升班

      以上是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2月7日)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s://ah.huatu.com/)安徽公务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gwy/)

    (编辑:安徽华图)

  • 上一篇: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1月22日)
  • 下一篇:没有了
  •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职位查询
    历年安徽省公务员职位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