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表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教师考试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

    2023-09-30 20:06 来源: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同步教师资格证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师考编(jiaoshitest)认证号和交流群(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微信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1.题目:必修上册《赤壁赋》

    2.内容: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基本要求:

    (1)朗读课文,读音、停顿准确,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2)讲解画线的语句,内容准确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4)试讲10分钟左右。

    《赤壁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3.体会苏轼身处逆境而乐观豁达的精神,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读促赏,品味课文精美语言。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问题探究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教师请学生介绍苏轼。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进行补充引导: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正是人生的苦难造就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子”的文学成就,而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诗领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今天要学的《赤壁赋》,就是他作品中的名篇之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介绍文体及写作背景

    文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在这里,为排遣内心郁闷,他经常来赤壁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也因此写下此篇《赤壁赋》。

    ②读通文段,了解大意

    A.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B.教师检查反馈。

    a.教师通过PPT出示词语(愀qiǎo然、舳舻zhú lú、酾shī酒、横槊shuò赋诗、扁piān舟、匏páo尊、蜉蝣fú yóu),请学生朗读。

    b.教师请学生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落中,句子长短错落,灵活多变,而且有较多排比、对偶的调式,读起来婉转流利;此外,本段中蕴含了作者悲伤的情绪,因此读的时候语调可以低沉、舒缓一点,读出悲伤的语气。教师再范读课文,之后学生齐读课文。

    C.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章大意。教师检查自学效果,并讲解部分重点词汇和句子。

    愀然:容色改变,不愉快的样子。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和“友”都是意动用法,翻译为:把……当作伴侣,把……当作朋友。

    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尊,同“樽”。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想要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①提问:作者问客人箫声为何如此悲凉,客人首先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默读文段,思考问题。

    明确:“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②提问:客人说到了曹操,说了关于曹操的哪些事情?

    明确: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

    ③提问:然而客人却说了一句“而今安在哉”,这说出了客人什么感慨?

    明确: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已不知去处,客人由古(一世之雄)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

    ④提问:客人由曹操又想到了“吾与子”的处境?那作者和客人的处境如何呢?

    明确:作者和客人都是“有志无为者”,只能“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提问:由二人的处境,客人又引发了何种感慨?

    明确: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师小结:在这无穷无尽的宇宙中,人的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所以客人惟有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短暂。这也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⑦提问:既然如此,客人又有怎么样的美好愿望呢?

    明确: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⑧提问:是啊,正是因为生命是渺小而短暂的,所以他们想要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然而这能实现吗?客人又引发了何种感慨?

    明确: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⑨提问:是啊,这理想终究是不能实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那么客人“悲”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要求:学生默读文段,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点名回答。

    明确:一由古(一世之雄)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渺小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的矛盾生悲。

    ⑩提问:作者写客人“悲”是为了体现了自己的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你如何看待作者这种“悲”的情感?

    要求: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派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明确:人生是由不连续的幸与不幸组接而成的。当不幸降临时,悲伤是难免的。但是我们要及时从悲伤中走出来,做到乐观面对。其实所谓幸与不幸,是与非,只是看问题角度不一样而已。当我们学会珍惜不幸的价值时,它就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总结:作为一个胸怀壮志,心系天下的文人,苏轼一生可谓是坎坷多舛的。黄州、惠州、儋州,这些被贬之地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内心应该是忧郁痛苦的。然而面对人生的苦难,苏轼却能乐观面对,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正是因为这种乐观旷达的处世态度,所以在文章中作者终能化悲为喜,后续内容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结合苏轼《定风波》这首词,从苏轼的人生态度出发,对其写一段评价语,3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0

    关注公众号

      推荐资料: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3/0930/2727518.html

      ——相关阅读——
      辅导课程--2023教师资格考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面授课程

      招考信息--2023安徽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普通话测试报名公告

      考试相关--2023安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备考资料--安徽教师资格笔试试题|面试试题

      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zige/)

      以上是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zige/)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

      本文【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来源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具体最终信息请以教师资格证考试网为准!

    (编辑:安徽华图)

  • 上一篇:教师资格桑代克的三大规律的教学启示
  • 下一篇:没有了
  •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历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职位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2023安徽教师招聘职位表查询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招考头条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