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遴选政策理论】警惕“免费”共享充电宝盗取个人隐私
2020-12-14 11:50 安徽人事考试 来源:安徽华图
【导读】目前中央遴选报名已经落下帷幕,为方便考生熟悉考试形式,做好考试准备,华图遴选网为大家整理了遴选笔试内容,愿各位考生及时关注本站动态,早日上岸。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共享充电宝进入了餐饮、商超等场所,通过扫码租用即可为手机提供充电服务,为消费者带来不少便利。不过最近公安部门提醒,免费赠送或试用的充电宝中或隐藏木马程序,一旦插入手机,会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这种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一是商场里的可租赁移动电源,二是火车站里叫卖的满电充电宝,三是扫码免费送的充电宝。
专家解释,现在手机普遍只留一个USB接口,既能充电又能传输数据,很容易被入侵。此前央视3·15晚会就曾公开揭秘,当一个正常的充电宝拆开后,如果有不法分子对其进行改造,就很有可能在内部加上芯片,当用户租借到被动过手脚的充电宝,包括手机唯一标识码、通讯录、照片甚至应用的账号密码等信息会被立刻盗取。甚至即使拔掉充电宝,手机依然处于被控制状态。正因如此,外出尽量不要随意购买和扫描来历不明的充电宝。如有需要,应当选择正规产品,或扫描正规公司的可租赁移动电源。
不过,防止共享充电宝变成“窃密神器”,光靠消费者提高警惕显然不够。从用户角度来看,个人隐私一旦泄露,轻则受到广告骚扰,重则有可能踏入“套路贷”等诈骗陷阱,面临财产安全等风险。从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来看,任由违法违规的产品鱼目混珠,不仅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长此以往,更会因为有可能带来的信任危机,损害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共享充电宝搭乘共享经济风口,用户规模迅速扩张。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租赁交易规模达到79.1亿元,呈现141.3%的高速增长。当前行业对一二线市场的场景布局日趋完善,市场开始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共享充电宝市场的规范和监管,是当务之急。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会被不法分子盯上?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野蛮生长,行业规范、监管体系、技术标准未统一,客观上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形成了贩卖个人隐私和信息的灰色产业链条。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大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利用共享充电宝窃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同时,无论是共享充电宝企业,还是提供这项服务的场所,都应该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
事实上,不论是共享充电宝带来的隐私保护问题,还是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造成的秩序混乱,抑或是网约车造成的安全风险,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待这些问题,既要拿出有力的解决办法,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有需求就有市场,共享充电宝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带来了切实的便利,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加速普及的当下,帮助很多人免去“电量不足”的担忧。长远来看,让共享充电宝在规范的轨道上更好服务消费者,这是共同的期盼,也是共同的责任。
这一过程中,安全是底线,更是红线。始终把保障用户权益、确保产品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推动共享经济的市场蛋糕不断做大、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给消费者、企业、商家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
(编辑:陈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