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之作文开头结尾以及语言使用上备考指导
2018-05-10 20:48 安徽教师招考网 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
安徽教师招考网同步安徽教师招考网考试动态信息: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之作文开头结尾以及语言使用上备考指导。更多关于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育综合知识备考资料,安徽教师招考网,安徽,安徽教师招考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以及教师考试团(jiaoshitest)认证号和交流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据历年考试流程推算,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公告|职位表会在5月下旬发布,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2018安徽教师招聘 考试,安徽教师招考网为你准备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练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加入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539029404。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关注安徽华图教师官方微信(教师考试团:jiaoshitest)!点击下载教师在线APP,更多免费网课等你来学!
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之作文开头结尾以及语言使用上备考指导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能使文章生色,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好的结尾,能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思索、回味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另一方面我们常抱怨的是“文章起头难。”其实难指在写文章之前,对你所要描写的事物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做到心里有数。作文开头写得好,犹如给读者树立一道风景线,让读者在这道“风景”中留恋忘返。其实,总体说来,做到了简洁、精美、紧扣主题也就是一个好的开头了。
那怎么才能将我们的开头写的精彩呢?下面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比喻排比式
1、“……是……”的样式,比如:
魅力是演讲大师潇洒的手势,是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
魅力是齐白石老人的虾,是徐悲鸿先生的马……
2、“假如…是… ,不要…,要…”的样式,比如: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雨海风中奋勇搏击。
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3、“如果说…是…,那么…”的样式,比如: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
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
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比如我们写一篇关于诚信的作文,就可以这样开头:
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诚信—— 永远的绿卡》)
写关于旅程的我们就可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开头:
无垠的天空,是雄鹰一生的行程;苍茫的大地,是流水一生的路程;流逝的岁月,是人的一生的旅程。
二、设置悬念式
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当作者在文章的标题或者开头处设置了悬念,会使我们有想读下去的欲望,想不自觉地从接下来的文章中寻找答案,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这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的好处,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想象,从而增强文章可读性。
那我们如何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呢?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的思考,从而达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比如写一篇创新的文章,那在开头我们就可以用这些问题来设置悬念: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
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 提倡科技创新?
为什么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
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由此来引起读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增强对文章的阅读兴趣,想要从接下来的内容中寻找答案。
三、名言警句式
这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名言,或者诗词歌赋,或者俗语谚语,可以为文章主题的出现营造一种哲理的氛围,可以使文章中心突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引用的内容必须紧扣住文章的中心,不得出现引用的名言警句跟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截然相反的情况。
比如《说“安”》这篇文章,作者在开头就是这样引用的: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和”之关键在于“安”。“安”者,安定和谐也。家之安,则户纳千祥;国之安,则国运昌盛;宇之安,则万物和谐。安者,和之本也。故曰:以安为本,以和为贵。
因为“安”跟“和”的意思很相近,那作者在这里就引用了一句说“和”的名言警句,然后再来说到做到“和”的关键就是“安”。这样就是用俗语作为引入,给文章营造出一种哲理的氛围,使得文章中心突出、耐人寻味。
再比如写“张扬与内敛”的文章,在开头,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
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中的驼铃悦耳动听。
张扬与内敛,孰是孰非呢?
先引用了名人布莱尔的话语,表明一种观点——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接着又引用苏轼和李清照的古诗句,表明另一种观点——或许,张扬属于男子,内敛属于女子。当然,文章的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处,除了采用了引名言警句的方式,还用到了前面说的排比式的方式,增强文章气势,丰富文章的语言。而且,在最后,又给读者留下了一个问题——张扬与内敛,孰是孰非呢?作为悬念,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的兴趣,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四、巧用题记式
题记是为了凸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而使用的句子,贵在简洁含蓄。我们可以引用已有的东西,当然也可以进行创新。
比如下面这几个文章的开头:
《“回声”的启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题记
《五彩的幸福》: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诗,意境深远。—— 题记
《感悟高中》:那是心灵深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 题记
这是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我们可以把握的方法。接下来,再来说一说结尾我们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一、点睛式
这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用凝练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归纳总结,揭示中心,点明意义,卒章显志,这样可以起到归纳总结、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方式的结尾,由于是以全文内容为依托的,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心的‘再现’”,能更好地彰显主题,是比较好用的一种结尾的方法。
比如,前面说到的《说“安”》的那篇例子,因为在文章的开头已经点明观点,那在结尾处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处理:
安家, 安国, 安邦之人, 必先安心。 将心安如磐石的人是“志者”,将心置若冰清的为“治者”, 将心比作镜湖的必为“智者”,将心看似苍穹的实作“知者”。
安心、安家、安邦,之后安天下。
以这样诗意的语句构成排比,铺排而下,使得文章势如悬瀑;除此之外,还显得文章情理交融,“文”“理”兼备,实为点睛之笔。
二、照应式
这种照应式的结尾方法,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呼应标题。文章标题往往与话题、主题有直接的关系,文章结尾的呼应标题不但能强化主题,而且能显示考生的话题意识。二是照应开头。首尾照应,能达到收束全篇、突出主题的效果,给读者以浑然天成的美感。
呼应标题的,例如: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结尾:“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这样的结尾,结尾点题,文题照应,形成结构上的对称美,显得结构整齐完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紧扣题目,点明论点,收束有力。
照应开头的,比如:
《别人的风景你的梦》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处理。
开头——引用了卞之琳《断章》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结尾—— 记着,只有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别人才会装饰你的梦;你若想要别人来装饰你的梦,那么你要学会去装饰别人的风景。因为,这世界,本就是和谐的一体,双赢的存在。
前面开头之处引用了《断章》,说到装饰了别人的梦。后面结尾处自然而然地又再次说到了“装饰别人的风景”,与开头相互照应,点出文章的主旨——世界是和谐的一体,本就是双赢的存在。
三、引用式
引用式结尾就是我们说的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诗文结尾,这样可以使文章收束有力,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能够很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到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比如以“一双童鞋”为题作文,我们在结尾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处理:
是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就昭示着豪迈的超然般的幸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就阐述着闲适超然般的幸福?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不就演绎着狂傲超然般的幸福?
啊,一双童鞋,超然一点,幸福多多。
在结尾处引用诗句,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示豪迈的超然般的幸福,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表示闲适超然般的幸福,用“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来表示狂傲超然般的幸福,恰到好处。更加突出作者的情绪,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给读者一种置身其中之感,拉近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更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同时,作者引用三句诗词结尾,形象而又明朗地阐释了“超然般的幸福”的含义,言简意赅,精练有力, 既统摄全篇, 又表明心志,可谓恰到好处。
四、设问式
首先什么是设问?设问就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采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那以设问结尾,达到的效果也就显然了,就是余韵悠长,发人深思。
比如《米卢与孔明》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采用这样设问式的结尾:
为何千年的文化积淀却让我们越发的功利与短浅?为何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沐浴着文明,却在心中滋长着狭隘?米卢与孔明,我们的对待又为何如此不公?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审视, 怎样对待忘记与铭记?
结尾处这一连串的发问是作者对现代文明社会经过深邃而理性思考和深沉品味之后的升华, 令人深省,发人深思,引人警醒,催人奋发,余韵悠长。
除了以上介绍的在开头、结尾处能够提升我们写作的方法之外,还要说一个贯穿始终的重点的东西——语言上的优美,因为这能够增加我们文章的文采。那怎么才能做到语言上的优美呢?
一、化简为繁,增添修饰成分
1、发挥联想和想象,在主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富有内涵的修饰成分,使句子的意义变得具体而生动。
原句:早晨,阳光照着我的卧室,小鸟在树上鸣叫。(直白乏味)
修改后:早晨,(明媚的)阳光(柔柔的)照着我的卧室,(轻盈的)小鸟在树上(婉转的)鸣叫。
(在句子主语和谓语前面增加了修饰成分,使句子变得生动而有意境)
原句:月亮照在草原上。
修改后:(皎洁的)月亮(温柔地)照在(故乡辽阔的)草原上。
评说:在主语、谓语、宾语前增加修饰成分,句子更形象,充满了情味,意境也就出来了。
2、利用重复的手法,增加一些修饰性的语言。
原句:我喜欢听父亲的笛声。
修改后:我喜欢听父亲的笛声,(喜欢听父亲那载满了我童年乐趣的笛声)。
二、善用修辞,来一点“形象”
如写“美”,“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平铺直叙,很空洞,很乏味。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
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
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综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修辞,生动、具体、有画面感)
原句:大海从很远的地方向堤岸冲来。
修改后:大海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 摆好姿势,弓起脊背,像一头西班牙斗牛拼死向堤岸冲来。(形象) (比喻修辞)
原句: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修改后: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 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 ,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 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写出了脸上的“青春痘”越来越多的的情形,语言生动、活泼。)
原句:春天,雪融化了。(很平淡的叙述,没有任何美感)
修改后:春天,在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 撑不住了, 扑哧一声, 将冷脸笑成花面 。
(运用拟人修辞,将春天写得充满生机又可爱,有一种活泼之美。)
三、活学巧用,来一点“诗意”
比如我们在写学习唐诗宋词的过程,我们可以引用诗句来使文章具有“诗意”:
上小学后,我接触到了唐诗宋词。开始,我只是浅显地读一读,背一背。读多了,我就学着体味诗的意境。我会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英雄气概而流出坦诚的泪水,也会由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生愁绪发出一声声深深的叹息;当然,我也会神往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境界。
四、化抽象为具体
多一点具体描写,少一点抽象概括。具体描写是一种美,具体描写也是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细致的刻画,这样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真实、更丰富。
原句:“这里很静”(笼统的、抽象的 )
你可能会这样写:“这里很静,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见”;(具体一些,以针的声音衬静,但不新鲜)
屠格涅夫怎么写“静”呢?
“四周是那么的宁静,你能听见一百米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地勾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松软的草面上—— 永远地掉在那儿,静静地等着腐烂。”
(充分调动的周边的事物进行烘托,这样给读者充实、丰满的感觉。)
原句:繁忙的工作之后,她也开始有些想家了。(抽象)
修改后:繁忙的工作之后,她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看夕阳。(通过细节描写及运用“雁阵”“夕阳”意象来写思家,效果大不一样。)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主要是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如何能够吸引读者,以及如何使用优美的语言这两个方面给广大考生朋友提供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在招教考试的写作中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最后,祝广大考生朋友都能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招考信息--2021安徽教师招聘公告|职位表|历年分数线
面试相关--2021安徽教师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公告
备考资料--2021安徽教师招聘历年试题|备考资料
推荐图书--2021安徽教师招聘图书网课|笔试课程
辅导课程--2021教师资格笔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
历年考情--2021安徽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以上是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之作文开头结尾以及语言使用上备考指导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本文【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语文之作文开头结尾以及语言使用上备考指导】来源于安徽教师招考网,具体最终信息请以安徽教师招考网为准!
(编辑:刘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