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事业单位 在线咨询
    教师考试 在线咨询
    医疗卫生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35866
  • 当前位置:安徽人事考试网 > 备考资料 > 面试辅导 >

    阅读模式

    2014安徽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结课技能(3)

    2014-06-20 14:49 安徽人事考试 来源:安徽教师考试网

      5.激励法

      教师的结课充满激情,且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往往很能打动学生的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让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教学案例如下∶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多么可贵的科学热情,多么可贵的严谨作风。物候学与我们同学一样,正处在年青时期,风华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为啊!”这样的结课,能不让学生热血沸腾,为之动容吗?

      6.设置情境法

      设置情境法是以教学情境为凭借,在课末创设出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的一种教学方式。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灵。可以运用教学语言或教学媒体构成课堂教学的课末情境,使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教学案例如下∶

      《春风吹》课末,可播放燕子、青蛙的叫声,下雨的响声,让学生在朗读下列儿歌后下课∶

      春风吹,春风吹,吹来了燕子,燕子叫叽叽;

      春风吹,春风吹,吹醒了青蛙,青蛙叫呱呱;

      春风吹,春风吹,吹落了小雨,小雨淅沥沥。

      俨然构成师生虚拟“春风与春雨共舞,燕子同青蛙齐鸣”的教学情境,课虽终而情趣却盎然不已。

      7.汇报法

      汇报法就是在一堂课结束时让学生汇报这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学生兴趣浓,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本堂课所学知识,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教师这样结束小学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

      教师:请同学们以“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为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A:我认识了重量单位——千克。

      学生B:我学会了用台秤称物品的重量,以后上街买东西再也不会受别人骗了。

      学生C:我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那么,如果 要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用克或千克单位合适吗?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停顿)这个以后我们再学习。

      8.求异创新法

      即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命题、定律等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学生对已讲知识理解的结课方法。这种结课法可使教学的主题、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具有培养发散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教学案例如下∶

      一位老师在上《扁鹊见蔡桓公》时,结课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学完后,你们能不能换一下角度考虑一下,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扁鹊和蔡恒公呢?”问题提后,众多学生发言,有学生讲到∶“桓公讳疾忌医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鹊作为医生,规劝病人的力度不够,方法太委婉,没有设法医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能直言不讳。”在学生积极的发言中结束此课。这样的结课方式鼓励学生勇敢地反驳,否定前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虽然见解幼稚些,但学生求异思维,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个性得到培养。要注意的是在发散思维过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集中思维,经过分析比较,求取最佳和最真的结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娟科学态和积板思维方式。

      9.激发感情法

      教师在结课时的语言充满激情、既言简意赅又情深意长,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情思之弦震颤不已,心潮之澜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如下∶

      教师问学生∶“孔乙已有脚吗?”学生回答∶“有啊!”师又问∶“他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是用脚走开的吗?”学生答∶“用手。”教师就势总结∶“课讲完了,孔乙己也离我们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脚走开的吗?不!是用手。孔乙己这个备受凌辱、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读书人,这个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读书人,由于被打致残、频遭冷遇,只好用一双手走了,悲惨地、艰难地走了,走出了读者的视线,也走出了生活的舞台。”

      10.回昧法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甘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教学案例如下∶

      特级教师于漪教《茶花赋》一文,在结束课时,出示了一副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挂图,其用意有二∶一是让学生顺着文章脉络理解有关语句,二是让鲜艳绚丽的童子面茶花的形象印在学生的心上。用美好的形象,引导学生具体体会作者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由衷赞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这样美好的形象在学生心田撒播热爱祖国的种子,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深情。这样能激起学生回味的结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11.比较法

      比较法是教师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意在引导学生将新学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类似概念或对立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清晰。教学案例如下∶

      有位语文教师讲授峻青的《秋色赋》,落实本课基本要求后,在结束课时将欧阳修的《秋色赋》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也一同发给大家,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和讨论。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这是欧阳修的秋。

      “绚丽缤纷”,“眼花缭乱”,“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荣昌盛的标志。”——这是峻青的秋。

      “万山红遍”,“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毛泽东的秋。

      通过比较,北宋文人、现代作家和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笔下的秋,其色、其光、其形、其情操、其胸怀、其精神的差异,给予学生认识上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联想、想象、审美体验中,去实现对美的判断、理解,不断丰富“感觉的人类性”。

      ——相关阅读——

      【公告汇总】2014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考试题汇总】2014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考试题汇总

      【面试备考】2014安徽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备考

      【辅导课程】2014安徽华图教师考试考前辅导

      【网校课程】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课程

    安徽华图教育微信号:anhuihuatu

    (编辑:吴俊)

    2020安徽银行校园招聘笔试课程
    Smohan

    安徽华图教育

    安徽华图教育官方微信:anhuihuatu

    立即关注
    • 20000+每日阅读
    • 200000+粉丝
    • 1000+每日转发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Smohan

    华图公务员考试热点

    安徽华图官方微博http://weibo.com/ahhtexam

    立即关注
    • 170000+粉丝
    • 18000+博文
    • 700+每日转发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搜索 畅言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