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一、热点链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若干规定》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健全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鲜明树立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制度遵循。
《若干规定》共7个部分,21条具体规定。一是“切实精简文件”。二是“严格精简会议”。三是“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四是“规范借调干部”。五是“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六是“规范明晰基层权责”。七是“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
二、背景原因
(一)考核方式不合理:
1.考核项目多:现在很多地方采取千分制考核,考核项目特别多。这是因为基层普遍出现了部门和条线业务工作的“中心化”,很多县里的部门都对乡镇单独考核,这些考核贯穿在平时,细化到股室。
2.排名问责严格:之前县“两办”围绕中心工作进行的考核,不仅指标少,而且以达标考核为主。现在采取的是排名,每项工作都排名,排名逻辑是工作本身没有标准,下了任务之后,每个乡镇都要拼命地干,否则就相对落后。
(二)管理方式不合理:
1.繁琐哲学:有些工作被人为复杂化,叠床架屋,造成上级的“乱忙”和基层的“忙乱”,徒增成本、效率低下。
2.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级单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难辞其咎,个别地方、部门把程序上的“繁琐”错误当作能力、作为、政绩的体现。
3.创新意识不强:一些领导为了显示政绩或迎合上级的要求而搞一些无用或有害的所谓创新,造成创新泛滥。
(三)文件和会议过多:
1.文件多:科层制管理通过正式文件来推动工作,但过度强调以正式文件为载体的工作留痕考核方式,使基层干部在考核压力下更注重形式完备性而难以顾及工作职责实际成效。
2.会议多:基层会议是研究、部署、落实工作的主要形式,但目前存在大量无效低效会议和形式主义会议,占用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四)责任分解不合理:
责任泛化:上级部门或领导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分解到下级部门或单位,而自己只负责考核和督促,导致下级部门或单位承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任务。
三、对策建议
1.要“正”,以正确的政绩观推动工作“脱虚向实”。形式主义的出现其根源问题政绩观的错位。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
2.要“严”,以严的基调防止形式主义顽疾反弹回潮。要想阻断不良风气的蔓延,最终还是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用“刚性手段”强化制度落实,加强监督,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绝不手软。
3.要“清”,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基层降压赋能。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扫清体制障碍,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作、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4.要“暖”,以暖心关爱激励基层干部敢担当善作为。通过完善系列制度,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勇气,如问责制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人才培养使用体系等。
【思维导图】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4/0926/2934042.html
——相关阅读——
以上是2025国考申论备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相关阅读——
(编辑: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