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网课图书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9月26日)

    2023-09-24 01:16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9月26日)。更多关于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每日一练,安徽公务员试题,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安徽公务员考试备考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1.(单选题)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是国家核心战略资源和社会重要财富。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在数字经济时代,安全是前提,更是基座。确保数据安全成为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手段。

      接下来最不可能讲的是:

      A.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B.多措并举保障数据安全

      C.通过立法保障数据安全

      D.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场景保护数据安全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首句引出话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很重要,紧接着列数据引出数字经济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在数字经济时代,确保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话题落在尾句,接下来应围绕“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展开。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C项和D项与文段尾句话题一致。A项属于前文已经论述的内容,接下来不会再论述。

      因此,选择A选项。

      2.(单选题)“________________。”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48件,修改法律203件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79件次。截至目前,现行有效法律282件、行政法规608件,地方性法规12000余件。民法典为其他领域立法法典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要研究丰富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B.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C.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D.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出现在文段开头,起到引出话题或总领全文的作用。横线后先提出“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接着用一系列数据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接着又列举了民法典的例子,指出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要研究丰富立法形式等。故整个文段都在围绕“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行论述,指出不仅要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还要丰富立法形式。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意思是治理国家若没有法度就会混乱,固守法度若不知变革就会衰落。既强调“法”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又强调要适时地进行变革,符合上述语境。A项“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意思是法律是天下人做事应当遵循的原则、标准。强调法律是共同的准则,与文段意思不符,排除A项。B项“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意思是国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没有能保证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循的法。强调要把规范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自觉,就是需要培育法治精神。与文段意思不符,排除B项。C项“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意思是确立善的防止恶的称之为礼仪,禁止错误的确立正确的称之为法律。指出什么是法律,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

      3.(单选题)科学是什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看来,科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科学的两层含义,不轻信就是怀疑,科学是建立在怀疑和批判的基础上,要对所有的东西抱怀疑的态度,说服了我,我才能相信它”,张钹解释说,“一个人科学知识缺乏,就会容易倾向于轻信。尊重科学规律则意味着,一旦认识到它是科学的,就要尊重其科学规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和批判

      B.不轻信和尊重科学规律

      C.不轻信和敢于批判

      D.怀疑和尊重科学规律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处为张钹教授对科学是什么的回答,横线后张钹教授对回答做了两方面解释,解释了何为“不轻信”与何为“尊重科学规律”。综上可知,横线处对科学是什么的回答应与“不轻信”和“尊重科学规律”相关。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表述片面,“怀疑和批判”属于论述“不轻信”的内容。C项:表述片面,“敢于批判”属于“不轻信”的做法,未表述“尊重科学规律”。D项:“怀疑”是“不轻信”的解释,根据“这是科学的两层含义,不轻信就是怀疑”可知,“不轻信”才是“科学的两层含义”之一。

      4.(单选题)英国人在印度发展种茶业,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以需求为导向——________________。19世纪上半叶,迷上喝茶的英国人为了摆脱中国对茶叶生产的控制,将茶树种子连同加工技艺一起,偷偷从中国带到了印度。从印度的阿萨姆和大吉岭地区开始,英国彻底改变了红茶的命运。到了1860年,投资者就明确意识到,在印度种茶是个能够赚钱的行当。伦敦和加尔各答等地的先行者开始购买茶园股份,在英属印度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公司和有能力的欧洲人纷纷租地种茶。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让茶叶变得廉价易得

      B.殖民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C.满足英国国内对茶叶的极大需求

      D.解决英国本土茶叶供应不足的问题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从破折号可知,横线处是对“以需求为导向”的具体解释,即要从下文总结出英国人在印度发展种茶业的目的。通过19世纪英国人的做法,在印度种茶,摆脱中国的束缚可知,英国人这么做就是为了摆脱中国对茶业的控制。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A项让茶叶易得和便宜,才能摆脱束缚,符合文意,衔接恰当。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文段的核心话题是“种茶”“茶业”,B项没有提及核心话题。C项和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论述英国国内茶业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

      5.(单选题)①即使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完善

      ②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

      ③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④考古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

      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⑥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③⑤④②①⑥

      B.②⑤⑥④①③

      C.⑥①②④⑤③

      D.④②①⑤③⑥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对比②③④⑥这四个句子的内容,其中④“考古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属于引入话题,非常适合做首句。相较于④来说,②是介绍考古学的意义,③和⑥主要介绍的是保护等具体做法,三者均不如④更适合首句,初定首句为④,答案初定为D项。

      第二步,验证D项。④引入话题“考古学”后,②①⑤均是意义的展开介绍,③⑥介绍保护等内容,适合放在后面,D项逻辑合理。

      因此,选择D选项。

      6.(单选题)①它和金银、粮食一样作为重要财富,出现在历史的战争和商贸交易中,以其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经济圈

      ②原来的骑兵和车夫虽然被替代了,但这些行当中相当一部分,转换为装甲兵和司机等新行当,重新投入到社会进程中

      ③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现象彻底改变

      ④同时,汽车和火车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和效率,助力石油等行业飞速发展,新的就业机会大量涌现

      ⑤人类在战争中开始使用更先进的坦克和装甲车,汽车和火车将马匹挤下主干道也有100年左右的时间了

      ⑥马匹在人类的社会进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④⑥③①②

      B.⑤③①⑥④②

      C.⑥③⑤①②④

      D.⑥①③⑤②④

      解析

      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⑤提到“更先进”,不适合做首句,排AB项。⑥主要话题为“马匹”,适合做首句。

      第二步,寻找捆绑,关联验证。快速浏览文段可发现,①中有代词“它”,对比C项和D项,①中“它”指代的对象为⑥中的“马匹”,且①与⑥都围绕着重要性论述,话题一致。⑤①话题不一致,衔接不当,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

      7.(单选题)21世纪初,人口、经济和环境压力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条件,使新出现和重现的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显示,________________。而想要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一起开展工作,加强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来一起应对疾病暴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

      B.应对疾病防控挑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采取预防措施

      C.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防范疾病及其它公共卫生威胁

      D.建立一个实现各国数据共享的传染病数据库迫在眉睫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之前的文字介绍了21世纪传染病的传播规模前所未有。横线之后通过转折“而”叙述如何有效应对疾病暴发的措施,即需要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一起协同合作。根据关联词及话题一致原则,横线处应填入各国家以往对于传染疾病的应对措施。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无法承接后文话题。B项:“预防措施”无中生有。D项:“传染病数据”无中生有。

      8.(单选题)①没有细菌和感染的知识,就不会有无菌操作的概念

      ②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总结

      ③比如说,没有人体解剖和血型的知识,就无法成功输血

      ④这种总结的过程是连续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⑤如果没有人体解剖、输血和无菌操作技术,就无法进行手术

      ⑥杰出的人物,只是把这种认识的过程大大向前推进,但他们也并不能跳过连续的认识发展过程而前进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④③②⑥

      B.⑥④③①②⑤

      C.①⑤②④③⑥

      D.②④⑥③①⑤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首句不易确定。观察原文,寻找句子捆绑。④句中有代词“这种”,观察原文可知,④中的“这种总结”指的就是②“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地总结”,②④捆绑,排除A项和B项。根据相同句式“没有……就”,③①⑤捆绑,排除C项,答案锁定D项。

      第二步,验证D项。语义通顺连贯。

      因此,选择D选项。

      9.(单选题)建国之初,曾有人指出“以中国的实力,二十年也造不出自己的原子弹”,但后来的事实是,①罗布泊迅速升起第一朵蘑菇云,“两弹一星”相继问世。随后几十年,②中国相继实现了“神舟”问天,“蛟龙”深潜、“嫦娥”落月、“祝融”升空,中国战略科技力量从追赶迈向并跑、再到领跑。

      划线部分讲述中国科技发展用的修辞手法有:

      A.①比喻 ②比喻

      B.①借代 ②排比+借代

      C.①比喻 ②借代

      D.①夸张 ②排比+引用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前文“建国之初,曾有人断定,以中国的实力,二十年也造不出自己的原子弹,但后来的事实是......”可知后文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句子①“罗布泊迅速升起第一朵蘑菇云,“两弹一星”相继问世”可知此处“蘑菇云”“两弹一星”均代指原子弹,此处修辞手法为借代,排除ACD项,答案锁定B选项。

      验证句子②,中国相继实现了“神舟”问天、“蛟龙”深潜、“嫦娥”落月、“祝融”升空,可知此处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神舟”“蛟龙”“嫦娥”“祝融”等代指我国科技成果。

      因此,选择B选项。

      10.(单选题)①由于没有必要调查所有的人口,所以统计数字和实际人口数量有很大的差距

      ②根据史料推断,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是在秦代完成的

      ③中国的原始人口调查始于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直到公元初才留下全国性的户口数字

      ④中国古代的人口调查不同于今天的人口普查,要求查到每一户,每一人

      ⑤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口,包括妇女、享有特权的官僚贵族、老人与未成年人等,被排除在调查与统计数字之外

      ⑥早先调查户口的主要目的是征收赋税,因而登记的重点只是人口中与征税对象有关的部分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④⑥①⑤

      B.③⑥①⑤④②

      C.⑥③②①⑤④

      D.④③②⑥⑤①

      解析

      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②句的话题为“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调查”,③句的时间为“中国的原始人口调查”到“直到公元初才留下全国性的户口数字”,根据时间顺序和话题一致,③句应在②句之前,且③②捆绑,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寻找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性。⑤句中的“这就”,应指代的是⑥句中的“登记的重点只是人口中与征税对象有关的部分”,故⑥⑤捆绑,排除C项。答案锁定D选项。

      第三步,验证选项。D项逻辑合理,语句通顺。

      因此,选择D选项。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3/0924/2723306.html

      ——推荐阅读——

      招录信息——202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查询|考试大纲

      考生通道——2024安徽公务员报名|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4安徽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4安徽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笔试系统提升班

      以上是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9月26日)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s://ah.huatu.com/)安徽公务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gwy/)

    (编辑:安徽华图)

  • 上一篇:2024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9月19日)
  • 下一篇:没有了
  •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敲重点
    历年安徽省公务员职位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