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同步教招网考试动态信息: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一)。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教招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师考编(jiaoshitest)认证号和交流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材料二:舒畅老师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的时候,引导孩子们进行朗读。“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溪水唱起了歌儿/丁冬,丁冬/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小明把“丁冬,丁冬”读得特别大声,舒畅老师说:“小明,你读书特别响亮,老师听得很清楚呢!”小欣举手有疑问:“老师,丁冬是不是写错啦?”老师微笑着说:“丁冬没有写错,这样写是可以的,小欣不仅词汇量丰富,还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呢!”小林读的声音小,老师走到旁边说:“小林读的句子很有感情,可以大声一点更好哦。”舒畅老师领着大家齐声朗读,读完她一边鼓掌一边说:“你们读的太棒了,老师好像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呢!”有个别孩子没有出声,舒畅老师低着头、弯着腰鼓励她说:“要读出声音,才能感受到季节的美,不然感受不到哦。”
1.评析舒畅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参考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舒畅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非常正确,值得称赞。
舒畅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体现了新课改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现代评价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
材料中舒畅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课文,主要采用了激励性评价,夸奖学生为主,没有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评价的内容比较多样化。
材料中舒畅老师评价学生表现时,不仅评价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评价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评价的内容是多样化的,没有单一。
③注重评价的过程。
材料中舒畅老师在评价学生时,注重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也不仅仅为了结果,舒畅老师有激励学生“大声读出来,才能感受到季节的美”,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
④评价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材料中舒畅老师针对学生们的表现,具体地进行了评价,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真好、真棒”之类的评价,体现了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⑤注重构建和谐良好师生关系。
材料中舒畅老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个别孩子没有出声,舒畅老师低着头、弯着腰鼓励她”,评价语气温和、态度亲切,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2.分析“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
【参考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强调,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基本理念应该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4)评价内容综合化。
课程评价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5)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中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6)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7)关注发展过程。
新课程的评价理论提倡,评价中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既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也要把过程中的表现与结果结合起来,综合性地评价学生。
综上所述,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主要强调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资料】
课堂上,老师讲完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时询问大家是否理解,有不明白的地方再一起学习探讨。大家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耐心的一一解答,最后同学们都开心的表示理解弄懂了,这时,看到班级里被大家称为“十万为什么”的同学还是一副迷惑的表情,老师微笑着请他说出自己的疑问,他疑惑的说:我们课上只测量了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怎么就能说“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了,如果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不满足呢?老师认真听完他的疑问,及时制止了大家的不屑,并说:“刚才我们这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才能具备的严谨的求实态度,在科学中,哪怕仅有一个反证就能推翻已存在的真理,社会在发展,科学也在不断进步,今天我们在教室里学习的是科学“是什么”,有时也不妨像我们这位同学一样,问问“为什么是这样”,我们或许会收获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探索。”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新发现的问题吧,同学们心有所思的思考起来。
备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之一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评析这一教学片断中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参考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材料中的老师贯彻了现代的教学观,遵循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值得肯定学习的。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能被动地听从课程的指令,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课程。材料中老师面对学生“较真”的想法,是支持是鼓励,做到了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课程。(2分)
(2)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材料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为什么”问题,重视学生获得知识过程的重要性。 (2分)
(3)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教学应该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材料中老师不但认真询问学生是否理解,还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要。(2分)
(4)教学过程坚持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的基本规律,贯彻教育性原则。材料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科学的文化知识,同时还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做到知、情、意的统一。(2分)
(5)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发挥教育机智。材料中教师能根据课堂上发生的随机事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体现了这一点。(2分)
【来源】 2020年上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考-第七季第26题、 2020年上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考-第七季第26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26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试题ID】40195603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劳动的特点?(10分)
【参考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①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体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劳动性质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复杂性等。 创造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主要体现为: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2分)
②连续性和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指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广延性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2分)
③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2分)
④示范性和主体性。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2分)
⑤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2分)
【来源】 2020年上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考-第七季第27题、 2020年上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考-第七季第27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27题
推荐资料: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2/1222/2498902.html
——相关阅读——
辅导课程--2022教师资格考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面授课程
招考信息--2022安徽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普通话测试报名公告
考试相关--2022安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备考资料--安徽教师资格笔试试题|面试试题
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zige/)。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一)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zige/)、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
本文【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一)】来源于教招网,具体最终信息请以教招网为准!
(编辑:安徽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