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表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教师考试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22年第十四季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

    2022-12-08 23:58 来源:教招网

      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同步教招网考试动态信息:2022年第十四季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更多关于第十四季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教招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师考编(jiaoshitest)认证号和交流群(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微信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1.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答案】C

      【三级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解析】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故选C。

      A项: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王,即培养有智慧而且品德高尚的人。不符题意,故不选。

      B项:昆体良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原本应为《雄辩术原理》),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不符题意,故不选。

      【来源】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2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题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

      A.知识、技能和技巧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技能

      【答案】C

      【三级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解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并在其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将学习结果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故选C。

      ABD项:均不符题意,故不选。

      【来源】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2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2题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答案】C

      【三级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研究基本方法-历史法

      【解析】

      历史法就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和演变的史料,揭示其本质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符合题意,故选C。

      A 项:调查法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方式对现状进行了解,对事实进行考察,对材料进行收集,从而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与题干描述不符,与题干不符,故不选。

      B 项:访谈法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研究者进行访问或与被研究者谈话而进行研究地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故不选。

      D 项:实验法是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一种研究类型,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与题干不符,故不选。

      【拓展】

      【来源】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3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十季)第3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3题

      4.(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A

      【三级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解析】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故选A。

      B项: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不符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2年教师资格证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七季)第9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七季)第9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4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课后题第3题、督学打卡-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周测6.17第12题

      5.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最常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制

      【答案】D

      【三级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概述

      【解析】

      个别教学制是指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适应我国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故选D。

      A项:特朗普制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不合题意,故不选。

      BC项: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5题、督学打卡-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周测1.28第9题

      6.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

      D.社会课程

      【答案】A

      【三级知识点】中学课程-中学课程-课程概述-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 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语文、英语都属于学科课程。故本题选A。

      【拓展】

      今晚 18:30,华图在线APP。看题解析,领面试福利!

      【来源】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8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6题

      7.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答案】B

      【三级知识点】中学教学-中学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解析】

      形式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实质教育注重知识传授。故选B。

      ACD项:不符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1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十季)第9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7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入学测评第21题

      8.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到草莓园观看草莓的种植。这属于(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B

      【三级知识点】中学教学-中学教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解析】

      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到草莓园观看草莓的种植,这属于参观法,即现场教学法。依据题意,故选B。

      A项: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C项:演示法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D项: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1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九季)第6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8题

      9.数学老师对小刚说“你最近学习努力,进步很明显,比上次考试高出20分。”这种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部差异评价

      D.目标参照性评价

      【答案】C

      【三级知识点】中学教学-中学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类型

      【解析】

      个体内部差异评价是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超越自我是在强调个体内评价。故选C。

      A项: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合题意,故不选。

      BD项: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1上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八季)第10题、2021下教师资格证考前摸底测试第12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9题

      10.林琳在听课时,时常将学习内容的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做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A

      【解析】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划线的方式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故选A。

      B项: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不符题意,故不选。

      【来源】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14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五季)第17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0题

      11.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答案】A

      【三级知识点】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解析】

      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通过实验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光圈,就是刺激的分化。故选A。

      B项:刺激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不符题意,故不选。

      C项:刺激获得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刺激消退是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不符题意,故不选。

      【来源】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16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1题

      12.马斯洛把被他人或群体接纳、 爱护、 关注、 鼓励及支持的需要,称作( )。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成长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三级知识点】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解析】

      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 爱护、 关注、 鼓励及支持的需要。题干描述符合归属和爱的需要,故本题选B。

      A项: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感受到自信、价值和能力,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或保护性反抗。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C项:马斯洛把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后三个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性需要。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D项: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0国家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考-第18季第12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2题

      13.赫尔巴特曾指出行为训练是品德形成的根本方法,他强调的是(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C

      【正确率】74%

      【难度】4.83

      【答题次数】55次

      【三级知识点】中学德育-德育-德育原则、方法与途径-德育方法-常用的德育方法

      【解析】

      实际锻炼法,指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题干中的“行为训练”体现的是实际锻炼法。故选C。

      A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B项: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D项: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1上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三季)第10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3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370688

      1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种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D

      【正确率】81%

      【难度】4.81

      【答题次数】96次

      【三级知识点】中学德育-德育-德育原则、方法与途径-德育方法-常用的德育方法

      【解析】

      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自我品德反省,实现思想转化以控制行为的方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是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自我反思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荀子的这句话强调自我反思,符合个人修养法的概念,故选D。

      A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B项: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C项: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1上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六季)第10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4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36143

      15.

      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

      A.主观要求

      B.绝对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答案】C

      【正确率】44%

      【难度】4.53

      【答题次数】43次

      【三级知识点】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原则、途径

      【解析视频ID】152992534

      【解析】

      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题干中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感觉前途无望,属于糟糕至极,故选C。

      AD项:不属于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故不选。

      B项: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等。不符题意,故不选。

      【来源】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17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5题

      16.王老师发现班里的小兰同学对待老师交代的任务特别认真,总是能按部就班的完成。而小红同学虽然也能按时完成任务,但从来不喜欢墨守成规,总是喜欢提出新的解决办法。这体现了他们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答案】A

      【三级知识点】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人格的结构-性格

      【解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题干中小兰的按部就班和小红的不墨守成规都体现了他们性格的态度特征。故选A。

      D项: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不合题意,故不选。

      B项: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不合题意,故不选。

      C项: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不合题意,故不选。

      【拓展】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来源】2019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考-第三季第18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6题

      17.初中生小刘最近很焦虑,他觉得自己能考上理想的高中,但最近几次模考的失利,使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疑惑。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当前他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

      B.克服内疚感

      C.避免孤独感

      D.建立同一性

      【答案】D

      【三级知识点】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解析】

      建立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这些层面包括自己的身体相貌、自己以往的状况、自己的现状、环境与条件的限制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展望等。题干中,小刘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疑惑,故选D。

      ABC项:均为干扰选项。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7题

      18.明明即想熬夜看足球比赛,但又担心考试失败,此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

      【三级知识点】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意志发展心理-意志行动的过程-准备阶段

      【解析】

      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题干中,明明面对的是看足球比赛这件事,这件事本身存在好恶,好的地方在于明明想看,不足之处是易导致考试失败,故选C。

      A项: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例如,高考填报志愿时,有的学生既想学文科也想学理科。不合题意,故不选。

      B项: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不合题意,故不选。

      D项: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8题

      19.( )的弊端在于片面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曲解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使学校脱离生活。

      A.传统教育

      B.现代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答案】C

      【三级知识点】中学教学-中学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解析】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这种主张看到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和学科的智力训练的作用,但片面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曲解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使学校脱离生活,因而是片面的。故选C。

      A项:传统教育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不合题意,故不选。

      B项:现代教育是以“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的教育。不合题意,故不选。

      D项: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这种理论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性质,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发展能力,因而也是片面的。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0上国家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考-第13季第5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19题

      20.“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这说明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 )。

      A.内容正确

      B.目标明确

      C.结构合理

      D.表达清晰

      【答案】A

      【三级知识点】中学教学-中学教学-教学概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解析】

      内容正确。教师讲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观点要仔细分析,确保其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故选A。

      B项: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不合题意,故不选。

      C项:结构合理。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何时讲新教材、何时巩固复习、何时演示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不合题意,故不选。

      D项: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不合题意,故不选。

      【来源】2020上国家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考-第13季第7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20题

      21.在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 )。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特殊认识理论

      【答案】A

      【三级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人物的思想。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故本题选A。

      【来源】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2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四季)第21题

      推荐资料: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2/1208/2490561.html

      ——相关阅读——
      辅导课程--2022教师资格考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面授课程

      招考信息--2022安徽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普通话测试报名公告

      考试相关--2022安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备考资料--安徽教师资格笔试试题|面试试题

      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zige/)

      以上是2022年第十四季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zige/)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

      本文【2022年第十四季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来源于教招网,具体最终信息请以教招网为准!

    (编辑:安徽华图)

  • 上一篇: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 下一篇:没有了
  •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历年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职位表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2023年安徽省教师招聘皖美成师计划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招考头条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