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国企招聘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事业单位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2022-05-24 18:08 来源: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同步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发布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关于安徽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公基资料,事业单位公基试题的相关资讯,请关注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安徽事业单位公众号和交流群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QQ群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到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常考的概念,考试中的考查方式是让大家抓住文本强调的重点是物质决定作用,还是意识的反作用,偏理解向。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深入探究意识到主观能动性的主要考点。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不仅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马克思说:“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中的巨大飞跃。人类意识和动物反映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反映形式的产生和发展服从于生物体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物活动的需要,而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则服从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需要。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只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人脑犹如意识的“加工厂”,只有“加工厂”而没有“原材料”是不能有任何产品的。意识的“原材料”只能来源于客观世界。马克思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或者列宁说:“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观映象。”

      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表现为:

      (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二)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三)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四)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但仅有意识到能动作用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做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充分利用规律进行实践,将意识转化为物质。

      【例题】

      1.(单选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B. 意识只是对现实的消极反应

      C. 生活是指人的现实生产活动

      D. 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答案】B【解析】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因此,选择B选项。

      2.(单选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解析】题干中“富口袋”是指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是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等。“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选择B选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普遍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常考的概念,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对联系特点的理解。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深入探究普遍联系的主要考点。

      一、联系的概念

      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属人事物的联系。

      1.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产生之前就存在或者至今仍处在人的活动之外的事物,其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2.属人事物的联系: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得以建立的根据及其形成,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对于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二)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内部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三)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而存在。

      从总体上看,可以把联系划分为三大类:即物与物的联系、人与物的联系和人与人的联系。

      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根本途径。

      (四)条件性

      联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一定的条件,离开了条件,联系也会不复存在。

      【例题】

      1.(单选题)“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了( )

      A. 物质的相对静止

      B. 物质的绝对运动

      C.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D.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答案】C【解析】“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是人们臆造的一种联系。否认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题)《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把“奶糖的香”涂在手上,让“报纸的墨”秀在身上,使“花露水的味”掺在酒里……这股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的“头脑风暴”,让这些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成功走出一条转型之路。这说明( )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 创意在商品与品牌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起着决定

      C. 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D. 利用好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答案】D【解析】“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的“头脑风暴”,跨界融合的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获得成功,说明利用好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D项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3.(单选题)鲁迅先生在《这也是生活》中指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 人与人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通过意识活动,人们就能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起联系

      D.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人们的主观世界有关

      【答案】B【解析】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和多样性,在本题干中“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因此,选择B选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常考的概念。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对量变和质变概念的理解,以及判断一个事例是否符合量变质变规律。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深入探究量变质变规律的主要考点。

      一、量变质变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从量变到质变。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

      二、质、量、度的概念

      质: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某物若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再是原来的某物而变为他物。

      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度: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或数量界限。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这个范畴中。在度的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越度的范围,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

      三、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一)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呈现连续性、渐进性的状态。

      (二)质变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呈现间断性、飞跃性的状态。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三)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四、方法论

      (一)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

      (二)防微杜渐。

      (三)坚持适度原则,即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划清界限,防止过犹不及。

      【例题】

      1.(单选题)唯物辩证法认为,( )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A. 运动和静止

      B. 形式和内容

      C. 量变和质变

      D. 整体和部分

      【答案】C【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即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主要呈现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题)以下成语均包含量变与质变关系的一组是( )

      A. 磨杵成针和愚公移山

      B. 田忌赛马和因势利导

      C. 量力而行和庖丁解牛

      D. 防微杜渐和竭泽而渔

      【答案】A【解析】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这一规律,提供了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的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磨杵成针”和“愚公移山”都体现了“要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做好准备”。A项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

      3.(单选题)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要坚持从娃娃抓起,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上内容强调的是( )

      A. 尊重客观规律

      B. 注重量的积累

      C. 抓主要矛盾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B【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首先,质变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质变本身是“渐进的中断”,具有突发性,但它却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以量变为基础,由量变所准备好了的。其次,质变必须由量变来规定其性质和方向。故要注意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也要防微杜渐,同时要善于抓机遇,促成质变。题干中坚持从娃娃抓起,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即注重量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促成质变。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规律是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常考的概念。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深入探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要考点。

      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实体性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一类为智能性或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教育。其中实体性要素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和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

      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表示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题】

      1.(单选题)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 开放的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答案】D【解析】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在其中运动的社会形式,一定的生产力总是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只有依赖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才能建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迟早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便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落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因此,选择D选项。

      2.(单选题)“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D. 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答案】B【解析】“手推磨”“蒸汽磨”是指当时的生产工具,比喻生产力;“封建主为首的社会”和“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比喻生产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体现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选择B选项。

      3.(单选题)下列有关“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原因中阐释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技术能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 科学技术能引发劳动对象的变革

      C. 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 科学技术是决定社会文明的上层建筑

      【答案】D【解析】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农业经济时代的基础资源是劳动力和土地,工业时代则主要是能源、矿产和资本。在后工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科学技术将不断创造新的产业、新的市场、新的生活、新的文化。数以亿计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劳动者、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高效的成果转移与价值实现体系将支撑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因此,选择D选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中的哲理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说一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考试中经常会引用“习语”进行出题。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的引经据典都蕴含着哪些哲学道理。

      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解读:“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意思是,一枝单独开放的花朵不能代表春天的到来,只有百花竞艳才是人间春色。这句民谚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饱含哲理:第一,阐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一花”是部分,“百花”是整体,部分的功能是较小的,要以整体发展带动部分发展;第二,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一花”和“百花”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第三,说明了事物是客观的和发展变化的,“百花齐放”是必然的,因此要顺应历史潮流。

      二、“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

      解读: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今,情况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舆论众声喧哗,这是深化改革面临的现实基本面。如果没有哲学的系统论、过程论、矛盾论思维,则无法胸怀全局、洞察大势,主持好一个领域的工作,领导好一个地方的发展。

      三、“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解读:这首诗充满了辩证的哲理,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联系到今天改革发展的形势,尤其发人深思。习近平同志借用这句充满辩证色彩的诗句,就是强调越是形势向好,越应保持“兢慎”的态度,这样才能不让纤芥之忧变成心腹之患,不让绊脚之石阻挡前进步伐,确保“中国号”巨轮始终劈波斩浪、高歌向前。

      四、“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解读: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改革发展的形势在变化,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也应跟着变,否则就会出现能力不足、思路不对、方法不当等问题。

      五、“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解读:“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居安思危,引导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国理政重要方略。

      六、“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解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身处和平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成长同样要注重实践磨炼,知民情、接地气。只有在基层这个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沉下心来,经过一番实干、苦干,才可能锻炼出真本领、积累出真经验,关键时刻才能站得出来、危急关头才能豁得出去。

      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解读: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反复性的特点。面对浩瀚的知识,只有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在习近平同志看来,读书不仅是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八、“腹有诗书气自华。”

      解读:意识对人的生理有调节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例题】

      1.(单选题)“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蕴含的哲理是()

      A.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 事物是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解析】《淮南子·原道训》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意思为:擅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擅长骑马的人容易掉下来,是因为自恃所长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祸害。这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和祸相互转化。因此,选择D选项。

      2.(多选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辩证法思想的有()

      A. 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衰,有与必有取

      B.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C.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D.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答案】ABCD【解析】A项:“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衰,有与必有取”出自《老子》,意思是在事物发展中,张开是闭合的一种征兆,强盛之后也会有衰弱,强调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和转换的可能。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A项当选。B项:“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出自唐朝杜荀鹤的《泾溪》,意思是人来到泾溪,看到这里水急溪险,使人望而却步,但因为水路难行,人们都百倍警惕,故而年复一年几乎没有人在这里翻船,那“平流无石处”,却因为人们麻痹大意,常常出现“倾覆”的事故。这首诗说明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B项当选。C项:“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自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意思是有些人话多,常让自己走到穷途末路。与其这样还不如保持安静。体现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要警惕不必要的转化。C项当选。D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出自《孙子·虚实篇》,意思是古代一种用兵作战思想,指用兵作战要根据敌情的变化来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能墨守某种作战方法。即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D项当选。因此,选择ABCD选项。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2/0524/2309125.html

      ——推荐阅读——

      招聘公告--2022年安徽事业单位招聘公告|职位筛选|备考咨询

      报名相关--2022安徽事业单位报名入口|报名统计|专业分类目录

      辅导课程--2022年安徽事业单位笔试课程|面试课程|图书|网课

      备考指导--2022安徽事业单位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资料|历年试题

      以上是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华图(https://ah.huatu.com/)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https://ah.huatu.com/sydw/)

    (编辑:安徽华图)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时政周播
    2022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位表及分数线匹配查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