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何要重视种业?
万建民: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要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种子品种是决定产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确保种业安全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基础。
这些年来,中国的种业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们的水稻、小麦单产在世界上都处于比较好的位置,其中水稻单产大概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
中国约有4.5亿亩水稻种植面积,我们的平均单产比美国大概低38公斤,但如果拿我国江苏省水稻单产看,比美国水稻的单产要高30公斤到40公斤。中国的大豆和玉米的单产与美国差距比较大,对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研发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提高大豆和玉米的单产,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另外一个方面,现在粮食安全的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注意不光考虑水稻、小麦这些粮食作物,还要考虑动物性的产品,比如猪、牛、羊、鸡等动物品种的改良。
2、打好种业翻身仗,需要做哪些工作?
万建民:各级政府能够高度重视种业在国家粮食安全里面的重要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技术层面,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
一是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和高效利用。品种选育必须要有种质资源,有好的种质资源,才可能选育出好的品种。以往我们对种质资源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要加强种业科技的自立自强。我们今天讲粮食安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我们还要有能够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高品质食品,这是我们粮食安全的一个新高度和新要求,也是我们今后必须要做的工作。
三是种业要强,种业企业必须强。我国目前种业企业大概6000家左右,但是研发能力和水平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国际上种业先进的国家,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几乎都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企业要投入做种业方面的研究,必须要明确知识产权。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充分保护,企业是不愿意投入做这方面研究的。
总之,加强种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的研究收集,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的创新,包括基因的挖掘、种质创新,加强对育种新技术特别是“卡脖子”技术的攻关,推进重大品种的培育与产业化等。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3、在种子研究方面,哪些工作正在推进?
万建民:我本人是搞水稻研究的。我们现在推进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提高水稻的单产,第二个是提高水稻的品质。
中国有两个亚种水稻,一个是南方的籼稻,一个是北方的粳稻,籼稻和粳稻杂交优势更强大,产量可能更高。但是有三个问题要解决,一是籼粳杂交的结实率会下降,一般的水稻结实率有90%以上,但是籼粳杂交后,虽然穗子大、粒数大,结实率只有50%,就实现不了高产。第二,籼稻和粳稻杂交以后生物期偏长,长了之后不能安全地抽穗、结穗。第三,籼稻、粳稻杂交之后,它的株高会偏高。
除了提高品种本身的产量之外,提高品种的抗病、抗虫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培育的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利用抗条纹基因来培育抗病抗虫的品种,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米的需求层次也在提高。消费者都知道,日本的大米好吃,泰国的香米好吃,我们要培育出像日本的粳米和泰国香米这样的水稻品种。最近几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了全国优质米品种的联合攻关,培育了一大批优质米。我们北方的粳米,有些品种基本上能够和日本的优质米比较;我们南方的籼米,基本上能够和泰国香米比较。
(编辑:陈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