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中央遴选报名已经落下帷幕,为方便考生熟悉考试形式,做好考试准备,华图遴选网为大家整理了遴选笔试内容,愿各位考生及时关注本站动态,早日上岸。
消费扶贫,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元渠道购买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从而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增收脱贫。不同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常规扶贫工作,消费扶贫的最大特点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运作方式,既兼顾了市场化的特点和优势,也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责任感。
更重要的是,它会形成一种产业化的内生动力。众所周知,一些贫困地区也有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体闲绿色农业等,但受制于诸多因素无法很好地传播出去,间接挫伤了农民发展产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力发展消费扶贫,可以让农民看到自己产品的价值,为他们带来劳动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尊严。在消费扶贫过程中,消费成了高尚的消费,脱贫成了有尊严的脱贫,物质满足之外,也有精神的享受,消费扶贫因此而有了高度。
当前,开展消费扶贫的一个极好切入点是打通电商渠道,这主要是由目前的消费环境决定的。在互联网电商出现以前,农产品的上行渠道主要是下乡收购,也就是“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商—农贸市场—消费者”的模式。其得以运行的前提是,农产品的生产相对集中,农产品的质量比较统一。因为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只有20%的农产品能走这种营销渠道,农民的集贸市场只占1.5%。而在减少流通批发环节方面,电商可以说有天然的优势,它直接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联通起来,以规避长渠道链条中的额外成本,更好地为农民们创造价值。随着网络技术驱动、购物方式转变、消费转型升级,电商在消费扶贫领域正发挥着独特作用。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品参差不齐,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商家套用一张果农大爷的图片,在网上大搞“救救我们吧”的悲情营销,让消费者产生了厌烦心理。原因就在于,网络另一端的人可能既无关贫困户,也无关滞销产品,而仅仅是将其当作了营销手段。这种方式滥用了人们的同情心,抬升了社会信任成本。“精准识别”贫困地区的营销需求,要鼓励贫困地区建立基于统一编码标识体系的追溯体系,避免消费者被营销手段“误伤”。还要看到,消费者出于自愿会购买产品,但最终决定他们能不能持续购买的,是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让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在线化、数据化,提高了流通和交易效率,带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因此要从多方面下功夫,把消费扶贫做大做强。
(编辑:图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