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考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月14日)
2020-12-15 15:27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安徽华图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华图考试动态信息:2021年安徽省考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月14日)。更多关于公务员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公务员考试试题,安徽华图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2021年安徽省考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月14日)
(1)大气里飘散着黑烟,江河里漂浮着秽物,是很直观的环境污染,但人们很少能注意到自己脚下的土地也正遭受着严重污染。有的专家说,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土壤的物理特性决定土壤极易被污染,而土壤污染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跟大气和水体比较起来,土壤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要大很多,但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清除。
(2)美国在上个世纪曾经启动了一项超级基金计划,投入200多亿美元净化地下水,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科学家发现,经过交货处理的地下水,水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原因是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使净化后的地下水再次受到污染。由此,土壤污染被当作一个重要的环保课题提了出来。
1.1.
对文(1)中划线一句强调的意思是( )。
A.土壤污染是看不见的,渐近的
B.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很难治理
C.土壤污染对生命的危害最直接
D.土壤污染的治理日前还没有可行办法
1.2.
对文(2)的分析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各类污染中,土壤污染最应受到重视
B.治理土壤污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C.在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中要重视土壤污染问题
D.美国治理土壤污染的计划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大洋钻探:揭示地球环境的历史档案
为了解自己生存环境的变化,人类对地球的视野不但要在空间上拓宽,也需要在时间上扩展。地球的环境演变,在不同场合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档案”,惟独在深海沉积中留下的最为连续、最为全面。对深海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开始于1968年的深海钻探计划。“深海钻探”、“大洋钻探”和“综合大洋钻探”深海研究的三部曲,是国际地球科学历时最长、规模最大,也是成绩最为突出的合作研究计划。前面说到的“板块”理论,正是DSDP在大西洋洋底的钻探取样和测年分析,发现从大洋中脊向两侧的玄武岩基底年龄越来越老,为洋底扩张的假说提供了决定性的证据。30年前在南大洋的钻探,发现澳洲和南美洲是在二三千万年前才完全离开南极大陆的,于是南大洋形成环南极洋流,造成南极的“热隔离”,结果导致南极冰盖的出现。深海钻探的这项发现,被誉为古海洋学新学科建立的标志。
总之,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35年来在全球各大洋钻井近3000口,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创立了古海洋学,把地质学从陆地扩展到全球,导致地球科学一场真正的革命,改变了固体地球科学几乎每一个分支的发展轨迹。
①确实,一些地球环境的历史变化,没有深海海底的钻探取样,是可能发现不了的。②到533万年前海面上升,与大西洋的通道恢复时,“地中海盐度危机”便告结束,大西洋水又呈瀑布状泻入地中海。③现在查明,由于地中海四面被陆地包围,只以水深300米的直布罗陀海峡与地中海连通,一旦构造运动将通道锁闭,地中海便变为一个巨型蒸发盐湖。④20世纪70年代初地中海的深海钻探,发现了二三千米厚的岩盐、石膏层。⑤这类蒸发岩应当是干旱地区的产物,地中海现在水深可达5000米,面积相当于黄海、渤海、东海总和的两倍,居然出现沙漠环境下的岩层,成为轰动一时的科学新闻。⑥距今596万年前开始,相当于全大洋6% 的盐分在这里沉淀形成巨厚的蒸发岩层。
我们常说的沧海桑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现在看来这一类超出常识范围的灾变事件,地质历史上也【 】。现在水深超过2000米的黑海,也只有20多米水深的海峡与地中海相通。近200万年来黑海基本上是个大湖,大约一万年前湖面低于地中海近百米,但随着冰盖消融、洋面上升,到7000多年前地中海海面上升,突破博斯普罗斯海峡涌入黑海,突然造成灾难性洪水事件,最近科学家考证,认为这就是圣经里“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
上述灾变属于区域性事件,深海钻探还发现了规模更大的全球性巨变。6亿年前,地球的两极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冰层覆盖,像现在这样南北两极都有冰盖是绝无仅有的特殊时期。和现在反差最大的,是一亿年前恐龙盛行时的地球。当时,高纬度区的温度比现在高出15°C,大气CO2浓度至少比现在高3倍,出现了几百万年大洋底部缺氧的现象,在洋底发现有机质大量堆积,在中东是石油的形成期。
距今最近的环境巨变,是两万年前的冰期,当时整个加拿大,美国和西欧的北部,全都压在几千米的冰盖之下。为什么会出现冰期?这种冰期还会不会再来?什么时候再来?一直是学术界必须回答的问题。现在已经明白:100年前阿尔卑斯山发现的几次大冰期、50年前太平洋沉积中碳酸盐含量的旋回,其实都是地球运行轨道几何形态变化。气候轨道驱动的发现和证实,是20世纪地球科学最辉煌的成就之一;轨道周期在世界各大洋地层中的对应性,为地质时期的纪年提供了天文学的标尺。但后来又发现,极地冰芯气泡反映的大气CO2浓度,和深海沉积中氧同位素反映的冰盖消长,都和地球轨道呈现同样的周期现象。轨道周期如何能造成CO2的变化?在冰期旋回中,究竟是高纬度冰盖的物理变化,还是低纬区碳循环的化学变化起着主导作用?这正是大洋钻探当前面临的课题。
1999年春,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和主持的南海大洋钻探,钻井17口、取芯5000米,实现了中国海深海科学钻探零的突破,首次取得了2300万年气候旋回的深海连续记录,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发现了40~50万年大洋碳储库的长周期变化,为探索热带碳循环在气候轨道周期中的作用提出了新认识。
2.1.
对“大洋钻探”的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创立了古海洋学,把地质学从陆地扩展到全球,导致地球科学一场真正的革命
B.大洋钻探大大促进了对在深海沉积中留下的最为连续、最为全面的地球历史档案的发掘
C.很多地球环境的历史变化,没有大洋钻探很可能就发现不了
D.大洋钻探始于1968年的深海钻探计划
2.2.
对于“地中海”和“黑海”的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中海在几百万年前是一个巨型蒸发盐湖
B.地中海和黑海之间是博斯普罗斯海峡
C.距今596万年前的时候,相当于太平洋6% 的盐分在地中海沉淀形成巨厚的蒸发岩层
D.根据科学家的考证,黑海就是“诺亚方舟”的原型
2.3.
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南极的冰盖是地质史上超出常识范围的灾变事件
B.恐龙盛行地球的时期也正是中东石油的形成期
C.地中海现在水深可达5000米,面积相当于黄海、渤海、东海总和的两倍
D.在地质历史上,南北极一般是没有冰覆盖的
2.4.
对“冰期”的表述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冰期的出现与消失是一个无限交替的过程
B.冰期的出现和消失与地球运行轨道有对应关系
C.冰期的出现与否与大气中的CO2没有关系
D.以上都不符合文意
2.5.
以下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我国科学家通过南海深海钻探,在大洋钻探的前沿问题的研究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B.高纬度冰盖的物理变化由低纬度碳循环的化学变化主导,因此我们应当切实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研究证实,气候的变化与地球运行轨道的变化有对应性
D.地球运行轨道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大气中CO2浓度
2.6.
第三自然段的6句话,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⑤③⑥②
C.⑥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②⑥
2.7.
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无处不在
B.随时发生
C.不乏实例
D.比比皆是
答案与解析1.1.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语句理解题。
划线句说“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暗含的意思是“看不见的污染有可能是最要命的污染”,下文对其进行了解释说明
“土壤污染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清除”,B选项是对此意思的同义表达,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以偏概全;C、D选项文中没有提到。
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依据关键词“由此”可知,材料语意重点应该是其后的内容,即“土壤污染被当作一个重要的环保课题提了出来”,与C选项语意一致,所以C选项正确;A选项“最应受到重视”太绝对;B选项文中并没有提及;D选项没抓住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理解。
根据原文“对深海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开始于1968年的深海钻探计划。”以及“深海钻探”、“大洋钻探”和“综合大洋钻探”深海研究的三部曲,可知是对深海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始于1968年,并不是大洋钻探始于1968年,D错误。ABC三项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原文“距今,596万年前开始,相当于全大洋6%的盐分在这里沉淀形成巨厚的蒸发岩层。”可知,是“全大洋”6%的盐分在这里沉淀,而不是太平洋6%的盐分在地中海形成沉淀,所以C项错误。ABD选项均为原文。
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A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第四段第一句“我们常说的沧海桑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现在看来这一类超出常识范围的灾变事件,地质历史上也……”可见,下文叙述的内容必然是列举超出常识范围的灾变事件。先叙述的是黑海的区域性事件,接着介绍了规模更大的全球性巨变,即南北两极的冰盖事件。A项只说南极的冰盖是地质史上超出常识范围的灾变事件,忽略了北极,所以A项不符合文意。BCD在原文中可以找到。
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根据原文“100年前阿尔卑斯山发现的几次大冰期、50年前太平洋沉积中碳酸盐含量的旋回,其实都是地球运行轨道几何形态变化。”文章并未涉及冰期的出现与消失是怎样的过程,只证实了冰期的出现是由于地球运行轨道几何形态变化产生的。所以A项错误,B项符合文意。依据“但后来又发现,极地冰芯气泡反映的大气CO2浓度和深海沉积中氧同位素反映的冰盖消长,都和地球轨道呈现同样的周期现象。”可知冰期的出现和二氧化碳还是有关联的,所以C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在冰期旋回中究竟是高纬度冰盖的物理变化,还是低纬区碳循环的化学变化起着主导作用?这正是大洋钻探当前面临的课题。”可知B项说“由低纬度碳循环的化学变化主导”绝对,同时,文中更没涉及到温室左体排放。
故正确答案为B。
2.6.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排序的能力。
可以采用排除法。本题可用排除法,首先⑥有指示代词“这里”,如果放在句首,指示不明,故排除C项。根据时间顺序,⑥是>距今596万年前,②是距今>533万年前,可知⑥在②前。排除A、D两项。
故正确答案为B。
2.7.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逻辑填空。
文中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是在地质史上也有一类超出常识范围自灾变事件。如果用“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或“比比皆是”显然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只有用“不乏实例”才能表达出地质史上确实有过这种灾变的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C。
——推荐阅读——
招录信息——2021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查询|考试大纲
考生通道——2021安徽公务员报名|准考证|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1安徽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1安徽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直播讲座
以上是2021年安徽省考行测练习:文章阅读(12月14日)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sunmiaom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