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遴选政策理论】加快冷链溯源建设打造外防输入坚强屏障
2020-11-25 15:02 安徽人事考试 来源:安徽华图
【2020遴选政策理论】加快冷链溯源建设打造外防输入坚强屏障
【导读】进入秋冬季,面对通过“物链”传播新冠病毒的重要隐患,加强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再次敲响警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能有丝毫松懈。
进入秋冬季,面对通过“物链”传播新冠病毒的重要隐患,加强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再次敲响警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切实做好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把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积极掌握防控主动权。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环节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个人防护意识,重点做好日常防护,不给病毒传播留下任何余地。
1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11月8日,天津市1名冷库装卸工人核酸检测阳性,确诊新冠,9日又新增1名关联无症状感染者,为货车司机。目前,天津市已进入战时状态,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组织全面落实“四早”防控和集中救治措施。同时,天津市作为口岸城市,开始全面摸清冷冻库底数,对库存进口冷链食品和从业人员开展检测,且加大口岸检测和消杀力度,进一步扩大货物检测范围,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天津市出现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再次提醒进口冷链货品是“外防输入”的重点之一,人和物两条防线同等重要。
此前,青岛市局部疫情首次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两份关于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冠病毒防控、消毒的技术指南,提出建立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员工健康登记制度和健康异常报告程序,并要求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的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严格消毒。
此次天津新增的本地确诊病例,正是通过各地对进口冷链食品常规抽检中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并反向溯源同时排查人和物两条防线发现的,由此掌握了防疫溯源主动权。同时,山东德州、山西太原分别从来自不同国家但均由天津港转销的冷链食品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阳性,山东、天津、山西、河北等地迅速展开相关检测、排查、追踪溯源等处置工作。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肉类进口741万吨,同比增长72%。肉类进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进口品种和来源地也日益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通知》提出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多地多次检出新冠病毒阳性样本,与近一段时间境外疫情持续蔓延不无关联。为加强防范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输入隐患,《通知》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如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过程中不得开箱;掏箱卸货时,对未附消毒证明的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装实施消毒;凡是不能提供消毒证明的,一律不能上市销售等。进口冷链货品将全面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把外防输入的防护网又一次织密织牢。
加快冷链溯源建设是积极防范进口冷链食品传播疫情的有效举措之一。专家介绍,冷冻食品包装前后,只要在食品加工环境及运输、流通、销售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食品就有可能因为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而被污染上新冠病毒。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对各个环节进行精确记录,能够有效锁定产品相应环节的问题并及时遏制病毒传播。11月1日起,“北京冷链”食品追溯平台正式运行,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十多个省市也已实施冷链食品追溯,国内其他地方正在抓紧建设冷链溯源系统。
11月9日,上海通报新增1例本土病例,为机场搬运工人。进入秋冬季,面对通过“物链”传播新冠病毒的重要隐患,加强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再次敲响警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做好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把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积极掌握防控主动权。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环节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个人防护意识,重点做好日常防护,不给病毒传播留有任何余地。
(编辑:陈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