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博微信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红领培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35866
  • 当前位置:安徽人事考试网 > 政法干警 > 备考资料 > 文化综合 >

    阅读模式

    2015安徽政法干警备考之地理基础理论知识(2)

    2015-09-01 10:10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 来源: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

      陆地与海洋环境

      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

      造岩矿物——岩石

      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

      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

      变质岩 岩浆

      熔化

      (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地质作用分类 主要来源作用结果主要表现形式其它

      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太阳辐射使地表趋于平坦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基本形态地貌表现 与人类生产关系

      褶皱背斜、向斜(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类型

      空间分布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图4.21要会判断)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水循环周期静态水:冰川水、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动态水: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其它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

      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补给类型 汛期时间影响因素在我国的分布

      雨水雨季(我国为夏秋)雨量 东部季风区

      冰川融水夏季气温(冬季断流) 西北地区

      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

      C垂直海温的变化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

      海水盐度

      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

      C影响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波浪:风浪、海啸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洋流成因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

      如风海流:

      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无机物有机物;太阳能生物能(或化学能)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动物

      环境微生物分解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来源:京佳公务员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过程:

      风化低等生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植物有机质

      土壤肥力腐殖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相关阅读——

      2015安徽政法干警笔试专题

      2015安徽政法干警考试职位表

      2015安徽政法干警考试考试题模考(砖题库)

      2015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培训辅导

      2015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校课程

    (编辑:admin)

    Smohan

    安徽华图教育

    安徽华图教育官方微信:anhuihuatu

    立即关注
    • 20000+ 每日阅读
    • 200000+ 粉丝
    • 1000+ 每日转发
    Smohan

    华图公务员考试热点

    安徽华图官方微博http://weibo.com/ahhtexam

    立即关注
    • 160000+ 粉丝
    • 18000+ 博文
    • 700+ 每日转发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搜索 畅言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