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教师考试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35866
  • 当前位置:安徽人事考试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招聘备考 >

    阅读模式

    教师招聘中学历史笔试试题29

    2024-11-19 14:24 来源:华图教师网

      141.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142.辛亥革命后,实业部规定,商人呈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这一规定( )。

      A.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B.促使官僚资本逐渐膨胀

      C.说明了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 D.有效地改善了国计民生

      143.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位思想家撰文指出:“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因为物质与精神原是一体,断无自相矛盾、自相背驰的道理。”据此可知其( )。

      A.赞同社会进化论适者生存的主张 B.主张学习资产阶级新道德

      C.认为道德重塑是社会进步的根本 D.初步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

      144.近代时期,李鸿章发出“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的慨叹;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新偶像;陈独秀认为孔子所主张的封建道德礼教“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这些认识共同反映了( )。

      A.孔子权威已经丧失 B.封建帝制失去士人支持

      C.国民意识开始勃兴 D.传统儒学难以应对时局

      145.陈旭麓提出,“传统思想,在其开始大都是合理的,一旦成为传统,它的惰性就越来越多。革命与改革在于对惰性的鞭打,鞭打的过了头,抛弃了其中的合理内容,传统又会振振有词、理直气壮起来”。下列事件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

      14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民国初年工人阶级人数的增长,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此也可以看出民国政府推进实业所取得的成效,故D符合题意;A时间不对,A不符合题意;BC非工人阶级人数增多的原因,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4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根据材料“‘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鼓励发展实业和工商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这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故A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僚资本产生于1927年,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业救国的思潮开始出现于19世纪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规定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资产阶级的地位,但无法保证有效地改善国计民生,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4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据材料“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那么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因为物质与精神原是一体,断无自相矛盾、自相背驰的道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强调唯物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相关,故选D项;社会进化论强调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材料所说的新道德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物质若是开新,道德亦必跟着新”强调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学习资产阶级的新道德,排除B项;材料“新道德既是随着生活的状态和社会的要求发生的,就是随着物质的变动而有变动的”认为物质的决定作用,排除C项。故本题选D。

      14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认为儒学理论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康有为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宣传变法理论;陈独秀批判抨击封建道德礼教;由此可见,近代各派别均认为传统儒家文化不能挽救民族危亡,需要改变,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孔子权威受到挑战和冲击的过程,而不是已经丧失,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到士人对封建帝制的态度,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李鸿章、康有为和陈独秀等三人的主张,不能代表国民意识,故排除C。故本题选D。

      14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对传统思想的否定,联系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A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主要变革的是政治制度,而不是传统思想,B不符合题意;清末新政的实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因此也不可能否定传统思想,C不符合题意;联系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思想存在绝对否定的倾向,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4/1119/2952576.html

      ——相关阅读——
      招考信息--2024安徽教师招聘公告|职位表|历年分数线

      面试相关--2024安徽教师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公告

      备考资料--安徽教师招聘历年试题解析|备考资料

      推荐图书--2024安徽教师招聘图书网课|笔试课程

      辅导课程--2024教师资格笔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

      以上是教师招聘中学历史笔试试题29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编辑:晓燕)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教师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4安徽教师招聘职位表查询
    历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职位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考试工具教综百分刷题

    招考头条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 题 库
    分 数 库
    每日一练
    刷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蜀ICP备2023044056号-2 川公网安备51018002000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