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内陆看海”现象如何整治
【热点链接】
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最新气象信息,14日至15日,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及吉林大部分地区将迎来中到大雨,部分区域暴雨,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大暴雨。同时,从14日到16日,江苏中南部、安徽中部等地也将迎来中到大雨,局部地区伴有暴雨或大暴雨……
进入夏季,全国多个城市普遍出现城市内涝现象。针对这一内陆“看海”现象,其成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政策理论】
背景:随着全国即将迎来“七下八上”主汛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区需进一步完善排水防涝应急工作机制,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强调要加强应急处置的协同性,以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度过汛期。
原因:
自然因素方面:夏季降雨量显著增强,暴雨持续时间长且区域集中。
排水设施不足:部分区域的排水通道存在破损或损坏的情况,导致雨水排放效率不佳,无法有效疏导。
低洼造成淹水:由于街道地势普遍低洼,容易形成积水,进而引发淹水现象。
缺少应急处置:当降雨量达到或超过40毫米时,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特别是在特大降雨情况下,由于缺少高效紧急应对机制,难以迅速控制并解决内涝和渍水问题。
城市规划不合理:当前规划在可持续性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的缓解。例如,湿地保留和城市植被保护等措施的缺失,影响了雨水的有效储存和利用。
危害:
(1)城市内涝对交通安全构成显著威胁,成为城市安全不容忽视的隐患。
(2)城市内涝可能引发重大的经济损失,这主要体现在房屋地基因水浸而受损,导致结构损坏;财产因水淹没而遭受损失;交通中断对物流行业造成显著冲击;以及施工场地停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害等多个方面。
(3)城市内涝对城市卫生环境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长时间浸泡垃圾等废弃物所产生的恶臭,对周边水体构成严重污染和冲击。
(4)城市内涝在短期内对城市排水系统构成巨大压力,大量径流沿河道向下游迅速传输,这无疑对下游城市的行洪能力及排水系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和考验。
(5)城市内涝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极为严重。鉴于城市所处的生态环境具有高度的脆弱性,长期的淹水状态对动植物生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生态平衡构成了严重威胁。
对策:
(1)健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内涝渍水预警及防范制度措施,主要包括设置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降雨信息、提前发出预警等;需要加大对防洪设备的建设和保养力度,这包括堤坝、防洪闸等设施;;加强人员、物资、设备的力量储备,以保证内涝渍水出现时能及时反应与处置。
(2)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对已破损的排水通道展开修复和改善,保障排水设施正常运转畅通。同时增加排水设施投资建设,增强排水能力,让雨水得到及时高效排放,降低积水风险。
(3)优化地势规划: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务必充分考虑地势因素,确保避免在低洼地带进行建设活动。对于现有的低洼区域,应采取恰当的地形调整措施,以显著增强其排水能力,进而降低积水风险,并有效防止新增渍水点的形成。
(4)强化领导与组织建设:为确保城市内涝渍水问题得到高度重视与有效控制,必须建立健全内涝渍水管理的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并强化组织协调。同时,应改善人员配置,确保拥有充足的专业人员及技术支持,以保障内涝渍水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5)实施流域水系治理和城市涝水蓄排工程:在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必须强化自然水系水体的保护工作,严禁随意填埋或侵占水体、河漫滩等行为。对于因保证河道水质、创造水生态景观而修建的闸坝及易阻水生态设施,应进行合理调控。对于必要的闸坝建设,应建立和完善启闭及其他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在降雨过程中能够及时开启以排泄涝水。
(6)增强宣传教育: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提升公众对内涝渍水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并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向公众普及防灾知识、应急处理方法等内容,教育公众避免在危险区域滞留或生活,从而增强居民的自救能力与意识。
【思维导图】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4/0725/2912748.html
——相关阅读——
以上是2025国考申论热点:“内陆看海”现象如何整治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相关阅读——
(编辑:sunmiaom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