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备考资料试题|面授课程网校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博微信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行政管理知识点

    2024-05-11 16:44 来源:安徽华图教育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华图教育考试动态信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行政管理知识点。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安徽公务员,公务员备考,安徽华图教育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行政管理知识点

      1)——政府职能的含义

      1.含义:

      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2.包括几层意思

      行政职能

      a.实施主体:政府机构

      b.主要内容: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c.实施手段:依法行政

      d.是完整统一的体系

      2)——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1.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御外和安内。

      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

      御外、安内和建设公共设施

      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稳定宏观经济

      调节社会分配

      维护市场秩序

      4.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正在转变

      3)——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

      a.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b.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c.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d.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4)——政府的基本职能

      1.定义:

      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内容

      a.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文化职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d.社会职能(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

      5)——政府的层级职能

      1.含义:

      是按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划分的职能。

      2.政府层级职能包括:

      a.中央政府专有职能

      b.地方政府专有职能

      c.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的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国土管理、民族事务、司法监察)

      注:目前,我国政府层级职能并没有在宪法或法律上明确规定。

      6)——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

      1.含义:

      是按照管理运行程序划分的职能。符合管理学中的“封闭性原则”

      2.可分为: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领导职能

      控制职能

      7)——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是转变的外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转变的内在动力)

      3.技术手段的创新(是转变的根本保障)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是转变的制约因素)

      8)——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

      (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

      9)——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关键是:政企分开

      10)——政府机构的含义

      广义:

      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

      狭义:

      国家行政机关

      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

      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2.政党组织

      3.群众组织:

      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

      4.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

      12)——机构编制管理

      1.领导体制: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管理机关:

      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3.主要任务:

      a.职能管理:“三定”-

      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b.机构管理

      c.人员编制管理:

      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

      注: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

      域名(表明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表明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

      13)——职能优先原则

      主要有四层意思:

      1.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

      (因职能而设机构)

      2.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

      3.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总体职能

      4.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14)——完整统一原则

      主要有三层意思:

      1.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

      2.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

      3.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

      15)——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的原则

      在实际运用中,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1.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层次成反比。

      2.管理幅度与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

      3.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

      4.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

      5.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

      注:管理幅度指管理的数额

      16)——权责一致原则

      有三层意思

      1.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

      2.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

      3.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注:一般来讲,上级对下级的权力应负连带责任。

      17)——精简与效能的原则

      包括三层意思:

      1.机构设置要精简

      2.人员编制要精干

      3.办事程序要简化

      18)——依法设置的原则

      包括二层意思:

      1.政府机构设置程序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2.有关政府机构的各项规范要由法律法规来确定。

      19)——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

      原因如下:

      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c.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

      d.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

      e.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20)——政府机构改革的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采取渐进式。

      1.1982年改革:

      a.提出干部的四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b.实行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宪法。

      2.1988年改革:

      a.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

      b.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

      3.1993年改革:

      a.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

      b.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c.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

      4.1998年改革:仍是过渡性方案

      21)——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国务院的组织体制:

      (1)国务院组成人员: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领导体制:总理负责制

      (4)会议制度:国务院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制度。

      注: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3.国务院行政机构:

      包括:

      国务院办公厅、

      务院组成部门、

      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

      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注:

      (1)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2)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

      (3)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a.省、地级市设秘书长。秘书长是领导职务。

      b.乡镇原则上不设工作部门。

      2.任期:

      省、市、县(区):五年

      乡镇:三年

      正副行政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即省长、市长、镇长负责制。

      4.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

      a.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b.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

      c.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5.派出机构:

      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政府或政府部门相同。

      23)——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

      1.我国公务员的定义: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从事党团工作的专职人员)

      2.制度

      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后制定的近40个单项法规

      3.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

      第一阶段。1984-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创立。

      第二阶段。1993-96年:在全国推行公务员制度

      注:

      (1)1982-86年,草拟《国家工作人员法》后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2)1986-88年,将上述条例更名,并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上,分别将建立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及干部从事制度改革的重点,还形成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要件:

      组建从事部、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制定公务员法规

      2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特色有4点: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

      3.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

      4.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2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范围与公务员的义务权利

      1.实施公务员制度的对象:

      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从事党群工作的人员

      2.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机关:

      国务院办公厅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国家局+派出机构+行使政府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注:凡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单位,不实行企业、事业单位的职称、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3.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范围:党的机关、一些群众组织

      4.不属于实施范围的单位:不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新华通讯社)、学会、协会、其他培训机构

      5.国家公务员义务共八项:

      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公务;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公正廉洁,克已奉公;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6.国家公务员权利共八项:

      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依照规定辞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6)——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

      1.录用的前提条件:a.职位出现空缺b.根据空缺职位确定资格条件

      2.录用的职务范围: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全是非领导职务)

      注:从政府机关以外选拔人员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不属录用的范围。

      3.录用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德才兼备、因事择人

      4.录用国家公务员的程序:七个步骤

      发布公告

      报名和资格审查

      考试

      录用体检

      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报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审批

      试用

      培训

      27)——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

      1.原则:客观公正的原则、民主公开的原则、注重实绩的原则、依法考核的原则

      2.内容:德、勤、能、绩

      3.标准:划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

      4.方法:平时考核+年度考核

      5.程序:准备、进行考核、反馈与运用考核的结果

      6.考核结果的使用:

      a.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或连续五年称职以上的,在本职务级别内晋升一级。

      b.连续二年优秀或连续三年称职以上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7.有关规定:

      a.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当年不得被评优秀

      b.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不称职或不确定等次

      c.受留党察看处分的:

      当年:不称职

      d.受开除党籍处分的:

      当年:不称职

      第二、第三年: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28)——国家公务员奖励制度

      1.原则:

      a.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为主的原则

      b.公平合理,奖不虚施的原则c.奖励及时、注重时效的原则

      2.种类: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3.程序:评定、审批、实施

      4.权限:

      嘉奖、记三等功:县级以上政府批准

      二等功:地级以上政府批准

      一等功:省、直辖市以上

      荣誉称号:国务院

      29)——国家公务员纪律与行政处分制度

      1.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说明:

      (1)没有“降职”是因为,“降职”是由于不称职,而不是由于受处分

      (2)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级别;若受的是警告,年度考核定为“称职”还可以按时晋升工资档次。

      2.解除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期限:

      警告:自决定之日起满半年

      记过、记大过、降级:满一年

      撤职:满二年

      注:提前解除期限不得超过原行政处分解除期限的一半。

      30)——国家公务员培训交流回避制度

      1.培训的类型:

      a.新录用人员的培训b.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c.专门业务培训d.更新知识培训

      注:每人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

      2.交流制度:

      四种形式: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

      3.回避的类型: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

      注:一般由职务较低的一方回避。

      31)——国家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制度

      1.工资构成:

      职务工资+级别+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贴+岗位津贴

      注:前四项为工资的基本形式。

      后二项目为补充形式。

      2.保险制度:

      生育、养老、疾病、伤残、死亡保险

      32)——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退休制度

      1.辞职条件:

      a.本人愿意并提出申请b.满最低服务年限(三至五年)c.正在接受审查的不得辞职

      说明:

      (1)辞职后,不得重新录用

      (2)二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

      2.辞退条件:

      a.连续二年不称职b.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c.旷工连续超过15年,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年d.其他

      3.退休条件:

      a.男年满60岁b.女年满55岁c.丧失工作能力的

      4.提前退休条件

      a.男55女50+工作年限满20

      b.或工作年限满30

      33)——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

      注:申诉、控告只能向国家行政机关提出。因为它们不属于行政诉讼的范围,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34)——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职权是由首长一人或者由委员数人行使,或者一部分职权由首长,一部分由委员数人行使分:

      首长制委员制混合制

      2.按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的职权大小分:

      集权制(权力集中在上级)分权制均权制

      3.按机关业务性质及其管辖范围不同划分:

      层级制职能制并用制

      4.按处于同一层级的各政府行政机关的指挥监控权,集中或分散于上级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而划分:

      完整制:集中于一人

      分离制:分属于多人

      35)——行政首长负责制

      1.时间:

      (1)1982年以前:我国行政领导体制一直是委员制。

      (2)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2.“首长”的范围:

      a.第一类:法定的首长:包括国务院总理、各委员会主任、部长、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乡长

      b.第二类:推定的首长:包括国务院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其他

      3.主要内容:

      a.向谁负责: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国务院负责,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向本级政府负责

      b.负什么责:行政责任/政治责任/领导责任

      36)——行政领导职务及其非领导职务序列

      1.行政领导职务序列:

      (1)中央国家行政机关:8个等级,最低为副处。

      (2)地方:8个等级,最低为副科。

      (3)对应的级别有13个:

      国务院总理:一级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 员: 二至三级

      省部级正职:三至四

      省部级副职:四至五

      厅司级正职:五至七

      厅司级副职:六至八

      县处级正职:七至十

      县处级副职:八至十一

      乡科级正职:九至十二

      乡科级副职:九至十三

      2.非领导职务序列:

      共8个:

      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37)——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共有四种:

      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聘任制

      注:

      (1)省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命副省长,无权任命省长。

      (2)聘任制主要用于专业技术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不适用于高层行政领导者

      38)——行政领导的职务升降

      1. 行政领导职务升降的人员范围:

      有两类:

      a.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升降由同级人大和常委会决定。(其实是领导组成人员)

      b.非政府组成人员,其升降由行政系统自身决定。

      2.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

      a,文化程度:

      晋升科级正副职: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晋升副处-正司:大专以上学历

      晋升副部级:本科以上学历

      b.下一级任职年限:

      晋升科、处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 两年以上

      晋升科、处、司、部副职:三年以上

      注: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与此相同

      39)——行政领导职务任免

      1.任免的主体:

      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2.权限:

      a.各级人大有权任命或决定各级政府组成人员、除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外的领导职务(如市政府的副局长)

      b.政府:任免其他公务员职务(包括非领导职务)

      3.行政领导兼职的规定:

      原则上实行一人一职。确因需要,只可兼任一职。但也有两个例外:a.常设机关领导职务担任非常设机关领导职务,b.名义上兼职而实际上还是本职范围内的职责

      40)——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

      3.“谋”与“断”相对分离4.“断”与“行”相对分离5.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

      41)——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的架构

      架构主要有:

      1.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重要任务是“断”。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3.研究咨询系统4.审批控制系统

      注: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的组织系统有二:

      a.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b.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42)——行政决策过程

      过程如下:

      a.问题的确认b.问题进入决策议程c.决策规划的拟订d.决策合法化与采纳

      43)——行政执行及其层级、手段

      1.定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实施决策中心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职务行为。

      2.层次:中央级、省级、县级、乡级

      3.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4/0513/2875446.html

      ——相关阅读——

      2024年国考成绩查询入口 成绩排名 国考面试名单下载

      国考历年分数线 面试礼包 面试峰会 面试公告|时间汇总

      2024国家公务员面试图书 网络课程 面试课程

      2024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咨询 微信交流 微信群

      以上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行政管理知识点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s://ah.huatu.com/)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guojia/)

    (编辑:常远)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教师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历年国家公务员分数线查询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搜索 畅言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蜀ICP备2023044056号-2 川公网安备51018002000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