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教师考试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35866
  • 教师招聘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2024-01-29 03:42 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

      安徽教师招考网同步安徽教师招考网考试动态信息:教师招聘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更多关于教师招聘,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安徽教师招考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师考编(jiaoshitest)认证号和交流群(教师招聘考试微信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领悟文章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劝谏艺术,不断提高说话技艺。

    4.体会魏征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培养谦虚谨慎、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品质,继承勤俭朴实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文章以喻立论说理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据史实,导入课题

    上课之初,教师引导:讽谏帝王,是一件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在古代,多少忠臣义士因为尽忠直谏,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流传千古。然而,唐代却有这样一位大臣,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他是谁呢?(学生回答:魏征)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出自魏征之手被历史学家称为千古金谏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知作者,悉背景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自主介绍作者及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教师用多媒体出示:

    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生性刚直,善于直言诤谏,竭诚以事太宗,深得信任。

    写作背景: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经济繁荣,国力日强,于是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励精政道,巩固统治。本文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据说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动,表示从谏改过。

    第二、解文题,明文体

    学生自主解释文题,教师补充:

    ①谏:规劝。

    ②十思:十条值得思考的情况。

    ③疏: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题目的意思:魏征向唐太宗规劝十条值得思考的情况。

    第三、多诵读,通文意

    1.听录音,学生纠正字音,注意断句,同时体会思想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正确的朗读方法,如节奏、语调和语速。

    3.同桌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本文的文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句式等。

    4.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点拨讲解重要词句:

    (1)古今异义词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即“把……当作”;今义:认为。

    ③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古义:指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

    (2)词类活用

    ①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②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名词作动词,做君主,统治。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重权;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

    ④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⑤必固其根本。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⑥知止以安人。

    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⑦正身以黜恶。

    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3)通假字

    ①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②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4)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均是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均是代词,指代天下。

    以:

    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连词,表递进。

    (5)文言句式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

    ③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思谦冲而自牧——宾语前置句。

    5.将全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其中3个为翻译组,3个为纠错组。翻译组的任务是详细翻译指定句子,与之配对的纠错组的任务是订正翻译组的错误,并指出相关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醒其他同学此句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实词、虚词等。

    6.提问:本文是一篇鞭辟入里的论说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同桌合作完成梳理。

    明确:这篇谏文主旨明确,论证思路缜密,环环相扣。文章论说的中心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文章先从“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说起;接着从它的反面“纵情傲物”会导致丧失民心、危及社稷来间接阐述论点;道理既明,然后据此提出“十思”,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进一步具体化,用以说明“积其德义”的落实方法和实践办法;同时指明长期保住人心归向,便会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第一,研读第一段

    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来的?

    要求:学生自读第一段,找出原句,思考作答。

    明确:中心论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徳义”。作者以求木长必固根本、欲流远必浚泉源正面设喻,借此引出全文的中心观点。

    2.提问:为了达到“思国之安”的目的,作者不仅从正面设喻,从反面又是怎样发挥的?

    明确:“源不深”“根不固”便不可能“流远”“木长”,从而进一步证明“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就更不可能。

    3.过渡:观点只是魏征一家之言,不足以让人完全信服,那么怎样才能让其观点有据可依呢?(引据史实)

    第二,研读第二段

    1.提问:作者根据史实,概括了一条什么普遍规律?

    要求:学生自读第二段,分析总结。

    明确:古代君主“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即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

    2.提问:作者认为君王为何易失人心,守不住天下?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原句之后,尝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明确:“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也就是说,君主在成功之后,往往会放纵自己的性情,作威作福,以严苛的刑罚压制人民,导致民怨载道,天下纷乱。

    3.提问:作者在分析影响国家安危的因素时,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语出《荀子·王制篇》:“君则舟也,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作者引经据典,苦口婆心,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过渡:既然积德义关系到人心向背,那么君主如何做才能积其德义,避免重蹈覆辙呢?(提出“十思”)

    第三,研读第三段

    1.提问: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哪五个方面?

    要求:教师课件出示“十思”内容,学生集体朗读,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明确:一是“知足”“知止”——生活方面:戒贪心奢侈(俭);

    二是“谦冲自牧”“江海下百川”——修身方面:戒骄傲自满(谦);

    三是“三驱为度”“慎始敬终”——处事方面:戒好逸无度(慎);

    四是“虚心纳下”“正身黜恶”——用人方面:戒受蒙蔽利用(正);

    五是“无因喜谬赏”“无因怒滥刑”——执法方面: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明)。

    2.提问:“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要求:学生根据文段,总结作答。

    明确:居安思危,正己安人,积其德义。

    3.提问:“十思”的意义是什么?

    要求:学生抓住关键句,总结作答。

    明确:“文 武争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即达到“文? 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过渡:魏征虽说是直言进谏,但也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有着高超的劝谏艺术。

    第四,鉴赏高超的劝谏艺术

    1.提问:本文从劝谏思路上看,妙在何处?

    明确:先在前两段深入浅出分析“思”之重要,而后提出“十思”,容易被皇帝接受。

    教师点拨:联系到写作,不一定要开门见山,而荡开一笔,打伏笔,蓄势,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提问:从文章的用语上能否分析一下作者用词的高妙之所在?

    要求:学生圈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劝谏态度和说法巧妙的词语,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

    下愚:出自《论语·阳货》,意为“极愚昧无知的人”,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

    明哲:明智、通达事理的人。这是对君主(唐太宗)的溢美之词。

    臣闻:我听说。作者没有直接说“我认为”,而是委婉地陈述自己的见闻和看法。

    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这是对君主地位之高的尊崇和职责之重的强调。

    教师小结:魏征在讲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

    第五,总结手法,体会语言

    1.提问: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明确:比喻论证——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2.提问: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散句,谈谈其表达效果。

    明确:

    (1)对偶句: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②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排比句: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②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3)散句: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明哲乎?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教师小结:本文骈散结合,感情充沛,华美流畅。

    3.提问:文章也引用了很多经典书籍中的原句,请找出并分析引用的作用。

    要求:学生找出出自典籍的语句,交流讨论。

    明确: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载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君则舟也,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诚能见可欲”出自《老子》上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引用了《易经》:“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5)“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出自《尚书·成武》:“垂拱而天下治。”

    教师小结:“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金”“字字有出处”“事事有依据”,很好地达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

    4.学生齐读课文,读出充沛的气势,感受古人的辞令艺术。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提问:魏征的“十思”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还有哪些现实意义?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后,推荐小组发言人,每组至少提出一点现实意义。

    教师总结,通过PPT展示:

    见可欲:人要克制自身贪欲;

    念高危: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惧满溢:广泛听取别人意见;

    乐盘游: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忧懈怠:人要战胜自身惰性;

    想谗邪:己身正则百毒不侵。

    2.提问:穿越到新时代的魏征,他会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各级政府,提出哪些崭新的建议呢?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学生回顾本节课收获,教师补充总结:“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继承勤俭朴实的优良传统,做一个大写的时代新人!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熟练背诵全文。

    2.古人的说辞奥妙无穷,对于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现代人,在提高说话技巧方面,有何借鉴意义,据此写一篇心得感悟,下节课交流。

    五、板书设计

    0

    关注公众号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4/0129/2804874.html

      ——相关阅读——
      招考信息--2024安徽教师招聘公告|职位表|历年分数线

      面试相关--2024安徽教师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公告

      备考资料--安徽教师招聘历年试题解析|备考资料

      推荐图书--2024安徽教师招聘图书网课|笔试课程

      辅导课程--2024教师资格笔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

      以上是教师招聘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本文【教师招聘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来源于安徽教师招考网,具体最终信息请以安徽教师招考网为准!

    (编辑:安徽华图)

  • 上一篇:教师招聘高中语文《红烛》教案
  • 下一篇:没有了
  •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教师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4安徽教师招聘职位表查询
    历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职位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考试工具教综百分刷题

    招考头条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 题 库
    分 数 库
    每日一练
    刷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