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红领培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2023-12-22 14:30 来源:安徽华图

    【导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分析、判断推理、策略选择等部分。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分析、判断推理、策略选择等部分。

      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⑴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

      例题:

      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互补性                B.共同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答案:C

      ⑵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例题1:

      从学校的角度上说,家长和学校本身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在家中,家长要担负起教育责任,不应过度地      校方教育。家长和老师有着不一样的教育背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只有老师和家长做到真正的      ,才可以避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A.批评 互动            B.倚重 配合

      C.依赖 沟通            D.强调 了解

      答案:C

      例题2:

      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A.父母不应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答案:D

      (3)数量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题型有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

      例题1:

      某班级的一次考试阅卷后,发现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有误,正确答案为A,但是答案误写为C,此题分值为3分。修改分数时发现,此题本班未选A、C两个选项的人数为班级总人数的   ,修改分数后班级平均分提高了1分,问本班选择A答案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多少?

      A. 1/2       B.1/3

      C.1/4        D.2/5

      答案:A

      例题2: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S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达到体质健康综合评价“及格”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为89.2%,优良率(达到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优秀”和“良好”标准的人数比例)为64.2%。

    图1   2008~2012年S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比较

    图2   2011~2012年S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比较

      1. 以下哪一年中,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同比增长的最多?

      A.2009                  B.2010

      C.2011                  D.2012

      答案:B

      2.以下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2012 年该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达标率大幅上升

      B.2011年该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优良率基本一致

      C.2012 年该市仍然有超过10%的初中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不达标

      D.2012 年该市中小学生各学段体质健康达标率均高于优良率 25个百分点以上

      答案:C

      (4)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综合判断推理等。

      题型一: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答案:D

      题型二: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学习有两种形式:同化是指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以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经验为基础,形成对当前信息的认识;顺应是指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对自己原有体系和经验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信息,从而不断完善。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同化这种学习形式?

      A.循序渐进              B.触类旁通

      C.集思广益              D.与时俱进

      答案:B

      题型三:类比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老年证︰年龄

      A.资格证︰工作          B.毕业证︰学位

      C.伤残证︰医疗          D.学生证︰身份

      答案:D

      题型四: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多年以来,教育界所流行的理论是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给人带来成功。这个理论使老师们倾向于在学生所取得的任何成功上都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此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一些过多的、含糊的“空表扬”并不能给学生带来长远的好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历时研究表明,相比外向的学生,内向的学生更容易从教师真实的表扬中获得动力,从而建立自信

      B.研究发现,对于教师们模糊的表扬,许多孩子们并不真正在意,他们更愿意获得同伴的肯定

      C.相比含糊的“空表扬 ”,真实的赞扬更能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聪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D.调查发现,类似“你真聪明 ”的表扬具有负面影响,那些经常因聪明而被称赞的学生更容易逃避复杂而困难的任务

      答案:D

      题型五:综合判断推理

      每道题给出若干材料,要求应试人员综合运用各种推理能力,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1:

      “佛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网络流行语,主要是指一种无欲无求、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佛系”一词流行后,也显示出超强的构词能力,一时间“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父母”等等,层出不穷。对于这种生活态度,不少人展开了讨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甲:我认为“佛系”是一种并不可取的、消极的生活态度,而且我身边倡导“佛系”生活态度的主要是90后的年轻人,可见我们的青年一代垮掉了。

      乙:“佛系”和“不佛系”是非此即彼的生活态度,“佛系”的生活态度会使人丧失拼搏奋斗的意志,因此,应当采取“不佛系”的生活态度。

      丙:“佛系”实际上代表了人对环境的一种主动适应,因为无法改变环境就要改变心态。

      丁: 我不同意丙的观点,因为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认为环境恰恰是要靠“不佛系”的态度去改变。

      1.对于甲的言论,评价正确的是:

      ①使用带有偏见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②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具有必然的推出关系

      ③通过贬损表达某一观点的主体来否定这种观点

      ④把某些个体所具有的属性当作整个群体所具有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2.回答下列哪项问题,对乙的论证最重要?

      A.“佛系”的生活态度是否还有其他不利的影响?

      B.关于生活态度,“不佛系”与“佛系”哪个会导致更不利的结果?

      C. “不佛系”的生活态度是否会使人极大地提高拼搏奋斗的意志?

      D.是否有人时而抱着“佛系”的生活态度, 时而抱着“不佛系”的生活态度?

      答案:B

      3.对丁的言论评价正确的是:

      A.直接反驳了丙论证的理由

      B.直接反驳了丙论证的结论

      C.直接阐明了自己论证的理由

      D.直接阐明了自己论证的结论

      答案:A

      例题2:

      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一直以来对于安乐死都存在诸多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便是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一日,某论坛上一些网友对于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的问题,展开了如下讨论:

      甲:那些身患绝症、死亡随时可能到来、身心处于极度痛苦状态中的人,有权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以求解脱病痛对身心的折磨。这一行为,对自己、对家属、对社会都有益,而且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允许实施安乐死,因此我认为我国应当允许安乐死合法化。

      乙:我不同意甲的观点。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做法看,安乐死通常由医院来实施。但是医院很难判断安乐死是否是患者本人的真实意愿,而且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这与其本身的宗旨和职业伦理相背离。

      丙:法律并不禁止对动物实施安乐死,并且在实验室中对实验动物安乐死有明确的指南和流程,那么对人实施安乐死也是可行的。那些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人大可不必对此操心了。

      丁: 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安乐死是违法行为,但这样的行为有现实需求,总会有人这样去做,因此应当修改法律。

      1.以上讨论中,论证错误最为相似的是:

      A.甲和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答案:A

      2.下列哪项作为前提,最能支持相应网友的观点?

      A.“我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并不相同”——甲

      B.“医院减轻病人痛苦也是一种救死扶伤”——乙

      C. “被实施安乐死的动物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 丙

      D.“现实需求应该得到法律的关注”——丁

      答案:D

      ⑸策略选择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面对教育情境感知理解、分析判别、权衡选择恰当策略的能力。这部分题目的题面陈述了一个教育情景,主要考查应试人员面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包括根据情景采取恰当措施进行管理组织的能力、根据情景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

      例题1:

      教语文的谢老师刚刚来到这所学校工作,今天是他第一次上课,由于太紧张,在上讲台前不小心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全班同学都笑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以下哪种应对方式最为合适?

      A.向学生承认:“我太紧张了”

      B.对学生说:“你们说我是‘差点摔倒’还是‘差点没摔倒’?”

      C.若无其事地直接开始本课的正常教学

      D.严肃地告知同学们嘲笑老师是错误的行为

      答案:B

      例题2: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老师引导四年级小学生理解“ 目标的作用 ”这个问题时,下列哪组方法和顺序最为合适?

      ①讲一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是“目标”,有什么作用

      ②举若干个世界上伟人、名人成长的例子

      ③请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长远目标

      ④请学生陈述并分享自己本学期的目标

      ⑤分组讨论“什么是目标及其作用”

      ⑥组织学生做个小游戏,让学生了解“目标及其作用”

      A. ②⑤⑥                B. ①⑥②

      C. ③④⑤                  D. ⑥①④

      答案:D

      例题3:

      某教师接到一名学生家长的电话,该家长向教师抱怨,认为教师对其孩子的某种错误行为的处理有失公正。为此,教师约定与家长直接面谈,处理该问题。在教师与家长会面时,首先应该:

      A.倾听,让家长充分地表达观点及其情绪

      B.告知,使家长了解学校相关的校纪校规

      C.解释,给家长详细解释处理此事的充分理由

      D.商讨,共同讨论如何缓解处罚对孩子的影响

      答案:A

    (编辑:sunmiaomiao)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