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国企招聘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事业单位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事业单位公基备考:五谷三牲是什么

    2023-09-27 10:19 来源:华图事业单位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同步华图事业单位发布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公基备考:五谷三牲是什么。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备考,事业单位报考的相关资讯,请关注安徽事业单位公众号和交流群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备考群

      从人工火的发明到农耕文化的出现再到八大菜系的今天......我国的饮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其中饱含了博大精深的关于饮食的知识。先就比较典型的两个知识点进行介绍。即“五谷”和“三牲”。

      上古的粮食作物有所谓的五谷、六谷和百谷。按照一般的说法,五谷是稷、黍、麦、菽、麻;六谷比起五谷来只多了一种稻,这显然是因为水稻本是南方作物,后来才传到北方来的。而百谷,是指多种谷物的意思。(另一种五谷的说法是稻、黍、稷、麦、菽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一种有稻而没有麻,另一种有麻而没有稻。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有稻。)接下来就五谷的具体内容进行分解。

      稷是小米,又叫谷子。也叫粟。稷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人以稷代表谷神,和社神(土神)合称为社稷,并以社稷作为国家的别称。此外,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

      黍是现代北方所说的黍子,又叫黄米。上古时代,黍被认为是比较好吃的粮食。《论语》说:“杀鸡为黍而食之”。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麦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大麦又名老牟。

      菽:豆类的总称。上古只称菽,汉以后叫豆。

      麻指大麻子,古代也供食用。麻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古代以丝麻或桑麻并称。

      除了以上五谷,还有其他的主要为谷禾粟梁。谷是百谷的总称。禾本来专指稷,后来逐渐变为一般粮食作物的通称。梁是稷的良种。古人常以稻梁并称,认为这两种谷物好吃;

      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也叫大三牲。祭祀时三牲齐全叫太牢;只用羊豕不用牛叫少牢。牛最珍贵,只有统治阶级吃得起,比较普遍的肉食是羊肉。《礼记‧宰夫》:“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郑玄注:“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猪、鱼、鸡。俗谓小三牲。唐韩愈《李君墓志铭》:“五谷三牲,盐醯果蔬,人所常御。”此三牲指猪、鱼、鸡。

      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五谷粮食画是五谷文化的最高艺术体现,是五谷文化的艺术写照。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3/0927/2725573.html

      ——推荐阅读——

      招聘公告--2023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日历|职位表查询

      考试报名--2023安徽事业单位招聘报名入口|报名问题咨询

      备考指导--历年事业单位进面分数线|每日刷题练习|模考练习

      课程推荐--2023安徽事业单位图书教材|在线网课|面授课程

      以上是事业单位公基备考:五谷三牲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华图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https://ah.huatu.com/sydw/)

    (编辑:sunmiaomiao)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4年安徽事业单位联考事途计划4.0
    2024年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公告预约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