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教师考试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35866
  • 教师招聘面试:《师说》教学设计

    2023-07-04 10:24 来源:安徽教师招聘网

      安徽教师招考网同步安徽教师招聘网考试动态信息:教师招聘面试:《师说》教学设计。更多关于教师招聘,面试,师说,教学设计,安徽教师招聘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师考编(jiaoshitest)认证号和交流群(教师招聘考试微信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2023年教师招聘备考学习2群

         扫码回复:资料 0元领资料

         扫码下载APP 领取新人大礼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到今日,也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赞誉。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引导学生谈谈“尊师重道”的例子呢?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围绕这个中心,文章首先从正面立论,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接着,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以众人的“耻学于师”反衬从师学习的重要。在第三段中,又运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最后一段,说明写本文的缘由,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3.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学习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明确:关于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并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

      关于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否定“生而知之”,明确“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上层“士大夫之族”宣扬的血统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弟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择师观念。

      (三)深入研读

      1.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并说明原因。

      明确: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2.阅读“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可怪也欤!”一段文字,讨论下列问题:

      (1)本段有哪几个对比?每个对比中,正确的态度与错误的态度各是什么?由于采取错误态度,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明确:本段有三个对比,第一个是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对比,致使“圣益圣,愚益愚”;第二个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则耻师焉”的对比,致使“小学而大遗”,“未见其明”;第三个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对从师者“群聚而笑之”的对比,致使“其智乃反不能及”。

      (2)几个对比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在段落中的先后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几个对比之间有纵比、本身自相矛盾的事实相比、横比的关系,先后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本段段首句是“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三个对比的顺序与之相应。

      (3)每个对比之后,作者都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有关句子的语调相同吗?有什么意义?

      明确:语调不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这是疑问语调:“……小学而大疑,吾未见其明也。”这是陈述语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这是感叹语调,语调富于变化,不仅文气很顺,而且也增强了文章论辩的逻辑力量

      (四)拓展延伸

      文中提到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可由学生讨论)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五)小结作业

      清代郑板桥曾提出:学问二字,须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请结合自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首先,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古诗文教学。一般来说,古诗文教学的内容可以分解成三个内容层面:第一个内容是语言文字的层面,一个是文章或者文学的层面,一个就是传统文化的层面,也就是说这三个层面的内容都应该成为我们古诗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可偏废,第一个层面是基础,我们要通过它进入文本,而且语言的积累对高中生来说也非常重要,第二个层面的内容,鉴赏技法、品味意韵等,这部分属于文章鉴赏或者文学感悟这个范畴的,这对提升文学素养是很重要。第三个层面呢,由于古诗文不仅仅是古汉语的材料,不仅仅是某种文学式样的例文,同时它更是一种古代文化的结晶,这是经过几千年时间淘洗以后积淀下来的文化结晶。今天我们面对它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继承、接纳的任务呢?这实际上是文化的命脉,文化的根,我们有没有尽到这样一个承传的任务?我觉得高中生学习古诗文,这也是一个任务。所以这三个层面可以相对推衍出三大任务,这是古诗文教学必须要考虑的。

    关注公众号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3/0704/2645345.html

      ——相关阅读——
      招考信息--2023安徽教师招聘公告|职位表|历年分数线

      面试相关--2023安徽教师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公告

      备考资料--安徽教师招聘历年试题解析|备考资料

      推荐图书--2023安徽教师招聘图书网课|笔试课程

      辅导课程--2023教师资格笔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

      以上是教师招聘面试:《师说》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本文【教师招聘面试:《师说》教学设计】来源于安徽教师招聘网,具体最终信息请以安徽教师招聘网为准!

    (编辑:安徽华图)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教师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历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职位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2023安徽教师招聘职位表查询

    考试工具教综百分刷题

    招考头条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 题 库
    分 数 库
    每日一练
    刷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