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教师考试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35866
  • 文言文阅读中断句的技巧归类

    2022-09-28 17:18 来源:华图教师网

      安徽教师招考网同步华图教师网考试动态信息:文言文阅读中断句的技巧归类。更多关于文言文阅读,断句技巧归类,华图教师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师考编(jiaoshitest)认证号和交流群(教师招聘考试QQ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在教师招聘笔试考试中,文言文阅读是常见的考查模块,考查篇目小部分是课内篇目,大多为课外篇目;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字、词、语法及音韵等方面,课内学过的占主要部分;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填空、简答等,大多能与上述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但文言文阅读中,有一类考查点,不算是高频考点,即使有,所占分值也不大,但是这类题综合了上述各种知识点,渗透在篇目的整体阅读中,这就是断句。下面主要对文言中断句的技巧进行探讨。

      一、考查方式

      对断句的考查基本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

      (一)设题

      文本中的长难句单拎出来,剔除标点,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考查。如“请给下句划分正确的节奏: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或“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这属于常规题型。

      (二)不设题

      另一种情况,是对文中较为复杂的单句进行理解。这类情况所涉及的句子一般并不长,但句中包含有多种文言文知识点,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省略、倒装等等。与现代汉语大不一样,且容易引起混淆,望文生义等错误,设题点也往往围绕句子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内涵设置。如果考生没有正确地判断出句式结构,没有精准地定位句子成分,所得出的答案就很可能与正确答案大相径庭。这是一种比较隐晦的考查方式。

      不过,不管如何考查,断句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边我将会把常见的判定方式与答题技巧进行较为系统地归类,可帮助考生答题,也可指导考生在备考中进行有目的地记忆和积累。

      二、判断角度

      在开头我已经说过,教师招聘笔试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涉及字、词、语法和音韵等方面的知识。断句是一种综合性题型,我们断句时也要结合这四类知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行考量,即:字词、语法、音韵。

      (一)字词角度

      从字词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应从单个字或词的含义及用法入手,进而深入到意群的层面上对整句的停顿进行把握。

      首先,汉语的语法意义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虚词传递出来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都具有这个特点。所以我们研究断句,就需要从虚词上着手。

      1.发语词、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须停顿。

      文言文的发语词是指用在句首的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议论,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在这类词后,需要停顿。文言文中常见的发语词有“夫”“盖”“若夫”“至若”等。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上例中,“夫”是代表下定义前的语气,“盖”代表猜测的语气,在这类词之后,须有停顿。

      同样,关联词放在句首时,其后应停顿。常见的如: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

      句首关联词有“虽”“既”“故”“而”等等。

      另外,在明显带有标志性的词之后,也会停顿。如“曰”“云”之后一般会有直接引语,需停顿,“哉”多指感叹的语气,后须停顿。

      对于上述特殊字词的用法,考生们在备考时要注意积累,在断句时可作为断句的标志加以使用。

      2.据意群,把一句话分为几个意群,每个意群后须停顿。如: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此句大意就是刻(东西)于其上,刻,动词;中间的成分代表东西,不论多长都是一个意群;于其上,介词短语表方位。按照这样的意群划分,即刻把原句断成三部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此句中,在文言文中,“中间”的“中”意为现代汉语里的“中间”,“间”则意为“夹杂”,所以“中间”应分为两个意群。有很多古今异义的词,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是含义不一样。这就给我们划分意群增加了困难。这部分的知识考生也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内文章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要熟悉,记清晰,在做文言文阅读理解时就可迅速进行知识关联,加以判断,大大节省了做题的时间。

      (二)语法角度

      从语法的角度,这部分需要考生既明白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划分和辨析,对于文言文中常见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也有一定了解。这部分也是一样,从基本的句子成分出发,深入到句式的层面上来断句。

      1.基本成分之间须停顿

      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主+谓+宾”,每两个相邻成分之间,须停顿,即主谓之间、动宾或动补之间须停顿。如: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主谓)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动宾)

      2.依据句式断句

      (1)判断句:判断句的经典句式“……者,……也”以及其变体句式“……者,……”和“……,……也”自然在“者”字后停顿。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考生看到“者”或“也”两字时就应特殊关注,看看整句中有没有相对应的成分可以构成停顿。

      (2)倒装句:倒装之处须停顿。如: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躬耕/于南阳。《前出师表》

      这部分需要考生回顾并熟悉一下相关的语法知识,有些考生觉得语法枯燥,学习时有畏难心里。但语法学好以后,我们就可以跳过逐个字词的含义,仅依据某些关键字词即可划分句读,理解整句,对做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韵角度

      1.对仗

      汉语自古以来都是一种很讲究对称美和音韵美的语言,当字词晦涩,句式难懂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音韵来断句,从而理解文本。如: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此句明显表明了两层意思,用“于”引起了两个介词短语,“全性命”和“求闻达”是两个动宾短语,“苟”“不”两个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全”“求”,根据对仗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断出两个句式工整,成分对应,平仄入格的句子。但如果对这部分知识不了解,那恐怕就很难理解了。

      2.押韵

      此外,从押韵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进行断句。如:

      养气自守,适时则酒,闭目塞聪/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论衡·自纪》

      此句是课外篇目,有个别较为难懂的词,但通过朗读即可发现“保”“药”“老”都押了同一个韵脚,结合首两句的句式,并阅读大意,即可正确断句。

      除以上三个角度以外,考生还应注意积累古代人名、地名、星宿名、官名等文化常识,作为辅助。

      综上,按照我的框架,梳理文言知识,对迅速断句和理解文本都会有一定的帮助。语言类科目的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谈技巧不去积累,都是空中楼阁。因此,考生一定要在加强积累的基础上来理解和记忆技巧。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2/0928/2428631.html

      ——相关阅读——
      招考信息--2022安徽教师招聘公告|职位表|历年分数线

      面试相关--2022安徽教师成绩查询|排名|资格复审|面试公告

      备考资料--2022安徽教师招聘历年试题|备考资料

      推荐图书--2022安徽教师招聘图书网课|笔试课程

      辅导课程--2022教师资格笔试网络课程|图书资料

      历年考情--2022安徽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教师资格认定公告

      以上是文言文阅读中断句的技巧归类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招考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本文【文言文阅读中断句的技巧归类】来源于华图教师网,具体最终信息请以华图教师网为准!

    (编辑:子贤)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教师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历年安徽特岗教师招聘职位表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2023年安徽省教师招聘皖美成师计划

    考试工具教综百分刷题

    招考头条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 题 库
    分 数 库
    每日一练
    刷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