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网课图书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22安徽省考申论热点:合理破除“荣枯线”,精彩绽放三十五

    2022-05-17 01:02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2022安徽省考申论热点:合理破除“荣枯线”,精彩绽放三十五。更多关于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务员申论资料,安徽公务员试题,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省考公务员考试QQ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建议逐步取消公务员录用的“35岁门槛”,该建议一提出便备受关注。“该不该放开年龄限制”“如何破解35岁就业危机”,“35岁门槛”这一社会话题,时隔一年再次出现在全国两会的公共议题里,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这可见就业年龄歧视仍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大痛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个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然而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我国人口结构存在老龄化加剧的现象,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青年群体起到重要作用,种种原因导致有些行业限制就业年龄为“35岁”,而“35岁”正值人生事业发展的黄金期,社会上的“35岁门槛”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生黄金期的发展,我们理应采取合理举措来打破“35岁”的束缚,适度放宽限制,让人才队伍有序发展。

      破除“35岁荣枯线”的主要原因有:

      1、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根据我国最新的人口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总人口达14.1亿人,而平均年龄为38.8岁,其中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以上占比18.7%,整体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2、人才选拨聘用制度不合理。目前在我国的公务员选拨制度里面明确规定了很多岗位都把报考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有些岗位更是限制在30岁以下,同样,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在人才聘用上更是歧视“35岁”,这就会导致让处在“黄金期”的35岁人群望岗兴叹。

      3、市场需求小,“35岁”就业难。在目前国内的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都要求应届大学生或者28岁以下,整体对求职年龄的限制导致市场对于“35岁”群体的需求小,这个年龄群体的整体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2月—9月,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的35岁—49岁中高龄(35岁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13.5%,增速约为35岁以下求职者(7.3%)的两倍。然而,在35岁以上的求职者中,有一半因收入下降从中高收入群体降至低收入群体。

      4、“35岁”属于人生黄金期。35岁,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既有一定的阅历与经验,更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与社会资源,既有朝气蓬勃的干事激情,更有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领支撑。

      “35岁荣枯线”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

      1、“35岁门槛”造成人才浪费。35岁正值干事创业、大展宏图的“大好时候”,却遭遇了“35岁”的“入职门槛”,不仅加大了就业的难度,也关掉了“大气晚成者”的“大门”,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与社会发展无益。

      2、“35岁门槛”滋生不良社会风气。无独有偶,35岁不仅成为就业者的“门槛”,更一度成为“职场荣枯线”,过度推崇“年轻化”,导致在年龄上搞“一刀切”,以“年龄择优”替代“能力择优”,甚至大搞“层层减龄”,滋生“火箭式”提拔,片面追求年轻化的错误导向,更滋生了投机心理与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其危害不容小觑。

      3、“35岁门槛”影响社会良性发展。35岁的就业年龄限制无疑是加剧年龄恐慌,如果能适当放宽入职年龄,可减少年龄焦虑,年轻人也多了试错的勇气,寻找自己的事业第二春,35-45岁其实正值壮年,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正是一个人技能经验知识、时间精力、资源关系组合都最佳的时候,正是为社会做贡献产生价值的时候,也是一个人一生中家庭个人压力最大的时候,全家人都要靠着这一对中年夫妻,如果突然失业找不到工作,将对本人、家庭、子女都带来巨大的影响,社会也进而被影响。

      破除“35岁荣枯线”的主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破除“35岁荣枯线”,有助于实现人才优化配置。35岁到45岁的人,仍然是年富力壮的时候,是社会的支柱。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对社会治理的思考,都有独到的视角。这些人和青年人组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政策设计实施的完善化、精准化和公正化,有助于实现公平竞争。

      2、破除“35岁荣枯线”,有助于调动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许多年轻的公务员在基层工作时之所以没法“安下心来”,过于严格和偏低的年龄要求是很重要的一个现实原因。一些新入职的基层公务员早早地把重心放在了备考升职之上,到基层不是想着怎么更好地开展工作,而是考虑如何留足备考升职的时间。而经验丰富的“35岁”群体一旦参与公务员考试,可以给年轻基层公务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动力,调动其服务基层的积极性。

      3、破除“35岁荣枯线”,有助于实现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目前在“35岁”以上青年群体,他们大多阅历丰富或者理论扎实,而同时他们往往承担着上养老、下养小的责任,一旦破出这一“荣枯线”便可以让他们在择业上更加具有选择性,同时也能够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这有助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避免他们抑郁狂躁,避免一系列社会矛盾的产生,对家庭和社会来说是双赢。

      4、破除“35岁荣枯线”,有助于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经验丰富的“35岁”群体,在进入公务员体制内之后,可以利用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为政府的管理工作添砖加瓦,会大大提升政府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

      如何破除“35岁荣枯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配套体制。政府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制定关于高龄群体就业择业的管理机制,出台高龄人才的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保证人力资源均衡分布,人才市场均衡发展,引导人才市场回归理性。

      2、试点先行,适机推广。要彻底解决它也不能一蹴而就,只靠“一刀切”地取消或废除职位招录的年龄门槛,可能只是隔靴搔痒。政府可以在一些省会城市进行“试点推行”,科学跟踪调研推行情况和效果,不断强化补差推行过程中的弱项,根据其可行性适时进行大范围推广。(摘自《印象评论》有删改)

      3、职场人找准定位,合理择业。“高龄”就业人员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提升个人技能和职业素养,在职业选择和规划过程中审慎思考,谨慎选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4、用人单位改变“年龄择优”的用人观。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用正规的招录制度拥抱人才,而非用“年龄”“性别”“外貌”等外在标签将真正有才之人拒之门外。

      (摘自《香山评论》有删改)

      华图解读:在我国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干部遴选时,均将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同时,一些国企、私企等企业在用工的时候往往也仿照公职人员招录的做法,或明或暗地设定了“35岁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给“35岁”以上的群体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这种制度会导致这一群体被歧视,他们会失去工作激情,有的甚至会走极端,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伴随着老龄化加剧,综合国力又需要不断提升,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这一群体的择业不能因年龄而被限制,因此我们要适时合理推进打破“35岁枯荣线”,让处在“黄金时期”的他们精彩绽放。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2/0517/2302423.html

      ——推荐阅读——

      招录信息——2022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查询|考试大纲

      考生通道——2022安徽公务员报名|准考证|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2安徽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2安徽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直播讲座

      华图在线APP--全年300+模考|30W+题库|2000+道申论智能批改|看视频 刷考题

      以上是2022安徽省考申论热点:合理破除“荣枯线”,精彩绽放三十五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s://ah.huatu.com/)安徽公务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gwy/)

    (编辑:安徽华图)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2年安徽公务员笔试课程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