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安庆蚌埠亳州巢湖池州滁州阜阳淮北淮南黄山六安马鞍山铜陵宿州芜湖宣城

2022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三

2022-04-11 13:36 安徽专升本考试网 来源:华图教育

  距离2022年4月自学考试开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许多考生正在复习备考中,华图自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2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供各位考生参考。

  2022年4月自考04729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指( )

  A.地坛 B.都江堰

  C.天坛 D.殷墟

  2.“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这里的“他”指的是( )

  A.郭沫若 B.鲁迅 C.*** D.茅盾

  3.秦牧《散文创作谈》一文中用了一个比喻:“一座大山上有一小堆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小园林中有一堆乱石,却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 )

  A.长篇小说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一些

  B.在诗歌和散文中,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一些

  C.戏剧文学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一些

  D.文学写作选择材料的要求更高一些

  4.杨宪益《菊花》一文谈到,从陶渊明开始,人们对菊花的观念发生的变化是( )

  A.把菊花视做长寿药物

  B.把菊花作为坚贞高洁的人格象征

  C.把菊花当做玩赏的对象

  D.把种菊花当做一种专门学问

  5.宗璞的《哭小弟》一文抄录了小弟周围同志赞扬小弟的信,这里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铺垫 B.侧面烘托

  C.对比 D.行动描写

  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盘庚之迁”史实是为了( )

  A.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

  B.说明只要做得正确,就不必后悔而改变计划

  C.向皇上陈述变法的必要性

  D.向百姓解释变法的合理性

  7.被比做“乡间母亲”的是( )

  A.长城 B.地坛

  C.都江堰 D.黄河

  8.“那把长锸,千百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借代 B.比喻

  C.拟人 D.暗示

  9.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古代政治家是( )

  A.王安石 B.孟子

  C.魏征 D.欧阳修

  10.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一文体裁是( )

  A.演讲稿 B.驳论文

  C.谈话 D.文艺专论

  11.下列属非文艺性说明文的是 ( )

  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B.《桥的运动》

  C.《苏州园林》 D.《菊花》

  12.以对话形式展开说明的说明文是( )

  A.《苏州园林》 B.《菊花》

  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D.《桥的运动》

  13.以时间为顺序展开说明的文章是( )

  A.《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B.《苏州园林》

  C.《白丝翎羽丹砂顶》 D.《菊花》

  14.具有将说理与叙事结合起来,读来引人入胜的说明文是( )

  A.《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B.《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C.《桥的运动》 D.《苏州园林》

  15.下列文章中以时间为记叙线索的是( )

  A.《狱中杂记》 B.《哭小弟》

  C.《追悼志摩》 D.《北京的春节》

  16.下列文章属人物传记的是( )

  A.《廉颇蔺相如列传》 B.《毛颖传》

  C.《哭小弟》 D.《追悼志摩》

  17.《柳敬亭说书》的作者是( )

  A.方苞 B.韩愈 C.张岱 D.苏轼

  1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是( )

  A.母爱 B.儿女对母亲的深情

  C.爱情 D.友情

  19.“《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所赞扬的英雄人物是(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20.柳永《望海潮》的结尾词句是( )

  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B.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C.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作品中,属于宗璞创作的有( )

  A.《红豆》 B.《三生石》

  C.《丁香结》 D.《方舟》

  E.《爱,是不能忘记的》

  22.下列说明语句中,运用定义方法的有 ( )

  A.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

  B.还有一种星,名叫‘黑洞’,其实不是洞,是光出不来的星

  C.桥是固定建筑物,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

  D.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E.这里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

  23.下列文章中,从说明的对象分类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从表达的语体分类属于文艺性说明文的有( )

  A.《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C.《菊花》 D.《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E.《白丝翎羽丹砂顶》

  24.下列文章中,既是抽象事理说明文,又属于科学小品的有 ( )

  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B.《菊花》

  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D.《桥的运动》

  E.《白丝翎羽丹砂顶》

  25.柳永《望海潮》中,描写“钱塘繁华”的句子有( )

  A.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D.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E.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解释下列各句中画横线词语的意义。

  26.踵门而告文公曰……

  踵:

  27.简能而任之。

  简能:

  28.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

  生理:

  29.倾耳听之,彼方掉舌。

  掉舌:

  30.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亘古: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阅读《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一段文字: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请回答:

  (1)指出这段文字所证明的观点。

  (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作者用木茂须固本、流水须浚源比喻什么?

  32.阅读《哭小弟》中的一段文字:

  我面前摆着一张名片,是小弟前年出国考察时用的。名片依旧,小弟却再也不能用它了。

  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但是现在怎么能轮得到小弟!他刚五十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呵!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要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他在手术后休养期间,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还做些小翻译。直到卧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总是“想再看看”。他也并不全想的是工作。已是滴水不进时,他忽然说想吃虾,要对虾。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呵!

  请回答:

  (1)从这段文字看,小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从这段文字看,作者为什么“哭小弟”?

  (3)本文的这段开头采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33.阅读巴金《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发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1)这里的“他”指的是谁?

  (2)为什么“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3)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艺术效果?

  五、作文(30分)

  34.请以《“谈习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B 3.B 4.B 5.B 6.B 7.C 8.C 9.C 10.A

  11.A 12.C 13.D 14.A 15.D 16.A 17.C 18.B 19.C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ABC 22.AC 23.ACE 24.CD 25.AC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踵:走到。

  27.简能:挑选有才能的人。

  28.生理:活着的道理。

  29.掉舌:动口。

  30.亘古:从古到今。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1)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国君必须努力积聚德义。

  (2)对比论证方法。

  (3)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努力积聚德义。

  32.(1)无私奉献,热爱生活。

  (2)痛悼中年知识分子的早逝,希望他们的命运能有所改变。

  (3)倒叙。适应了作者强烈抒发悲悼、怀念之情的需要。

  33.(1)这里的“他”是指鲁迅先生。

  (2)因为鲁迅先生总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安慰、帮助和关怀青年,所以作者巴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3)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突出了鲁迅的高尚品格,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效果。

  五、作文(30分)

  34.(略)

 

(编辑:贺成龙)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