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红领培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当前位置:安徽人事考试网 > 问答 > 公务员 >

    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这么火?

    2022-01-11 21:18 来源:未知

    【导读】工作稳定、待遇好、落地户口·····

      “工作稳定、待遇好、落地户口,让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国考。”临近毕业,作为双一流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小姜穿行于各大招聘会和宣讲会之间,间隙时还拿出厚厚的模块宝典,争分夺秒复习着行测各大模块的重要知识点。

      浙江大学经济学系硕士二年级女生小姜,在向企业投递简历的同时,也报名参加了2022年国考和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

      “当前经济形式多变,并不是所有的应届生都适合私企工作。或许说得对,宇宙的尽头是考公才对。”小姜不断地权衡利弊,希望找到心仪的工作。

      公费治疗、高额公积金、完善的退休体制、考上就能干一辈子……在众多考生的眼里,公务员就是铁饭碗,考上公务员就是进入了“保险箱”。

      据数据统计,从2019年到2022年,我国国考报名(过审)人数不断上升,分别是137.93万、143.7万、140.3万、212.3万,公考热现象持续加温。以2022年国考为例,平均61人竞争一个岗位,最热岗位竞争比例超20000:1,只有156个岗位无人报考或达不到报名要求,这些岗位通常属于偏远地区或特殊专业岗位。

      和往年一样,税务、统计局、海关、银保监等部门又出现了扎堆报考的现象,而博物馆、地震局、气象台等部门,报考热度并不是很大。

      小姜报考的财政局岗位报名比例大约是60:1,而北京市财政局报名比例超过了1000:1。“我是研一下半年参加的国考,一直到上岸都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的备考。”她说。

      而清华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小孙则从上大学就开始备考公务员,立志要一次性上岸。他说:“我的专业属于公务员热门专业,希望自己有用武之地,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孙老家在河北保定,父母、爷爷奶奶都是公务员,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公务员家庭。“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就是想为群众服务,也没人逼我,是我自己想考公务员的,家里人也支持我的决定。”

      尤其是近几年,“公考热”热度越来越高,网上每个关于公务员的话题都能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所以就有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缺乏一种安全感,如果房价不是那么高,如果我国的医疗政策完善,如果工资水平跟得上物价水平,谁还会去竞争“千里挑一”的公务员呢?

      据有关媒体针对“考公务员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10000人中有85%以上的人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有82%的人认为公务员待遇好,有60%的人认为公务员地位高备受尊重,有40%的人认为公务员权利大。

      华图教育董事长易定宏博士认为,应届生毕业后要慎重选择职业,切不可盲目跟风,结合自身条件理性选择,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已经在山西省某偏远乡镇工作三年的小陈,对这句话非常的认同。他希望报考公务员的考生们不要盲目跟风,虽然公务员有很多优点,但并不适合每个人,只有那些性格稳重、不追求名利、不求大富大贵只求稳定的人才适合考公务员。基层地区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也是最锻炼人的。

      华图教育副总裁李曼卿说:“公考热”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必然结果,如退休政策的不完善,购房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形势的不乐观等多种因素。年轻人在考公过程中要摆正心态,选择最合适的岗位,多关注基层岗位,也能提高上岸率。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就业政策的不断改善,以及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体制内政策的不断发展,以后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中会越来越理性,只有这样,“公考热”才能实现逐步降温。

    (编辑:彭玉婷)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