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网课图书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21年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阅读理解(12.29)

    2020-12-29 15:22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安徽华图 安徽公务员考试QQ群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华图考试动态信息:2021年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阅读理解(12.29)。更多关于安徽省考备考,安徽省考行测备考,安徽省考行测每日一练,安徽华图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省考公务员考试QQ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2021年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阅读理解(12.29)

      接下来完成1--5题!

      1.毋庸置疑,并非所有的新闻内容都能借助网络流行语传播,尤其是在政府的新闻宣传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要更加理性、客观、审慎。一些网络流行语更多地停留在嘲讽、抱怨的层面,一定程度上发泄了个人或者青年群体对时代和社会现象的不满。如果政府在新闻宣传中引用这类网络流行语,不仅不利于引导青年合理表达诉求,更无助于社会有序解决问题,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诱发群体情绪,导致社会的不和谐。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一些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现象的描述不够理性客观

      B.新闻报道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C.政府的新闻宣传不应该使用网络流行语

      D.网络流行语有好有坏良莠不齐

      2.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目标,是有效改善农村少儿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素质。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食物资源、饮食习惯、传统民俗不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各地农村少儿健康和营养状况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的食物结构和改善计划。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农村少儿的营养需科学改善

      B.各地的营养改善方式存在差异

      C.营养改善目标是通过研究来确定的

      D.地域不同,营养改善的目标就不同

      3.A.庐山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文化史

      B.庐山本来倒是文人的天地

      C.庐山实在是一个鸿儒云集、智能饱和的圣地

      D.庐山便承载了中国文人的孤寂和无奈

      4.公车改革的漏洞是一面镜子,它寓示着,只有让所有公共治理的漏洞都充分聚焦民意,社会才能进步,现在,公车改革新政遭遇质疑,让那些可能被权利钻空子的漏洞被及时曝光,尽管会让人看到改革滞重难行的一面,但我们更应该感受到民意洪流无法阻挡。每一项制度改革的漏洞,如果都能有民意与权利进行深度博弈社会就一定能够渐渐步入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一路畅行。

      对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提炼准确的是( )。

      A.公车改革 民意 权力 博弈

      B.制度改革 轨道 权力 畅行

      C.漏洞 民意 权力 博弈

      D.公共治理 轨道 权利 畅行

      5.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材料从新闻宣传,尤其是政府新闻宣传的角度说明了网络流行语存在的问题,所以指出网络流行语不足的A选项正确;B、C选项太绝对;D选项材料没提到,材料只网络流行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提到网络流行语本身的“良”、“莠”,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B

      解析:

      文段先指出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目标,其后指出由于各地具体情况的不同,要实现目标,就要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改善计划。A项只叙述了一个事实,与文段主旨无关;C项说法错误,需要通过研究来确定的是计划而非目标;D项说法错误,即使地域不同,营养改善的目标也应该是一致的。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

      文段主要阐述了历代去过庐山的文人,以及他们在庐山的哲学沉思。观察四个选项,D项与文段无关,直接排除;A项把主题从芦山转到了中国文化史,点题效果不如B、C两项;而B、C两项意思相近,与丈段相联系,把周敦颐和朱熹简单的归为文人不甚恰当,C项表述更合适,故本题选C。

      4.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意在通过“公车改革的漏洞”探讨如何通过民意与权利深度博弈,使社会进入民主法治轨道的问题。故漏洞、民意、权力和博弈为关键词。“公车改革、制度改革”等并非关键词。

      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首先说很多跨国企业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以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材料的重点,即运用“中国元素”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简单的模仿,更需要在文化上理解和尊重“中国元素”。所以材料主要想说明的就是理解文化内涵是成功运用“中国元素”的前提。D项表述正确。

      A项是由转折词“但”之前的内容引申得来的,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重点;B项“适可而止”在材料中并不能看出来;材料重点是在“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元素”,而不仅仅是“彰显文化特色”,所以C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推荐阅读——

      招录信息——2021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查询|考试大纲

      考生通道——2021安徽公务员报名|准考证|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1安徽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1安徽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直播讲座

      以上是2021年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阅读理解(12.29)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lingyinghua)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1安徽省考新序章
    2021年安徽公务员笔试课程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