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教师招聘《中学语文》试题估分

来源于网络及考生回忆,华图整理及解析,仅供参考,真实性不保证。
注意:答题过程中请勿刷新页面,以免丢失答题记录!

1
单选题
(分值:3)

*****,没有错别字一项的是( )。(3分)

A.*************

B.*************

C.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民生工作一头连着宏观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问题无易事。

D.*************

2
单选题
(分值:3)

**句子中加点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B.无论什么时候,做事都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好高骛远的人什么也做不成的。

C.**************

D.**************

3
单选题
(分值:3)

*****,没有语病****是( )。(3分)

A.************

B.************

C.************

D.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4
单选题
(分值:3)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名人传》中的贝多芬、罗丹和托尔斯泰这三位精神巨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且贡献至伟的人物。

5
材料题
(分值:3)
【材料】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鲁共公择言①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②,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③,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④,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⑤,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钟基等译注《古文观止》,中华书局)
【注】①择言:择善而言,即选择有意义的话。②嗛:满足。③南之威:美女名。④白台、闾须:皆美女名。⑤夹林:地名;兰台:宫苑名。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遂推南之威而远之 远:远处

D.************

6
材料题
(分值:3)

下列各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可无戒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
材料题
(分值:3)

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本文是鲁共公在范台设酒宴会诸侯,并将此盛况类比为楚王的“强台之乐”。

8
材料题
(分值:4)

把*************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

9
材料题
(分值:4)
【材料】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③。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蓟门:蓟门关。②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③危旌:高扬的旗帜。


题目中“望”*****作用?*******简要分析。(4分)

10
主观题
(分值:4)

从表**手法和思想****两个****赏**的尾联。(4分)

11
主观题
(分值:6)
【材料】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接过铜旋子
明前茶
①去年深秋,去濮阳老山村行走,在孙家庄上见到绿豆粉皮的非遗传承人,是一个24岁的青年,庄上人都叫他“旋王”,夸赞他将铜旋子使得轻盈快适,比做了40年粉皮的孙老爹还要出神入化。
②一进作坊,就见正在忙碌的一家三口——小孙的娘负责调糊,不停地搅动瓦缸里的绿豆糊浆,预防绿豆淀粉沉淀。小孙立于大灶边,一大锅沸水正在微微冒泡,他手持的旋子,看上去就像武侠片中的金属盾牌一样,平底,溜圆,寸把高的浅边,发幽幽的红铜色,小孙舀了一勺粉浆注入铜旋子中,肩头微微一摇,右手顺时针接左手逆时针微微一荡,粉浆就借着一股太极之力,在铜旋子的底部迅速凝结,并长出雪花般晶莹剔透的放射纹。
③小孙往左边一递,孙老爹接过铜旋子,在冷水缸里轻轻一按,铜的导热性很强,灼热迅速散去,熟粉皮已经与铜旋子分离,孙老爹轻轻一拨,粉皮像一张透亮的丝绸浸入凉水中,接着,它被轻轻挤出水分。不,也许我的比喻并不确切。孙老爹说:“粉皮子可不像白丝巾,你来感受一下它的调皮。”我洗净手,戴上白帽子,尝试从铜旋子里“捉”粉皮。没错,它活泛得很,捉之滑手,挤之有韧性回弹,放入扎手的凉水中能迅速漂游,犹如一朵有仙气的透亮水母。
④小孙笑道:“一心一意做上两年,你也一样能应付自如,就像卖油翁说的,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⑤旁边的小孙娘心疼地说:“做咱这一行的,盼儿孙接手,又巴不得儿孙不肯接手。只因做这件事实在辛苦,只要是第二天是个大晴天,一家人凌晨5点就要起身做粉皮,到了晌午才能收手。”她扳过儿子的手给我看——小孙戴露指手套的左手指尖是一层厚厚的茧,再一看,右手也是。铜旋子导热快,沸水之上,赤手触之很难不烫出血泡。
⑥孙老爹慢悠悠地唱起老祖宗留下的歌谣,将一张薄如蝉翼却又饶有筋力的绿豆粉皮移到长竹帘上,这些竹帘子一只只斜靠在院墙上,或平搁在长凳上,场院中像同时升起了几百枚皎洁的圆月。
⑦太阳到了天心,一家人做完600张粉皮,连屋顶都被竹帘子占满了。小孙说:“跟我们一起吃拌粉皮吧,想来你也看饿了。”才从铜旋子上捉下来的凉皮,与那些晒干后又泡发的粉皮口感不太一样,更糯,弹性更好,进入喉咙后像一条滑跳的游鱼。与此同时,刚从田园中摘下来的香、酸、辣、凉等诸般滋味,都与那玉带般的凉皮纠缠在一起,在舌尖唱起了大开大阖的豫剧,那么恢宏,那么醇厚深沉,又那么鲜爽痛快。
⑧我问小孙:“回来做粉皮,也是为了在爹娘的膝头,吃一份这样的美味吧?”
⑨小孙答:“就是家里的手工粉皮,养活了四代人呢,到我这代要是断了根,有点可惜。2019年深秋,娘给我翻好了冬天的新被胎,让我回家拿。我进门,发现我爹在灶台旁站久了,膝盖竟然不会打弯,要扶着墙才能把竹帘子扛出去,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唱戏都亮不出霹雳嗓门了。我很心疼他,也想着,终归是舍不得这些铜旋子敲扁了去换糖吃吧。归来接班,就这么定了。”
⑩此时,秋风平稳安详,农家场院安静得听得见野蜂的飞舞声。院墙上的野菊开得那么鲜活,更鲜活的,可能还有小孙爹娘欣慰的笑容。
(选自《北京日报》2022年12月2日,有改动)


文中多处表明*************“接过铜旋子”,请简****。(6分)

12
主观题
(分值:5)

从词*****的角****度赏析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5分)
小孙舀了一勺粉浆注入铜旋子中,肩头微微一摇,右手顺时针接左手逆时针微微一荡,粉浆就借着一股太极之力,在铜旋子的底部迅速凝结,并长出雪花般晶莹剔透的放射纹。

13
主观题
(分值:6)

结合全文,分析*********中“笑容”的含义。(6分)

14
填空题
(分值:5)

根据《义务*******(2022年版)》,完****列填空。(5分)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生身心发展规律和__1__形成的内在逻辑*****活为基础,以__2__为主线,以__3__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2)在义务*****程中,学生*****维能力、审美创造、__4__都以__5__为基础,并在学***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15
单选题
(分值:3)

根据《义务教育****8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属于第三层面。

C.**************

D.**************

16
主观题
(分值:10)
【材料】

(一)阅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乡愁》教学设计,完成16-17题。(10分)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
二、读诗之外观
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三、读诗之声韵
(一)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
四、读诗之手法
(一)请学生分享勾画出的诗句。
学生圈点勾画集中在每一节的第二句,还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处。
(二)重点品读四个比喻句。
1.展开想象,说说对这四句诗的理解,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2.************?
3.联系诗中的“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体会这些词语给人怎样的感受?
五、读诗之意象
************。
(一)用其他的事物来替换诗中原来的喻体,仿写一个新的比喻句(诗中其他语句可以稍作变化)。
************
(二)组织学生讨论将改写与原诗做细致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原诗中遣词造句的创造、意象选择的精美、分寸把握的匠心。
(三)背诵诗歌。
六、布置课后作业(任选其一)
1.阅读余光中《乡愁四韵》《民歌》,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加以赏析。
2.模仿《乡愁》的格式,********。选择题目:“友谊”“青春”。
板书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1期,有改动)


***过程,补填教学目标。(4分)

17
主观题
(分值:6)

根据*****标、教学过程,设计一*****简洁、重点突出的板书。(6分)

18
主观题
(分值:6)
【材料】

文本解读:
纵观中外文学史,异化现象已经成为文学创作的典型主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料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两篇课文——《促织》《变形记》。《促织》以“人化虫”的形式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批判“官贪吏虐”的黑暗现实。****************,揭示了隐藏的内在合理因素,具有一种深刻的批判力量。显而易见,当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无论是群体或个体都会遇到不可战胜的自然力或社会力的压迫,于是人们会通过幻想把自己异化成为一种能战胜自然力的物,或异化为能摆脱人世间苦难的物,这就是“异化”现象的典型体现。蒲松龄和卡夫卡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赋予文学作品神秘的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一:“异化”的内涵探究
活动探究一:个体的自我异化
****************。
活动探究二: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卡夫卡曾说:“人们互相间都有绳索连接着,如果哪个人身上绳索松了,他就会悬吊在空中,比别人低一段,那就够糟了;如果哪个人身上的绳索全断了,他跌落下去,那就可怕极了。所以必须和其他人捆在一起!”请分小组找一找《促织》和《变形记》中其他人物的言行,并分析这一群体对主人公命运走向的影响。
活动探究三:社会对人的异化
蒲松龄为什么会选择“成名”这样的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选择成名九岁的儿子作为“异化”的对象?为什么会选择“促织”这样一个小小的虫子作为故事的主线?请学生分组讨论,将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环节二:“异化”的实施途径探究
************?
环节三:同题材扩展阅读探究
说一说在你读过的文学作品或你经历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异化”现象?试举例并做简要分析。
环节四:学习测评
当代作家殷谦在《棒喝时代》中说:“现在的很多人,就是被上述的外在的异化力量主宰着、我们无奈地顺从它的摆布,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或者说我们没有能力拒绝它的奴役。这种为量如此任性,如此强大,它几乎是毫不费力地将强人变成弱人,好人变成坏人,把英雄变成小人。见义勇为成了傻瓜和弱智的代名词。生活中很多人都成了这种无稽之谈的受害者。因此受凌辱、受伤害的深刻记忆,直到今天仍然折磨着那些善良、正直和勇敢的好人的心灵。”
你赞成***?请以“现代社****异化与拯救”为主题写一篇200字的****,然后在班级***行交流。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第5期,有改动)


根据教学设计,为**************导入语(不得照抄所给材料)。(6分)

19
主观题
(分值:6)

评******四:学习测评”的设计。(6分)

20
主观题
(分值:40)

从下列*********选一题作文。要求不*********信息,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40分)
题目一:
根******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章,不得套作。
************
题目二
评述沈*****的《边城》或*****比亚的《哈姆莱特》。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集中一点,写深写透。

距离交卷时间仅剩:

计时开始
02:00:00
查排名

成绩排名早知道

答题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