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备考资料试题|面授课程网校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博微信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之话题一致

    2023-07-05 15:58 来源:华图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公务员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之话题一致。更多关于公务员行测资料,国家公务员行测,国考行测备考,华图公务员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首先,什么叫话题?话题指一句话或者整段话谈论的对象或主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解,一部分是表达,如何准确地理解一句话或者整段话呢?我们首先得清楚它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什么是最符合逻辑的表达呢?只有话题一致整段话才是一个紧密的整体,确保前后话题相关或一致才能保证前后文段的结构浑然一体。

      一、巧用话题一致搞定概括类题

      在省考大纲里概括类题分为主旨题和意图题,主要考察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以及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等。准确分析文段的主旨或者意图的关键之一是找准文段的核心话题,只有围绕核心话题才可能体现文段的重点。比如:

      【例1】《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这些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部署,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中西方在疫情防治理念方面存在诸多共性

      B.借鉴历史经验对于防控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C.疫情防控离不开国家自上而下的科学部署

      D.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有助于人类战胜疫情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主旨题,先找文段的主要话题。文段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汉代、明代中期、19世纪末、近些年来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预防传染病的“技术”,由最初的“隔离”到“‘人痘’接种术”到“牛痘”直到后来的各类科学技术。因此,文段主要围绕“科学技术”和“传染病”这两个话题展开。因此,符合条件的只有D项。A项、B项、C项均未包含主要话题。

      【例2】基础数学是一门对天赋要求极高的学科,它的高度抽象性让不具备这种天赋的人望而生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数学选择了它的追随者,而非相反。加之数学是一门完全依赖人自身最纯粹的大脑机能进行探索的学科,这使得一流的数学研究介乎学问和艺术创造之间,总是在“灵感乍现”的时刻产生突破。因此,数学家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职业,其成就几乎完全仰仗天赋和灵感的偶然眷顾。另一方面,对具有数学才能的人来说,现代社会充满了机会的诱惑,金融、计算机、互联网,都是比数学研究更赚钱的行业。

      这段文字意在:

      A.解释数学家可遇不可求的现象

      B.说明天赋对于数学研究的意义

      C.探讨基础数学研究的本质规律

      D.强调基础数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意图题,先找到文段的主要话题。文段前半段论述基础数学的学科特点。后文用“因此”引出重点句,重点句的主要话题是数学家,数学家即整个文段的核心话题,符合条件的只有A项。B项、C项、D项均未体现主要话题。因此,选择A项。

      二、巧用话题一致搞定语句表达题

      语句表达题在省考大纲里测查的能力是: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保证新组成的句子与材料原意一致的前提之一是选项中的话题要与文段已有的话题相关,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话题一致的技法。比如:

      【例3】①数据足迹通过互联网络和云技术实现对外开放和共享

      ②因此带来了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伦理和责任问题

      ③形成与物理足迹相对应的数据足迹

      ④大数据技术通过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量化世界”

      ⑤其中最突出的是数据权益、数据隐私和人性自由等三个重要问题

      ⑥从而将自然、社会、人类的一切状态、行为都记录并存储下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④③⑤②

      B.①⑤②④③⑥

      C.④⑥③①②⑤

      D.④③①⑥⑤②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排序题,先看首句。①④均可作为首句。然后找捆绑关系。①③两句都围绕共同的话题“数据足迹”展开,①③捆绑,排除A项和B项。⑤句“其中”指代的是“问题”,根据话题一致,前句也应围绕“问题”展开,C项⑤句前是②句,②句是“问题”的表述,②⑤捆绑,排除D项。因此,选择C项。

      【例4】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某种程度上,媒体为了传播效果,通常都希望获得一种“确定性”,比如确定某种药物有效、确定“拐点”何时到来等,这样的“重磅”报道自然也会迎来更多点击率。但是,一些报道引发的连锁反应,也让我们看到:不加辨别地去追求“确定性”,并不是抚平受众焦虑的办法,反而会进一步让人们产生不安,并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因此,对于抗疫报道来说,应当接受疫情的“不确定性”,避免因不专业、不恰当的操作导致信息的焦虑。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加强对疫情信息的筛查

      B.如何避免引发信息焦虑

      C.媒体不应一味地追求“确定性”

      D.关于疫情的报道应该更专业

      答案:B

      解析:横线在开头,横线后的分句提示横线处应为一个议题。后文先讲抚平焦虑的错误方法,后文用“因此”引出抚平信息焦虑的正确方法。横线后都围绕“信息焦虑”这个话题来论述,因此横线处也应体现“信息焦虑”,只有B项符合。因此,选择B项。

      【例5】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经过长时间博弈和磨合后逐渐形成的。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这一体系仍存在许多合理性,对人类和平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治理体系及其体制机制未能适应新情况,出现了许多问题,亟需进行改革;二是现代化先发国家在这一体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长期把控国际外交话语权,将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贯穿于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体制机制。因此,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体制机制,就必须正视上述两方面。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路径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C.全球治理体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下文推断题。寻找文段的话题落脚点。文段先讲全球治理体系的问题,接着用“因此”引出话题的落脚点,为“全球治理体系”。包含这个话题的只有A项。B项和C项与尾句话题不一致。D项上文已论述,排除。因此,选择A项。

      综上所述,话题一致的技法几乎贯穿于所有的言语题型中,巧妙运用话题一致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做题的突破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资料:2023国家公务员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3/0705/2651590.html

      ——相关阅读——

      2024国考公告预约 职位查询系统

      2024国家公务员报名时间 报名入口

      历年国考分数线及职位查询 模考大赛

      2024国考图书 备考资料 笔试试题 

      2024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 网校课程

      20224国考备考咨询 微信交流 微信群

      以上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之话题一致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安徽华图)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教师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4年国考备考100元定金班
    历年国家公务员分数线查询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搜索 畅言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