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网课图书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4月16日)

    2023-04-14 20:14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4月16日)。更多关于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每日一练,安徽公务员试题,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安徽公务员考试备考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1.(单选题)黑洞其实并不“黑”,它会以黑体热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放出极其微弱的光(电磁波),这种光被称为“霍金辐射”。因为“霍金辐射”会释放出能量,所以,黑洞会逐渐变小,直至最后消失(黑洞蒸发)。有科学家认为,“霍金辐射”中不含有信息,也就是说被黑洞吞噬的物体信息会消失。

      以下说法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观点的是:

      A.黑洞的表面就像“全息图的底片”,保存着黑洞内部所含的一切信息

      B.根据量子物理学的信息守恒定律,信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完全消失

      C.任何携带信息的物质被黑洞吞噬后,从黑洞释放出的热辐射不携带任何信息

      D.黑洞引力极强,任何物质被它吞噬都无法逃逸,连光也不能幸免,因此无法确认被吞噬的物体信息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霍金辐射”中不含有信息,也就是说被黑洞吞噬的物体信息会消失。

      论据:因为“霍金辐射”会释放出能量,所以,黑洞会逐渐变小,直至最后消失(黑洞蒸发)。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黑洞的表面保存着黑洞内部所含的一切信息,那么说明被黑洞吞噬的物体信息也会被保存在黑洞的表面,所以被黑洞吞噬的物体信息不会消失,具有削弱作用。

      B项:增加反向论据。根据量子物理学的信息守恒定律,信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完全消失,因此即使物体被黑洞吞噬,那么信息也不会消失,具有削弱作用。

      C项:增加论据。因为黑洞会以热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黑洞会变小直至消失,如果黑洞释放出的热辐射不携带任何信息,那么说明被黑洞吞噬的物体信息直至黑洞消失也不会被辐射出来,说明被黑洞吞噬的物体信息确实会消失,具有加强作用。

      D项:不明确项。无法确认被吞噬的物体信息只能说明确认不出来,但无法表明被吞噬物体的信息是存在着还是消失了,不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题)近日,科学家首次证实蜥蜴睡眠时存在快速眼动和慢波睡眠两种状态,在快速眼动状态下,大脑产生高频电波且眼睛快速闪动,这些现象与做梦存在关联。科学家据此推测,蜥蜴与人类一样,在睡眠时会做梦。

      科学家推测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人类做梦出现在快速眼动阶段

      B.蜥蜴和人类有一些共同的生物特征

      C.睡眠期间快速眼动和慢波睡眠交替进行

      D.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人在睡眠时会经常做梦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蜥蜴与人类一样,睡眠时会做梦。

      论据:蜥蜴睡眠时存在快速眼动和慢波睡眠两种状态。在快速眼动状态下,大脑产生高频电波且眼睛快速闪动,这些现象与做梦存在关联。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建立联系。该项指出人类做梦在快速眼动阶段,而论据中提到蜥蜴有快速眼动阶段且与做梦有关联,因而可以得出论点蜥蜴与人类一样,睡眠时会做梦,具有加强作用。

      B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蜥蜴和人类有共同生物特性,但这些生物特性与论点中的做梦是否相关不确定,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睡眠期间快速眼动和慢波睡眠之间的关系,与论点蜥蜴是否像人类一样会做梦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人在睡眠时会做梦,与论点蜥蜴是否像人类一样会做梦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3.(单选题)龋齿∶嗜食甜品

      A.海鲜∶食物过敏

      B.缺钙∶骨质疏松

      C.运动∶增强体质

      D.塌方∶地下渗水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嗜食甜品”可能会导致“龋齿”,二者为因果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海鲜”可能会导致“食物过敏”,二者为因果对应关系,但词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B项:“缺钙”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二者为因果对应关系,但词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C项:“运动”的目的是“增强体质”,二者为目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地下渗水”可能会导致“塌方”二者为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4.(单选题)情感性劳动:指服务业员工在与顾客面对面交往时,将个人情感融入工作过程,对顾客、企业以及服务人员自己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

      下列属于情感性劳动的是:

      A.某航空公司空姐站在登机口两旁欢迎乘客,时不时还会微笑着摸摸小孩的头

      B.小刘总是面带微笑,语气亲切热情地接打电话,连续多年被评为最美接线员

      C.某酒店智能客服“小青”善解人意,语音甜美,入住的客人都很喜欢和她互动

      D.小秦在信访局工作多年,每次接待来访者,都非常耐心,细致了解具体情况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服务业员工;

      ②与顾客面对面交往时;

      ③将个人情感融入工作过程,对顾客、企业以及服务人员自己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空姐属于“服务业员工”,在登机口欢迎乘客,属于“与顾客面对面交往”,微笑着摸摸小孩的头,体现了“将个人情感融入工作过程,对顾客、企业以及服务人员自己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符合定义;

      B项:小刘是接线员,不属于“与顾客面对面交往”,不符合定义;

      C项:小青是智能客服,不具有个人情感,不符合定义;

      D项:小秦是信访局工作人员,不属于“服务业员工”,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5.(单选题)逗号∶中止

      A.句号∶引用

      B.解释∶冒号

      C.回车∶换行

      D.并列∶分隔号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逗号”是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表示“中止”二者为功能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句号”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不是用于“引用”,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可以用于“解释”,二者为功能的对应关系,但是词语前后顺序和题干不一致,排除;

      C项:“回车”用于“换行”,二者为功能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分隔号”有斜线、竖线和单线、复线等多种形式,可以用于表示“并列”,二者为功能的对应关系,但是词语前后顺序和题干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6.(单选题)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历史进程。

      下列不属于城市化进程要素的是:

      A.某乡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村民都转为农业工人

      B.某村村民由于比较富裕都住上了楼房,不少家庭买了汽车

      C.某乡政府转为街道办事处,农民农转非,未到退休年龄的村民还被安排了工作

      D.某村村民文化生活贫乏,晚上无事可做就早早睡觉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转化;

      ②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土地集约经营是社会生产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指的是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多的劳动和资本,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品产量和负荷能力的经营方式,属于“生产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符合定义;

      B项:住上了楼房、买了汽车,属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符合定义;

      C项:乡政府转为街道办事处,属于“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转化”,未到退休年龄安排工作,属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符合定义;

      D项:村民文化生活贫乏、无事可做早早睡觉,是农村典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未体现“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转”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7.(单选题)某学校有五位学生会留任委员会候选成员,分别是小张、小王、小李、小刘、小陈,其中小张、小王、小李对此次竞选的结果,预测如下:

      小张:如果小陈没有当选,则我也不会当选;

      小王:我和小刘、小陈三人要么都当选,要么都不当选;

      小李:如果我当选,则小王也当选。

      评定结果出来后,发现三人的预测都是错误的,则最终有多少人当选?

      A.1

      B.2

      C.3

      D.4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则……”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陈→?张

      ②要么王且刘且陈,要么?王且?刘且?陈

      ③李→王

      第三步,进行推理。

      由于“三人的预测都是错误的”,根据①为假得?陈且张,根据③为假得李且?王,根据②为假,王、刘和陈不能都当选也不能都不当选,由于王与陈都没当选,所以刘必须当选。所以结果是张、李、刘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8.(单选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当水平力增大为2F时,物体A逐渐减速,最后保持静止。则静止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A.为原来的2倍

      B.小于F

      C.大于mg

      D.等于2F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物理学中的受力分析问题。

      第二步,分析物体A的受力情况。

      ①匀速下滑阶段:物体正在匀速运动,表明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为0,假设墙壁的摩擦系数为μ,则mg=μF;

      ②当水平力逐渐增加到2F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μ*2F,所以在竖直方向上做减速运动,直至静止;

      ③木块最后静止,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和摩擦力,因为受力平衡,所以摩擦力f=mg。

      综合上述过程,摩擦力f=mg=μF

      因此,选择B选项。

      9.(单选题)网络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以上的物质,如企业个体,网民个体或者某种技术的相互协同等。他们之间在互联网络平台上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网络协同效应的一项是:

      A.小王通过网络每天更新关于自己生活的博客

      B.甲乙公司通过网络视频签订一个项目的协议

      C.某网络研究小组成员通过网络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D.某电子商务网站推出了一款限量商品引来大量的顾客抢购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②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只涉及到小王一个主体所做的内容,未体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和“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不符合定义;

      B项:甲乙公司,体现了“两种物质”,两者之间签订协议,体现了“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符合定义;

      C项:网络研究小组成员是多个人共同构成,体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符合定义;

      D项:某电子商务网站推出了一款限量商品引来大量的顾客抢购,是企业个体和网民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效果”,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10.(单选题)1980年美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中分居(包括法律上的分居和两地分居)的女性比男性多100万,以下哪项有助于解释此结果?

      ①在美国婚龄女性比婚龄男性多。

      ②人口普查漏掉的分居男性多于分居女性。

      ③有更多的分居男性出国居住。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②和③

      D.①和③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解释”,确定为原因解释。

      第二步,分析题干。

      题干现象为:婚姻状况中分居的女性比男性多100万。

      第三步,辨析选项。

      ①该项是适婚男与适婚女人数比较的问题,题干并未涉及,排除;

      ②因为在普查的时候漏掉了一些男性,所以导致女性比男性多,可以解释;

      ③由于这部分男性出国居住,所以并未录入人口普查信息,所以导致女性比男性多,可以解释。

      因此,选择C选项。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3/0414/2594550.html

      ——推荐阅读——

      考生通道——2023安徽省考成绩查询入口|历年分数线|成绩排名

      面试备考——2023安徽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面试问题咨询

      辅导课程——2023安徽公务员面试课程|网校课程|面试理论课程

      以上是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4月16日)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s://ah.huatu.com/)安徽公务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gwy/)

    (编辑:安徽华图)

  • 上一篇: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4月17日)
  • 下一篇:没有了
  •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3安徽省考面试课程体系
    2023年安徽省考面试定金班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