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国企招聘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事业单位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当前位置:安徽人事考试网 > 安徽事业单位 > 报考指导 >

    阅读模式

    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大纲发布

    2023-03-20 19:47 来源: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同步安徽人事考试网发布报考指导: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大纲发布。更多关于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大纲,事业单位笔试大纲,2023安徽事业单位的相关资讯,请关注安徽事业单位公众号和交流群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备考群

      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大纲发布由安徽人事考试网考试快讯提供,以及提供2023安徽事业单位考试信息。更多关于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大纲发布,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大纲,事业单位笔试大纲,2023安徽事业单位招聘快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事业单位考试网!!

    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大纲发布

      安徽人事考试网:2023年安徽事业单位联考笔试大纲已公布。华图教育同步更新2023年安徽事业单位联考笔试大纲,方便广大考生了解考试内容。

      2023年安徽事业单位联考笔试大纲https://ah.huatu.com/zt/ahsydg/

      2023年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大纲已发布,下面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备考资料:

      安徽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普遍联系的主要考点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非常常考的概念,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对联系特点的理解。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深入探究普遍联系的主要考点。

      一、联系的概念

      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事物的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属人事物的联系。

      1.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产生之前就存在或者至今仍处在人的活动之外的事物,其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2.属人事物的联系: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得以建立的根据及其形成,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对于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二)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内部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三)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而存在。

      从总体上看,可以把联系划分为三大类:即物与物的联系、人与物的联系和人与人的联系。

      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根本途径。

      (四)条件性

      联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一定的条件,离开了条件,联系也会不复存在。

      【例题】

      1.(单选题)“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了( )

      A. 物质的相对静止

      B. 物质的绝对运动

      C.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D.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答案】C【解析】“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是人们臆造的一种联系。否认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因此,选择C选项。

      2.(单选题)《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把“奶糖的香”涂在手上,让“报纸的墨”秀在身上,使“花露水的味”掺在酒里……这股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的“头脑风暴”,让这些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成功走出一条转型之路。这说明( )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 创意在商品与品牌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起着决定

      C. 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D. 利用好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答案】D【解析】“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的“头脑风暴”,跨界融合的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获得成功,说明利用好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D项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3.(单选题)鲁迅先生在《这也是生活》中指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 人与人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通过意识活动,人们就能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起联系

      D.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人们的主观世界有关

      【答案】B【解析】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和多样性,在本题干中“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因此,选择B选项。

      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笔试课程

      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网络课程

      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图书资料

      以上是『安徽事业单位』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大纲发布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大纲,事业单位笔试大纲,2023安徽事业单位招聘,安徽人事考试网快讯信息敬请关注安徽事业单位考试网,及关注华图公务员考试网

      2023年相关考试试题:

      53 、农民卖粮舒心,源于市场之“手”用得好。2020年的夏粮生产,不仅数量增加,质量也在提升。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专用麦比例高,全国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比35.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从目前收购市场情况看,每斤优质小麦要比普通品种高出0.1元左右。这背后,________________。如今,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既让丰收粮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销售渠道,也让优质粮食品种销路更好、价格更高,优粮优价成为种粮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到底就是稳住这些农民的种粮收益,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B.正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C.全国农户构成了粮食安全的坚强基石,稳住粮食生产的好形势
    D.通过优化供给体系,拓展粮食产加销增值空间,分享增值收益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文段首句统领全文,指出农民卖粮舒心,源于市场的积极作用。第二、三句话具体描述了2020年夏粮生产不仅数量增加,质量也在提升,主要表现为专用麦比例高。横线前的内容主要强调从收购市场的情况看,优质小麦比普通品质均价高。横线后紧接着论述了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粮食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横线前后都强调了市场的作用,而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在文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这背后”可知,横线处填入的语句应该和前文话题保持一致。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论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前文话题保持一致,符合语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3/0320/2570207.html

      ——推荐阅读——

      招聘公告--2023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日历|职位表查询

      考试报名--2023安徽事业单位招聘报名入口|报名问题咨询

      备考指导--历年事业单位进面分数线|每日刷题练习|模考练习

      课程推荐--2023安徽事业单位图书教材|在线网课|面授课程

      以上是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大纲发布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华图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https://ah.huatu.com/sydw/)

    (编辑:安徽华图)

  • 上一篇:2023安徽事业单位联考大纲预计发布时间
  • 下一篇:没有了
  •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历年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位表及分数线匹配查
    2023年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