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网课图书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11月3日)

    2022-10-28 11:56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11月3日)。更多关于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每日一练,安徽公务员试题,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省考公务员考试QQ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1.(单选题)历朝历代的皇家、文人以及社会名流,对北宋五大名窑瓷器倍加宠爱,深为以青色为基调的天然淡雅而倾倒。至今,神秘的“柴窑”未见踪影,珍稀的“汝窑”,于青色之中淡酝霞光,存世仅几十件,苏富比拍了一件,价逾千万。南宋时,“龙泉窑”的青瓷成为主流,于今也备受崇尚。我们看到的许多古瓷器,仍然闪烁着青釉色的高贵,人们对其的喜爱依旧是瓷物审美中的主流之一。

      这段表述旨在说明:

      A.官窑瓷器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B.青色对瓷器审美意义非凡

      C.色彩决定瓷器价值而非窑口

      D.古往今来瓷器备受人们喜爱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历代文人对名窑瓷器的喜爱,其中主要喜欢的是“青色”。接着说到青色的“汝窑”瓷器存世少,价值高。南宋时期“青瓷”仍然是主流,发展至今,古瓷器也是以“青釉色”为高贵,“青色”依然是瓷物审美的主流。文段属于“分—分”结构,需要我们提炼共性,即“青色的瓷器备受推崇”。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主要内容的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官窑”无中生有。C项:文段并未对比窑口和色彩对瓷器价值的影响。D项:没有提到文段的核心话题“青色”。

      2.(单选题)那个很有主见的少年天子,就这样一步步沦为被海瑞唾骂的“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的腐朽皇帝。杨金英或许不会想到,她们的弑君行为,不仅成为嘉靖皇帝个人生涯的拐点,也让大明王朝的剧情________,从此走向________。

      依次填入画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波三折万丈深渊

      B.急转直下万劫不复

      C.跌宕起伏穷途末路

      D.峰回路转日暮途穷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填入的词语与前文“拐点”对应,“拐点”指某种经济数值持续向高后转低或持续向低后转高的转折点,故横线处词语应体现"发生转折”之意,且由“沦为......唾骂”“从此走向......”等带消极感情倾向的词可知,这个转折应是指变得非常不好。B项“急转直下”指(形势、故事情节、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符合文意,当选。A项“一波三折”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C项“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均侧重强调“变化多”,但不能体现事物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之意,排除;D项“峰回路转”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与文意相悖,排除。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万劫不复”表示永远不能恢复,“从此走向万劫不复”符合文意,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3.(单选题)《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小满时节,麦类、谷物等农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恰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而田间地头的野菜正蓬勃生长,采食野菜来度过饥荒,自是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容置疑

      B.顺理成章

      C.水到渠成

      D.理所当然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题干表达在农作物青黄不接的时候,采食野菜是自然的事。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不容置疑”意思是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题干中未提到可信与否,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顺理成章”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符合语境。C项“水到渠成”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题干中未提及“功到”,排除C项。D项“理所当然”意思是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题干未提及道理,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文段出处:《小满:成长之光收敛为力,至美之物虚怀待盈》

      4.(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起风了,黄山的云雾________,让人目不暇接,真是美极了。

      ②雪花飘飘荡荡,________,宛如仙女下凡,个个披上了漂亮的婚纱。

      ③有些石笋从地上冒出来,形状________,让人忍不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A.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千奇百怪

      B.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千变万化

      C.千变万化千奇百怪千姿百态

      D.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奇百怪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语境阐述的是在风的吹动下,黄山云雾的变化。A项和C项“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符合语境,保留。B项和D项“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不符合语境,排除。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句阐述的是雪花的形态。C项“千奇百怪”形容事物稀奇古怪,各种各样,不符合语境,排除。答案锁定A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根据“让人忍不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知,该空描述的是“石笋”的奇特造型。A项“千奇百怪”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5.(单选题)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由此形成了一个悖论。

      (2)一方面,专业化才能有好作家;另一方面,文学脱离生活本质,专业化难有好作家。

      (3)专门文学家的出现,是文学史上产生众多优秀作品的原因之一。

      (4)但是,文学的专门化,又使文学家们得以生活在书斋、阁楼、亭子间里,局限在一个独特的小圈子中,与社会和他人的生活相隔离。

      (5)文学家们受过良好教育,熟悉各种文学经典,掌握丰富的创作技巧,这些都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A.2-3-4-5-1

      B.3-4-2-1-5

      C.3-5-4-1-2

      D.3-5-1-2-4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判断首句。③句论述专门文学家的出现带来的好处。②句具体解释专业化的好处和文学脱离生活本质,专业化难有好作家,该句是具体分析。应该③先引出话题,再分析“一方面……另一方面”,排除A项。

      第二步,寻找原文突破口。④句转折论述文学的专门化带来的问题,对比选项,④句前面接⑤句和③句正好形成转折。②句和④句不形成转折关系,排除D项。

      第三步,对比B项和C项,确定①②的位置。分析可知②句是对①的具体解释,解释“悖论”,故是①②的顺序。

      因此,选择C选项。

      6.(单选题)桃子渐渐摘完了。但还有一只________趴在枝上不愿下来。________在立秋那天它还没有丝毫动摇的意思。________,它在继续壮大,________长得如饭碗一般。________我们自己也有点眼馋了。是的,除了孩子以外,我们还没有尝过一只完整的果实——我们只吃过一些夜间自动落下来,在地上跌破了的桃子。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横线的是:

      A.仍然即使而且几乎恐怕

      B.始终即使而且宛然恐怕

      C.始终甚至相反几乎连

      D.仍然甚至相反宛然连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四空和第五空。第四空,文段意思是桃子长得接近于饭碗那么大。B项和D项“宛然”是仿佛、很像的意思,但“宛然”和“如”语义重复,排除B项和D项。A项和C项“几乎”指将近于、接近于、差点儿,符合文意。第五空,根据“除了孩子以外,我们还没有尝过一只完整的果实”可知,不要以为摘桃子的我们不眼馋,实际上我们也眼馋。C项“连”符合文意。A项“恐怕”表示估计并担心,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锁定答案C选项。

      第二步,验证前三空。第一空,“桃子摘完了,始终有一只不愿意下来”表述恰当。第二空,“立秋”和前文形成时间上的递进,填入“甚至”符合文意。第三空,“不愿意被摘下来”和“继续壮大”语义相反,填入“相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乡村是农耕经济的载体,也是继承乡愁记忆和农耕文明的载体

      B.真实的情境往往都是逻辑的、线性的,也是多变的、复杂的,是结构不良的现实情境

      C.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人才流动,地域符号逐渐成为身份认同的文化资源

      D.当产能过剩与经营不善互相叠加,后果就是:开门时好不热闹,不久门庭若市,最终锈迹斑斑

      解析

      第一步,找出没有语病的句子。

      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继承”与“记忆”搭配不当,应将“继承”改为“传承”,排除;B项“往往都是......也是......”关联词使用不当,出现矛盾,排除;C项无语病,当选;D项,分析句子,句子本意是强调开门时冷清、之后热闹、最后锈迹斑斑。“开门时好不热闹”指非常热闹,语义矛盾,存在语病,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8.(单选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为“正蒙养而裨后学”的《古文观止》确实是古代文言文之集大成者,而叙述魏晋名士轶闻琐事和玄言清谈的《世说新语》却也不失为一部清新脱俗的传世经典。除了最著名的《兰亭集序》,王羲之留下的字帖,很多都是他日常写给朋友的书信,寥寥数语,短小精悍,字体流畅自在,展现出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奉橘帖》共十二个字,不加修饰,毫无矫揉造作,却是字字可圈可点。张旭的《肚痛帖》也仅仅记载了一件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的琐事:“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这篇一气呵成、放纵恣肆的草书,却成了传世佳作。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鸿篇巨制是好的文艺创作的最重要标准

      B.古代书法艺术给现代文艺创作带来启示

      C.中国文艺史包罗万象,创世经典蔚为大观

      D.“接地气儿”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介绍了不仅仅被誉为“古代文言文之集大成者”的《古文观止》为文学经典,记录琐事轶闻、具有生活气息的《世说新语》同样也是文学经典,后文接着介绍了同样具有生活气息的《奉橘帖》《肚痛帖》也成为了传世佳作。文段为并列结构,主旨为对文段的全面概括。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接地气儿’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提炼了各并列成分的共性,即《世说新语》《奉橘帖》《肚痛帖》均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浓厚、“接地气儿”,并且都为文学创作,D项对文段进行了全面概括,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鸿篇巨制是好的文艺创作的最重要标准”与文段的主旨相悖。B项:“古代书法艺术”仅为《奉橘帖》《肚痛帖》的共性,表述片面,且“带来启示”表述不明确。C项:“中国文艺史包罗万象”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

      9.(单选题)商标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视觉符号,一定要具有特定含义,并且需要以简洁的形象,鲜明地传达出它所具有的特定信息。所以,只具有形象美而不具有丰富内涵的商标是不能称为“标志”的,充其量只是一种图案或图形。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每个企业都必然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试图用一种形象涵盖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试图在一枚商标中容纳所有特征,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分析和筛选,提炼出对象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其与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具有鲜明指示性的符号标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商标怎样才能呈现企业的独特属性

      B.商标的创造过程是对设计师的考验

      C.商标应该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D.丰富的内涵是对商标的最基本要求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中前两句强调“商标内涵美”的重要性;第三、四两句强调“形象美”的重要性。文段是“分—分”结构,主要强调商标既要有“丰富内涵”又要“形象完美”。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和D项:“商标怎样才能呈现企业的独特属性”“丰富的内涵是对商标的最基本要求”均表述片面。B项:“商标的创造过程是对设计师的考验”偏离文段重点。

      10.(单选题)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________,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________,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________,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________。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察秋毫周密威慑力搪塞

      B.明辨是非周详使命感推脱

      C.抓大放小透彻好习惯塞责

      D.高瞻远瞩入微内聚力敷衍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后文的“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可知,应该体现注重细节的方面这一含义。A项“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符合语境。B项“明辨是非”指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C项“抓大放小”意思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搞好宏观控制,对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进行微观调节;D项“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三者均不能体现注重细节的含义,排除B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其他空。“周密”与“细致”内容相近,符合并列语境。“威慑力”“无法搪塞”与“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的文意吻合。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周详:周到而详细。透彻:(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入微:达到十分细致或深刻的地步。搪塞:敷衍塞责。推脱:推卸。塞责: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敷衍:①做事不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②勉强维持。

      本文链接:https://ah.huatu.com/2022/1028/2454107.html

      ——推荐阅读——

      招录信息——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查询|考试大纲

      考生通道——2023安徽公务员报名|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3安徽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3安徽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980系统提升班

      以上是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11月3日)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s://ah.huatu.com/)安徽公务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gwy/)

    (编辑:安徽华图)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3安徽省考皖美上岸礼包
    历年安徽省公务员职位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