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信微博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红领培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当前位置:安徽人事考试网 > 问答 > 教师 >

    2021下半年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2021-11-01 05:23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导读】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分为8章内容,分别是: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以及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下面整理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2021下半年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分为8章内容,分别是: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以及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下面整理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考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考点2:教育与人的发展

      (1)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于人的影响)。

      (2)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华生。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考点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孔德。

      (2)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

      (3)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

      考点4:课程的类型

      (1)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活动课程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

      (2)小学主要是综合课程,初中采用综合和分科并举的方式,高中主要是分科课程。

      (3)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校本课程是三级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5)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6)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考点5:泰勒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即:(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考点6: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教材: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

      考点7:新课程改革

      (1)理论基础:人本主义思潮、建构主义思潮和多元智能理论

      (2)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总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具体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

      考点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考点9: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形结合

      考点10: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乌申斯基也指出,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2)启发性原则: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助产术;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

      (3)巩固性原则: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4)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不陵节而施。

      (5)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朱熹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马克思主义

      (7)量力性原则: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马克思主义

      考点11: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法

      考点1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不足之处:

      (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考点1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考点14: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的特征、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和个体相关因素

      (3)问题解决的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法、顺向推理、反向推理和爬山法

      考点1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强化、消退、惩罚。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考点16: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具体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和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包括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等。

      考点17: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2)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指导实践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4)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5)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也称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编辑:lingyinghua)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 题 库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