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网课图书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电信诈骗

    2017-04-13 10:44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QQ群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人事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电信诈骗。更多关于2017安徽公务员,公务员考试申论,安徽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安徽人事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省考公务员考试QQ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经发出,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时间为4月22日,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华图为你准备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练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加入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交流群:462736963。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关注安徽华图官方微信(世纪青年:anhuihuatu)!

    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

      【关键词】
      电信诈骗、电信运营商、信息泄露、防范意识、技术防范

      【热点背景】

      1.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2015年,网易新闻一组针对电信诈骗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共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

      电信诈骗增长迅速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和刑事犯罪规律所决定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诱发刑事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大量存在。第二,电信诈骗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犯罪,诈骗的手法很简单,很容易传播、仿效。第三,法律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处理上偏轻,抓到以后判几年刑很快又放出来了。除此之外,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防范罪犯的宣传要更加及时、更加有效、更加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学校老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一些诈骗是针对性比较强的。比如像汽车退税诈骗,不法分子从非法渠道购买到车主的资料,受骗的主要是一些有车族。还有一些突出的像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的诈骗,不法分子往往选择白天拨打电话,白天年轻人都上班了,家里老年人比较多,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信息比较闭塞,容易受骗的情况实施作案。根据做的调查来看,女性占70%以上,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因此中老年妇女要特别引起警惕。

      2.2009年以来,中国一些地区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此类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以没收受害人所有银行存款进行恫吓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全国人大代表陈某介绍,2013年,中国电信诈骗案件发案30万余起,群众损失100多亿元,这当中除了犯罪分子获得了利益,银行和电信运营商都在其中“分得了一杯羹”,电信运营商在电信诈骗这件事上存在严重不履行管理职责的问题。

      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在防范,应当通过法律明确银行、电信运营商的责任。此外,司法机关不仅要联动协作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还要一并打击关联犯罪。

      2016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

      此举是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又一记重拳。在中央要求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介入,探讨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良方。近日,“电信诈骗的技术治理与法律保障”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法学专家和法律实务界人士提出不少中肯建议。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多发,严重伤害老百姓的利益。尽管公安机关对此高度重视,但是老百姓防范意识薄弱,加之当前信息泄露问题严重,经常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警方提示,老百姓对陌生电话中的诱惑,应不理睬、不相信,不要把银行账号和密码轻易透露给陌生人,也不要把钱打到陌生人指定的账户上。

      3.2016年,尤其自“徐玉玉事件”后,我国反电信诈骗一直处于高压态势。2016年前10个月,全国公安机关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全国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9.3万起,收缴赃款赃物价值人民币23.8亿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8.7亿元。通过落实网络实名制、专项整治“诈骗之乡”、与银行联动等举措,反电信诈骗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就远未到河清海晏境界。

      用“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形容诈骗分子决非虚言,他们在钻研电信诈骗技术上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电信技术利用上,从改号软件到170、400等虚拟号码,从短信群发器到伪基站设备……犯罪分子隐身、伪装术越来越高明;诈骗手段更新上,一项新政策、一条新规定甚至一个传统节日,在他们眼中都有利用价值,潜藏无限“商机”。

      譬如,从12月1日起,银行实施新规:个人在使用ATM机向他人或本人他行账户转账时,延时24小时到账,在此时间内个人可以申请撤销转账。可是,新规才实施没几天,社会就出现了新骗术!如先把钱转给你,然后再在24小时之内撤销。一项本为反电信诈骗而设的策略,结果还是让骗子先用了,足见电信诈骗分子之狡猾。

      反电信诈骗就是一个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要技术革新,通过技术完善堵漏洞、补短板,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也要各项制度跟进,如电话实名制、银行转账管理等,最大限度提高电信诈骗难度;更要帮助公众炼就一双防骗的“火眼金睛”,毕竟公众是直接受害者,只有让他们及早识破骗局,才能有效防骗。这方面,有关机构在社会出现新骗局或电信诈骗高发季节及时发布预警很重要,一个新骗局及时被揭穿,并得到广泛传播,公众都知道了,骗子的心血也就白费了。

      电信诈骗多在网络进行,互联网企业站在了反电信诈骗的风口,根据自己手中的大数据,发现电信诈骗趋势后,及时发布安全预警,提醒公众加强防范,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公安、电信、银行、反电信诈骗中心等机构也都掌握着大量相关信息,发现问题之后在统一发布平台或各自管道内发布预警信息,构建起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对反电信诈骗将大有裨益。

      《0元购买iPad?不要点链接》是18日《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记者通过采访电信部门,告诉市民,“您已获得广东联通0元购特权,有机会0元购买iPad……”是一条伪基站发送的诈骗短信,千万不要点开链接。同时,还教读者万一误点链接之后怎么办,很实用、很贴心。在反电信诈骗战场上,具有公信力的新闻媒体也是一支生力军。新闻媒体凭借拥有的资源,在传播新闻、发布信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及时发布电信诈骗信息,引导公众及时、全面认识电信诈骗犯罪,是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4.据某手机卫士统计显示,2016年8月,该手机卫士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骚扰电话34.3亿次,其中,诈骗电话就有4.45亿次,占到当月骚扰电话拦截总量的13%,平均每天拦截诈骗电话约1435万次。根据用户“吐槽信息”统计显示,在用户接到的所有诈骗电话中,金融理财类诈骗最多,占43.2%;其次是冒充身份类诈骗,占25.2%;各类业务推销、欺诈信息电话占28.1%,包括推销违法业务、推销假冒伪劣商品、推销假医假药保健品、虚假中奖、充值优惠诈骗等。此外,其他类型占4.5%。在金融理财诈骗中,证券类占比最大,为32.9%;其次是贷款类诈骗,占25.6%;贵金属投资类诈骗占8.4%,保险类占4.5%。

      根据统计显示,在诈骗电话号码源中,固定电话呼出的诈骗电话数量最多,占所有诈骗电话呼叫总量的56%;其次是400、800电话,占比为27.1%;手机呼出的诈骗电话占15.4%,剩下1.7%为境外呼入或者其他各类不符合基本号码规范的电话号码。

      根据诈骗电话呼出号码的编码规则,对诈骗电话号码归属地进行分析可知,呼出诈骗电话较多的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合肥、郑州、广州、福州、濮阳和厦门。

      据记者了解,诈骗电话攻击的时间也有其特点,普通人的主要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但骗子们的工作时间却是周五、周六、周日、周一。统计显示,每周五到下一周的周一,每天诈骗电话呼叫量均超过一周总量的15%,而周二到周四的呼叫量则相对较低,周四达到最低点。

      据相关人士分析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工作时间里,一般人身边都有很多同事陪伴,而且空闲时间比较少,所以被成功诈骗的几率比较小。到了周末,有很多人是独自在家,有空闲时间,而且身边没有人提醒,成功诈骗的几率相对较高。

      从一天的时间区间看,诈骗电话的高峰期出现在上午8时至11时,22时以后相对较少,凌晨1时至5时是诈骗电话呼叫量低谷期。

      “电信诈骗的技术治理与法律保障”高峰论坛上,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名检察官根据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案件进行分析,总结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四大特点:地域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在一些地区密集多发,作案手段不断翻新,逐渐形成一整套专业性很强的操作流程;家族化,核心成员和骨干分子一般都会招揽亲友加入诈骗团伙产生辐射效应;作案公开化,电信网络诈骗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无意传送一夜暴富的商业经;犯罪复发化,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受到处理后仍然不思悔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存在打而不死或者死灰复燃的现象。

      “从2016年开始,很多新的骗术打破了‘三观’。比如,骗子并非让你汇款,而是在获取诈骗对象个人信息的基础上,诱骗申请贷款;还有的,即便受害人有防范心理,拨通电话验证,依然被骗。”反诈骗专家说。

      5.近年来,精准式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屡屡发生,其中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不无关系。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及的法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说:“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有对诈骗的规定,而且规定的刑罚不轻,可以判处无期徒刑。刑法修正案(九)对售卖个人信息主体做了调整,任何人非法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都以犯罪处理。如果是国家机关、金融机构或者其他行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取得相应公民个人信息,把公民个人信息提供给别人,法律要从重处理。另外还有三个罪名是用来规制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如果网络服务提供商单纯追求暴利,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信息安全管理义务,包括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网络运营商要被追究刑事责任,不仅要处罚单位领导、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人员,而且要处罚单位。现在的问题是要把法律规定落到实处,真正把法律从纸面上的法律变成实践中的法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公民个人信息、公民个人财产安全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 另外,专家建议:“我们再回顾一下其他相关法律。电信条例是2000年出台的,至今已过去了整整16年,我们的市场技术法制环境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所以亟待修改和完善。应该明确法律责任主体,比如是否应该出台更细化的司法解释,其中包括银行、电信运营商的责任,还包括银行、电信运营商的先行赔付责任等。”

      6.如何让法律落到实处、如何有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认为:“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在防范,坚持源头治理,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从打击犯罪角度看,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联动协作,做到重拳出击。要建立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机制,加强执法情况的双向交流,加强跨地区办案协作,加大对犯罪组织瓦解力度。二是要强化证据意识,及时收集保留证据。电信网络犯罪证据在很多时候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没有证据意识,就会错失良机。所以,电信部门、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服务行业、物流业以及社会公众都要通过制度或者自我保护的措施做到及时掌握证据。对电信运营商,应该有强制保留证据的要求。”

      “第三方面是强化对关联犯罪的打击,不能只打击诈骗犯罪,还要对相关联的犯罪一并予以打击,做到一网打尽。第四方面要强化法律政策指导,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出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指引意见,明确这类案件的证据标准等。”上述检察官说。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S看来,有效治理电信诈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执法机构、网络服务商、电信运营商,还有银行、商业机构、消费者等通力协作,通过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治理。

      “我认为技术手段更重要。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要注重防范,运用大数据技术防范电信诈骗。”专家说,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需要管控住信息流、资金流。同时,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方面,除了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还需要相应的执法机构。机构和机制比法律更重要,要保证法律规定“落地”,就必须要有一个机构和机制专门负责。

      【考点分析】
      一、分析原因模拟试题:

      根据背景资料,分析当前电信诈骗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00字。

      参考解析:

      1.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欠佳,防范犯罪的宣传覆盖面不全。

      2.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诱发刑事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大量存在。如私人信息的泄露。

      3.电信诈骗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犯罪,诈骗的手法很简单,很容易传播、仿效。

      4.法律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处理上偏轻。

      二、提出对策模拟试题:

      根据背景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请你就电信诈骗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控对策。

      要求: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250字。

      参考解析:

      1.健全法制。明确界定犯罪行为,降低起刑点、加大惩罚力度,营造遏制打击电信诈骗和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

      2.完善执法体系。加强公安机关与商业银行、通讯运营商、互谅网平台等的案件协查协作机制建设。

      3.完善监管体系。要求银行严格落实开户实名制工作,健全完善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4.营造社会氛围。借助舆论力量,一方面,宣传政府打击电信诈骗的决心、取得的成绩等,威慑犯罪分子。另一方面,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和培训,提升个人防诈骗意识。

      三、热点范文

      打击电信诈骗是一项“全民任务”

      电信诈骗猖獗,已经成为全民公害。加上骚扰电话、垃圾短信,让人深受其苦。据统计,

      2015年垃圾电话达到近千亿个,比2014年上涨57%,全国平均,每人每月收到15个骚扰电话、1个诈骗电话,北上广深这一数据更高。其中,伪基站诈骗、骚扰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修订管理条例,加大打击电信诈骗力度,是形势所迫,也是必须采取的措施。

      根据媒体报道,这次无线电管理条例的修订,其最重要的部分,是将对伪基站等电信诈骗行为的罚款上限,由此前的5000元,拟提高至50万元,提高了100倍。根据此前参与打击伪基站的工作人员反映,此前的5000元罚款,尚不及违法者一天的收入,打击力度不够,违法成本太低,才导致了风头一过,便卷土重来、屡禁不止的现象。如果罚款额度大幅度提高,自然会对违反者造成震慑,也自然会大大减少违法犯罪的几率。

      当然,打击电话骚扰、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仅仅靠一部无线电管理条例还是远远不够的。

      一起诈骗案或电话、短信骚扰之所以能实施,必须有3个必要条件,即通讯工具、银行卡和公民的个人信息。所以,另外要抓的一条线,则是电信运营商和银行。无论是普通的运营商还是虚拟运营商,都应该严格执行手机实名制,最大限度杜绝骚扰、诈骗者获得通讯工具的可能,并且有责任对人们投诉的骚扰号码予以屏蔽。而银行要在另一条“战线”上承担起责任来,实施银行卡实名制,筛查并依据法规冻结非实名的银行账户,避免银行成为犯罪分子诈骗并转移资金的渠道。

      不过,即便有了这两条的严格落实也还不够。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永远是重中之重。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制定当中,这部法律应该尽快出台,禁止一些商业企业和行政机构随意索取个人信息,对非法泄露、交易个人信息的人或机构,也应该有法律予以惩处。

      法律法规完善了,企业和个人的责任落实了,让电信诈骗、骚扰的3个条件都无法实现了,才有可能最终杜绝电信诈骗。在这一点上,上上下下都应该取得共识,都应该以打击犯罪、净化市场为重,而不应该只看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

      山东省公安厅和教育厅联合向学校发出倡议,打击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厅还将防范诈骗作为学生入学“第一课”,采取组织考试、发放须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这也说明,除了社会的努力以外,公民个人防范意识的增强,也是打击诈骗、防范骚扰的有力武器。打击电信诈骗和骚扰,电信运营商有责任,金融机构有责任,立法执法机构有责任,每个人自己也有责任。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局外人。这是一项“全民任务”,必须放在心上,这样才能让诈骗和骚扰者彻底失去生存的空间。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招录公告】【职位查询】【考试大纲】【每日一练

    历年考试题】【时政热点】【图书教材】【演练模考

    资料下载】【网校课程】【笔试课程】【综合答疑

      ——推荐阅读——

      招录信息——2021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查询|考试大纲

      考生通道——2021安徽公务员报名|准考证|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1安徽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1安徽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直播讲座

      以上是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电信诈骗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图小乐)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历年安徽省公务员职位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2020安徽省考30天陪考计划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