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网课图书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中国制造与创新型国家

    2017-04-13 10:28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QQ群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人事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中国制造与创新型国家。更多关于2017安徽公务员,公务员考试申论,安徽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安徽人事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省考公务员考试QQ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经发出,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时间为4月22日,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华图为你准备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练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加入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交流群:462736963。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关注安徽华图官方微信(世纪青年:anhuihuatu)!

    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中国制造与创新型国家

    中国制造与创新型国家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中国创造、创新型国家、政府责任

      【热点背景】

      1.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一时之间,“中国制造2025”、“中国工业4.0”成为激动人心的热词,受到举国关注。

      在这项规划框架中,指导思想是创新发展,主线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还有“三步走”的战略:到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指的是进入第二方阵的行列;到2035年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指的是介于德日之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相对于德国工业4.0,我国的“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还是一大短板。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强,实际上是价值链不赚钱,这导致外汇消耗大。质量出现问题,是因为技术不行,这导致产品的市场形象不佳。竞争力不强也是技术问题,使得一方面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不得不利用比较优势,这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偏向资源消耗型,钢铁就是这样。

      工业或者制造业,不但为社会提供各种必需的消费品,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工具,比如机床。每一次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都会引起产业结构甚至是世界格局的变动,更不用说制造业还要为国防建设提供武器装备。所以,制造业是皮,服务业是毛。制造业是主体,要强国富民,必须发展制造业。

      发达国家也有这个认识。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业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也确实出台了一些重大举措。比如,美国2009 年推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10年又推出“制造业促进法案”,2011年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AMP)”计划、“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2年推出“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此外,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都出台了各自的计划。从短期来看,美国的制造业回归确实是为了拉动经济,恢复就业。但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因为制造业的外流,美国的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了影响甚至下滑,为此,美国推出计划要继续保持制造业的创新领导力。

      当然,印度、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包括我们的周边国家,都在利用比较优势进行发展。中国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所以,“战场”的争夺呈白热化。大家都开始聚焦于此,贸易保护主义也在增强。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步入新常态,以中高速增长和结构的持续优化为主要特征,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明显放缓。过去那种依靠要素投入来实现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调结构转型升级,时不我待。所以,我们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也是必然选择。

      从技术大势来讲,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导致制造模式理念、技术体系、价值链发生重大变化。规则改变了,意味着“战场”也可能转移。我们已经错失了前几次工业革命,这一次必须抓住。

      中国的创新已经要从模仿组装全面转向自主创新阶段,我们跟对手已经越来越接近,没有什么可模仿的了,所以重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体系是我们必过之坎,这个坎不迈过去,就难以成为制造业强国。所以说,这十年就是要扎实打基础,在互联网热的背景下进行冷思考。

      2.如何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建设创新型国家路在何方?中国企业又如何挑起创新大梁?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作客《时代问答》时提出,要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关键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主要方式,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科技创新。

      主持人:到底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洪银兴:我觉得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式。过去我们的发展方式基本上是依靠资源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现在要转向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如果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的方式,我想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创新型国家。

      主持人:世界上哪些是公认的创新型国家?

      洪银兴:目前创新型国家最典型的还是美国。以硅谷为例,它的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业都走在前面。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不是依赖于资源,而是依赖于科学技术,依赖于人才,同时这个国家不仅仅GDP总量高,更重要的是它的附加值更高。除此以外,韩国、日本这样一些国家,在我看来它的创新型国家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

      最早提出创新理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发明一个新产品,

      采用一种新技术,发现一个新市场,采用一个新的企业组织制度,等等。大家特别关注的还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有些产品并不可能永远在产品上创新,就像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再去创新,味道就变了,但是它的商业模式是可以创新的,它的广告模式是可以创新的。所以我觉得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

      我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原来比较多地强调技术创新,我现在使用的是科技创新,一字之差实际上反映了创新模式的改变。科技创新意味着创新的源头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是把科学发现新成果转化为新技术,从而来推动技术进步。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需要我们往研发环节延伸。

      主持人:看了韩国这十年发展,韩国的创新经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洪银兴:韩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科技强国,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一个创新主体的问题。我们说发展创新型经济,要发展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它不仅仅是作为采用新技术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它要成为孵化、转化新技术的主体。比如三星,它能够集聚一批科技创新高端人才,使科学最新发现转化为它的最新技术。

      主持人:企业怎样成为创新主体?

      洪银兴:这涉及到我们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认识。过去,中国许多企业我们说它是创新主体,但它基本上是等待着新技术给它去使用。而我们现在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企业要成为一个孵化高新技术的主体,而且要敢于在孵化新技术方面投资。

      主持人:企业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洪银兴:在我们的发展理论中,发展中国家最缺乏的就是企业家,因为我们对企业家的

      定义就是强调他的创新,只有是能够创新的,而且是不间断创新的经营者才是一个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企业家还应该成为科技企业家。我认为作为一个科技企业家主要是三个要素:创新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的趋势、了解市场。

      主持人:政府、学术机构、科研机构他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洪银兴:我觉得创新要突出的是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或者讲协同创新。作为一个企业,它重要的是提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投资,而且要提供市场的导向信息;作为科学家、大学、科学院,要把新的科学发现带到产学研平台上去,这两个主体要能够在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平台上会面。作为政府,要对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支持。原因是任何一个创新成果,它都是有外溢性的,就是说它的创新成果所产生的收益,并不是仅仅给这个企业的参与者,而是全社会都能得到的收益。

      现在我们的问题就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层。所以大学的科学家要往前走一步,走到孵化新技术环节,企业家也要往后走一步,也不要只往前面进入市场,也要到孵化新技术阶段,大家走到一起去,在同一个平台上,同一个共同体里面一起去创新,就能解决好断层问题。

      主持人:我听说国外有一句话叫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非常鼓励创新文化。

      洪银兴:我认为创新文化,除了允许失败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我想创新文化还有一个,要有耐心,这个创新它不是办一个乡镇企业,你今天花钱明天就把企业办起来,后天就产生产值。就像南京大学有一个教授,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机理,被常州千红制药老总发现了,给他支持,整整花了20年,现在这一个成果已经完成临床阶段,这个企业也凭着这样一类新药上市了。这说明在创新上是不能急功近利的,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必须要有一种长远的眼光。

      3.真正的创新不是“管”出来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扶持出来的,也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

      一个“放”字,恰如其分地表明了政府在构建创新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多年来,在经济社会的不少领域,政府的“一管就死”已成为公认的弊病,在推动创新工作时也不例外。不久前,记者在做东北创新体系调研时,一名政府部门主管科技的处长向记者抱怨,构建创新型城市、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等指标压到政府部门来,让他们无从着手,实在不知道从何做起。这样干的结果可想而知。而一名企业负责人则更简单明了地说,企业才是市场创新主体,政府不在市场一线,怎能告诉企业应该做什么创新。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创新驱动成为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一个主要抓手,而如何抓、抓什么则需要仔细思量。目前,政府抓创新有多种形式:有的亲自下场当运动员,从立项到应用一包到底;有的当监督者,对企业和科研机构吆五喝六,甚至不时叫停;也有的喜欢搞得热热闹闹,找来企业和科研机构,一起成立个平台或中心,之后杳无声息;还有的当甩手掌柜,出了钱什么都不问。实践证明,以上这些方式都不足取。说得严重一些,是不作为或乱作为,搞形式主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可谓是事倍功半。

      政府在创新工作上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放手让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放开让群众自主创业,放心让市场和企业自主选择创新成果。放手不是不管,而是政府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人才、维护创新规则、强化创新激励上。只有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才算是摆正了位置,做对了事情,也才能在推动创新时事半功倍。

      还需要指出的是,光有理念还不够,还要把这种理念贯彻到推动创新的实际工作中去。某省近日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新的政策,如提高对国有企业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改革完善政府科技项目招标制度等,就是实实在在的“放手”之举。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企业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完美结合的创新驱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考点分析】
      一、分析背景模拟试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1”,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出台的时代背景。

      要求:紧扣资料,分析透彻,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解析:国内背景:1.我国制造业“四基”基础薄弱,大而不强,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偏向资源消耗型。2.中国已经步入经济新常态,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是必然要求。3.我国创新已从模仿组装转向自主创新阶段,需要重构关键共性技术。

      国际背景:

      1.中国面临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向竞争压力,发达国家纷纷回归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则利用比较优势快速发展。

      2.制造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增强。

      3.新一轮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到来,规则正在改变,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外部机遇。

      二、提出对策模拟试题: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企业创新?

      要求:措施具体有效,针对性强;分条作答,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解析:

      1.企业要主动加强科技研发投资,实现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市场信息。

      2.企业家要努力成为科技企业家,树立创新精神,了解科学技术趋势,了解市场,做好榜样。

      3.要实现合作创新,企业、科研机构、科学家、政府应当加强合作,实现协同创新。

      4.共同努力营造创新文化,要允许失败,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5.要明确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政府应少做管理,多做服务,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真正的创新是“放”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

      三、热点范文

      有所不为与有所为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发展更多地是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下,创新自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更离不开市场与民间力量的推动。事实上,真正的创新不是“管” 出来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扶持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放”意味着在创新过程中,政府应当简政放权,学会做减法,充分调动市场与民间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此为

      “有所不为”。但“放”也不并意味着放任自流,政府也应当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生态环境,此为“有所为”。可以说,政府只有做到“有所不为和有所为”,才算是摆正了位置,做对了事情,才能促进创新。

      政府“有所不为”一方面是由政府职能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市场经济自然选择的结果。从政府职能方面来讲,政府作为“天下之公器”,是公权力的集合体,主要职能是从事公共事务管理,为市场经济与社会提供服务,并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不能参与市场经济利益分配,其所充当的主要是“守夜人”角色,维护稳定、公平与秩序,在创新的过程中也应如此。但在现实中,部分地方政府领导人在错误政绩观的驱动下,往往大包大揽,结果适得其反。在世界各地,但凡是承认市场经济的地方,几乎没有人会否认企业才是市场创新的主体,因为企业在市场一线,而政府不在市场一线,如果任由政府来指导企业如何创新,那么这就不是创新,而是带有计划经济影子的“伪创新”。以“振兴东北”为例,多年前,国家层面就提出了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但直到今天东北都没有能够振兴起来,而且许多企业和资本正在外逃,原因之一便在于政府“一管就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契机,放手让群众自主创业,放手让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放手让市场和企业自主选择创新成果。

      但“放”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政府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营造创新环境之上,政府在“有所不为”的同时应当“有所为”。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之一便是我国经济逐渐由过去高速增长逐渐步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需要换挡升级。而在这一换挡升级的过程中,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受限于资金、技术、人才,正处于转型阵痛期,有的选择了“跑路”,有的则直接倒闭。面对此种情形,依我个人来看,政府应做的不是直接提供贷款,因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的逻辑,也是我国产业创新升级的要求,政府真正要做的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治环境,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些“软件”,做好“服务型政府”。

      “市场经济”四个字本身就表明了市场才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鼓励下,当下越来越多的个人与企业走上了创新之路,对于这样的新兴力量,政府应当及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多做服务,少做管理,这样会事半功倍,也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结果。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招录公告】【职位查询】【考试大纲】【每日一练

    历年考试题】【时政热点】【图书教材】【演练模考

    资料下载】【网校课程】【笔试课程】【综合答疑

      ——推荐阅读——

      招录信息——2021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查询|考试大纲

      考生通道——2021安徽公务员报名|准考证|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1安徽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1安徽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直播讲座

      以上是2017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中国制造与创新型国家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图小乐)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历年安徽省公务员职位及分数线匹配查询
    2020安徽省考30天陪考计划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