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备考资料试题|面授课程网校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博微信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13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异地高考

    2012-10-30 20:15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华图教育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网考试动态信息:2013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异地高考。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异地高考,华图教育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国家公务员考试QQ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2013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异地高考

      华图教育

      【热点背景】

      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在谈到“异地高考”时,袁部长答:“要有条件准入。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学生则必须在当地就读若干年。“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交了各种保险”,看似容易,但对于多数外来务工者尤其是农民工来说,恰恰最不容易。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估计很多流动人口看到上述诸多限制条件,会有如兜头被泼上一盆冷水:罢罢罢,我们还是回户籍地参加高考吧!

      2. 据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了解,目前对于在粤、在深就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数量,相关部门还没有详细数据,但就此前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非户籍人口占深圳常住人口比例高达77%。而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此前该局曾就非广东户籍在深圳就读的学生数目进行一个粗略统计,虽然具体数据记者不得而知,但其表示,“基数比较大”。

      “在深圳,现在外省户籍的学生仍然不能参加高考,由于广东教育和高考与这些学生的老家的教育和高考方式存在差异,因此现在不少外省户籍的学生在深圳接受完义务教育后,都会选择回去老家读高中、参加高考。”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放开异地高考,恐怕这些原本选择回老家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就不回去了。

      4. 从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到异地高考准入,不能不说是教育部门倾听民众呼声的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准入条件又引来公众的质疑。有条件的准入看起来仿佛考虑的很周全,对家长唯一的限定就是除了没有户籍,其他条件该具备的都得具备,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放宽”政策,其实本质就是让学生除了拼出身还要拼自身。而最后的城市条件可以一票否定前两个条件,城市发展不需要的行业,不能成为把相关群体拒之门外的理由。

      其实公平只是相对而言。如果让在异地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回到原籍参加升学考试,或者是在异地接受完高中教育的学生回到原籍参加高考,由于两地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差异,势必会让学生由“优等”变成“差等”,最终被原籍学校拒之门外,这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是否又是不公平?如果让随迁子女在本地高考,那么必然会 “抢夺”本地考生的录取率,这对本地考生而言,是否存在不公平?这好像是一个悖论。

      【考点分析】

      一、问题

      模拟试题: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当前还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请你结合材料,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概括出这些问题。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解析】

      1、家长的准入条件高,与进城务工人群的普遍状况不符。家长有诸如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常住人口等限定。

      2、此次异地高考政策覆盖人群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能适应中国人口未来流动的趋势。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也即进城务工并不是唯一形式,其他还包括从城市到城市的流动,这种流动形式目前越来越多。

      3、容易流于形式。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权交给地方的职能部门,而地方为了防止“高考移民”会设置重重障碍,最终使得异地高考流于形式,

      二、意义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分析说明当前实施异地高考的积极作用。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解析】

      积极作用:

      1、促进教育公平。异地高考不同于高考移民,钻政策的空子破坏教育公平,异地高考是为了实现有户籍学生与无户籍学生的同等权利。

      2、传递出回应民意的积极信号,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随迁子女高考和求学因为户籍受到限制,对此给许多家庭和考生带来的不变,群众对此呼声很高,国家的积极回应无疑是顺应时代需求

      3、充分考虑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许多地方省内异地市报名高考,也有某些省份在率先出台允许非户籍考生在该省省参加高考的政策,尊重的人才流动带来的经济效益。

      4、更大的范围内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 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医疗,教育等权利,异地高考无疑是更好地保障公民享受基本权利,因此大范围内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

      三、对策举措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谈谈如何完善异地高考这一举措。

      要求: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解析】

      1、因地制宜,做足充分的调研。在方案设计时,切实地听取随迁子女家长和本地子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加大对“高考移民”现象的预防和打击。更需要防止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通过腐败等手段谋取高考权利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增加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的进程,尽快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教育发达地区需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

      4、树立全局的观念,统筹解决这一问题。从高考与录取的改革入手,跳过地区利益争执,适当限制地方政府的解释权,在更高层面保障异地高考考生的权利。

      【评论文章精选】

      加快教育均衡才能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实施

      只有加快教育均衡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实现教育均衡,是推行异地高考的需要,其实更是教育发展本身的需要。

      民间呼唤已久的异地高考改革,终于在实施时间上迎来了教育部的首次明确回应。虽然说这个“时间表”还相当粗糙,但10个月内出台方案的消息至少表明,对异地高考方案的调研和论证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即将走向公布、实施阶段。乐观地想一下,或许明年就将有部分考生可以免受户籍之限,方便地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了。

      推行异地高考已成共识,对此教育部门也早已明确态度。之所以方案迟迟难以出台,更多还是出于稳妥的现实考虑,避免造成新的不公。这其中,最让很多人担心的就是所谓“高考移民”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部强调将要实施的异地高考方案依然是“有条件准入”、“不完全放开”,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也要考虑家长的工作情况,应该说可以理解。改革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要的是,改革已经在路上。

      不过应该看到的是,“高考移民”本就不是异地高考的天然敌人。不必否认,“高考移民”客观存在,也事实上损害着本地考生的利益,但这并不是“移民”考生及家长的主观意愿,根本原因更在于教育领域中的现实不均衡。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直接催生出了“高考移民”的利益空间;二是高校招生计划的投放不均衡,许多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在办学地计划太多,人为制造出了高考中的招生不公平。

      换言之,推行异地高考之后,基于现实,对“高考移民”现象的预防和打击依然需要坚持,但更重要的,其实更应该在加快教育均衡方面作出更多努力。教育欠发达地区需要加快增加教育投入的进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尽快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地处较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更多计划均衡,降低在本地区过多的招生计划投入,逐步推行按地区考生人数投放计划,以真正从招生源头上实现公平公正。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县级市有合法稳定职业及住所即可落户,地级市工作三年可以落户,被称为我国户籍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或许,这客观上也对加快异地高考起到了促进作用户籍已经“放开”,再限制在户籍所在地高考有何意义?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实际上也为预防“高考移民”增加了难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只有加快教育均衡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实现教育均衡,是推行异地高考的需要,其实更是教育发展本身的需要。

      【政策表述精选】

      国务院关于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工作情况报告

      一、学习宣传和总体部署情况

      去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纲要。一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大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认真学习贯彻。总的来看,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一)广泛深入开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纲要精神的学习宣传。

      组织专题研讨培训,对35名主管教育的省(部)长、152名教育厅局长、5万多名各地教育部门干部和校长进行培训。开展全国范围的学习宣讲,组织纲要宣讲团,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学习宣讲。各省(区、市)及许多市县都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主要负责人出席并讲话。纲要颁布以来,中央主要媒体刊播有关重要报道6500多篇,刊发省委书记、省长、部长关于教育讲话和文章70余篇,刊发专家评论、访谈等600多篇。各级各类学校围绕纲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大学习、大讨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宣传,纲要的思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政策举措广为社会知晓。

      (二)建立健全推进纲要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成立由国务院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党政群20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各地都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其中7个省由省长担任组长,4个省由党委常委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共同担任组长,其余省份由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成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由64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委员组成,对国家重大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评估。建立分解落实机制,将纲要确定的190项重大任务,分解落实到60个部门和单位,各地也都制定了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建立部省、部部共建机制,教育部已与9个省签署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协议,与13个省共建24所直属高校,与34个部门共建52所直属高校。建立检查督促机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分10组对各地贯彻落实纲要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10个工作组多次分赴各地调研指导。

      (三)着力构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规划体系。

      注重横向贯通,以纲要为统领,结合教育各重点领域特点,研究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民族教育、艺术教育以及语言文字等10个专题规划。强化纵向衔接,以国家纲要为指导,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编制发布了各自的教育规划纲要,许多市县也制定了本地教育规划。体现远近结合,把纲要确定的10年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十二五”规划中,细化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目标任务、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阶段性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配套政策,国务院出台了开展教育改革试点、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要文件,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100多个重要文件,各省(区、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370多个文件,政策措施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涉及教育改革、发展、保障等各方面。通过一系列规划、政策,把纲要的大政方针细化为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措施,有力有序推动工作落实。

      华图教育

        【新手须知】历年职位表报考条件考试大纲在线模考|报名时间报名入口

      【备考资料】时政热点申论热点行测备考备考专题|备考和报考技巧

      【国考疑问】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导30问

      【辅导课程】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

    关注安徽华图官方微博,第一时间了解更多招考资讯!

      ——相关阅读——

      2021国考公告 职位查询 职位下载

      2021国家公务员报名时间 报名入口

      历年国考分数线及职位查询 冲刺密卷

      2021国考图书 备考资料 笔试试题 

      2021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 网校课程

      2021国考备考咨询 微信交流 QQ群

      以上是2013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异地高考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admin)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教师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1国考考前冲刺密卷
    2021年国考行测万人模考(第十一季—市地级)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搜索 畅言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