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备考资料试题|面授课程网校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微博微信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公务员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必考题型讲解

    2017-10-28 18:44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安徽华图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华图考试动态信息: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必考题型讲解。更多关于国考言语理解,表达必考题型讲解,国考阅读理解,安徽华图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anhuihuatu)认证号和交流群(国家公务员考试QQ群)获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备考资料。

       言语理解与表达必考题型讲解

     

      行测言语模块主要分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逻辑填空,这三大题型又细化成许多小题型,今天小编就给考生们分享下,言语必考的题型的解题思路及其方法。

      一、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是所有题型的基础,考察应试者对整个文段的把控能力,整个文段分为有主旨句和没有主旨句两种情况,有主旨句时,考生需要通过关联词和行文的分析去需要主旨句,进而分析哪各选项和其语义相近,进行同义替换。没有主旨句时,考生需要对正片文段进行全面的概括,归纳共性。

      下面通过试题来给大家具体进行讲解:

      第一种情况:文段中有主旨句

      【例1】(山东-行测-2013)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赞美的可信度要靠批评的自由度来检验。如果我们处在一个不能自由表达批评意见的环境中,那么无论赞美的声音表达得多么充分,也不能让公众信以为真,因为最真实的评价总是在一个可以自由竞争的言论环境中产生的。一旦缺失了这一保障赞美言论公信力的制度土壤,哪怕赞美真的是出自当事人的真情实感,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赞美与批评是矛盾的统一体

      B. 真实的赞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C. 批评和赞美都需要自由的言论环境

      D. 能够自由表达批评才能有真实的赞美

      【答案】D。

      【解析】文段开头就提出观点“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进行正面理解就是:赞美有意义,批评要自由。文段后面出现两个反面论证,“如果……不……”和“一旦缺失……”说明要自由的批评以及赞美需要自由批评,更加论证了观点句,对观点句进行同义替换的是D选项,A,C选项将批评与赞美混淆为并列关系,这是常见的陷阱选项,在分析文段时一定要看清文段强调的侧重点,不可想当然的进行选择,B选项缺失批评这一主体,可直接排除。

      第二种情况:文段中没有主旨句

      【例2】(春联-行测-2011)从羊皮纸、竹简到纸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从摩尔斯电码、二进制代码到影像的数字化,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精神产品的传播也越来越迅捷。特别是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内容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视频、音乐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同时,借助科技创新的种种新工具,人们可以以更快捷的速度,制作精彩纷呈的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手机报纸、网络出版、有声读物等等,并由此创造出一个个全新的文化产业。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文化的进步包含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B. 科技创新使文化创新的潜力变得无穷

      C. 科技创新大大推进了文化创新的进程

      D. 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工具和载体

      【答案】D。

      【解析】文段通过并列关联词“同时”可以看出是并列关系,分分结构,文段第一层含义是科技的发展使得文化的载体变轻盈,带来一系列的发展,第二层含义是科技进步又为文化提供了新工具使得文化产业全新的发展。A选项表述错误,文段讲述的是科技对文化的作用。B选项潜力变得无穷是夸大了科技的作用,予以排除。对比C,D选项,C选项笼统的表述了科技对文化的作用,D选项落实了文段两层的重点主体词,“载体”和“工具”,因此答案优选D选项。

      二、意图判断题

      意图判断题是基于主旨题的基础上,去寻找它隐藏的“对策项”,如果没有基于主旨的对策项,考生只需按照主旨题去考虑答案即可。那有些考生在判断“对策项”上,总是有自己的误解,我们看到对策引导词“需要,应该,应当,务必,切实等”就可以判定这是一个“对策项”。下面给考生分析一个意图题,让考生感受一下,意图题的对策项如何选定,得出答案。

      【例】(国考-行测-2014)对老百姓而言,不仅仅是在乎价格涨了几毛、降了几毛,而是想知道自己掏的钱是不是冤枉、是否合情合理。消费者之所以对电价等资源品价格波动那么敏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类价格多由政府制定,经营者又多是国有垄断企业。成本不公开、定价不透明,经营企业会不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品价格改革产生疑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公众对资源品价格波动相对比较敏感

      B.资源品价格改革应给予公众知情权

      C.垄断才是资源品价格难以改革的真正原因

      D.政府应该退出资源品价格制定机制

      【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出现设问的问号,一问一答,我们由标点符号的提示,可知文段最后一句正是文段的主旨句所在,我们重点分析最后一句话“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品价格改革产生疑虑。”我们看到原因分析是公众和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也就是公众缺少知情权,那么针对公众对资源品价格改革疑虑这一问题的对策就是要公众有知情权,故此题选B,A,C选项非对策项直接排除,D选项提出的对策并不是造成问题原因所暗含的对策,干扰选项,予以排除。

      三、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不同于上面的主旨以及意图题,细节题很多时候考察的是对细微处的查找能力,所以小编建议考生是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比较的匹配选项。在细节题的陷阱方面,小编给考生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1. 无中生有的选项,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形式,文中没有涉及这个话题,选项捏造产生的。

      2. 偷换要素包括:偷换概念、偷换时态、偷换逻辑关系、偷换语气、偷换数量,考生在审查选项的时候,需要把这个注意点找出来与原文进行比对。

      下面来讲解一道试题:

      【例】(联考-行测-2011)一战后,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德国整个学术文化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述,马克斯·韦伯名震整部社会科学史,施密特是影响现代宪政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心理学方面,格式塔学派也悄然兴起;在文学上,霍普特曼和托马斯·曼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双星闪耀,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是上个世纪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戏剧、电影和音乐亦都迅速进入黄金时代,风格变得迷人而多样化。德国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经济上所失去的,从科学和文化上赢回来。对于当时内外交困,14年间更迭了多次内阁的政权来说,这样的繁荣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A.一战后德国在学术文化方面引领世界

      B.德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C.学术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

      D.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往往是相互促进的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可将各项与原文进行对应。A项,对应文段第一句“一战后,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德国整个学术文化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文段只说“呈现繁荣景象”并未提及“引领世界”,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B项,未提及德国政府重视那些方面,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C项,对应文段倒数第二句“德国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经济上所失去的,从科学和文化上赢回来。”可以得出学术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符合原文;D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文段提及得,但是并没有提及二者的关系,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所以答案选择C。

      四、语句衔接题

      语句衔接题,最重要的解题技巧就是话题一致的方法,把握文段的中心话题,根据语义内容进行话题的衔接,同时考生在做题时,也要注意标点符号,关联词这样的微观提示进行解题。

      【例】(国考-行测-2017)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料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能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 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 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 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答案】C。

      【解析】首先观察题目横线部分前面是所以这样的结论引导词,更重要的是,前面是句号,也就是说让考生填入的是基于整个文段总结的一句话,我们要从文段整体进行把握,文段开头提出许多学者把“全球变暖”问题当做是“科学问题”讨论,一个转折关联词“实际上”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全球变暖”应从历史的角度去讨论,“但”字一个转折,后面继续承接作者的观点指出“全球变暖”文字记载很少,只能依靠的是“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说明了从历史角度讨论“全球变暖”问题时比一般历史课题困难的,因此选择C选项。B选项很多考生误选,但文段中作者提出的观点就是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全球变暖”问题,B选项和作者的观点矛盾,所以要排除。

      五、下文推断题

      下文推断题的提问方式是: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考生看到接下来这三个字就明白,既然文段是往下承接,与之最紧密的语句应该是它的上一句也就是文段的尾句,考生需要对文段尾句认真分析,与尾句话题衔接一致,选择选项。

      【例】(四川-行测-2015)大唐帝国的开放品格和强盛的国力,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作为唐朝手工业产品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对海外诸国都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域外对唐朝舶来的丝绸、瓷器等物品的追逐,就好比时下潮人对苹果手机和Ipad的垂青一样。唐三彩也裹挟在这种洪流中漂洋过海,生根发芽。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论述的是:

      A.唐三彩在域外的流传和影响

      B.域外崇尚唐朝物品的各种表现

      C.唐朝货品的运输路径和方式

      D.唐朝对周边国家的巨大影响力

      【答案】A。

      【解析】考生认真分析尾句“唐三彩也裹挟在这种洪流中漂洋过海,生根发芽。”出现新的话题“唐三彩”,那么下文就会承接这个新的话题往下衔接,A选项就是最优答案。

      六、语句排序题

      排序题是众多考生最头疼的题之一,这个题需要学生从关联词,重复词扥细微处找规律,其实还需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句与句之间的话题一致衔接,目前我们排序题考察的重点是6句的衔接,我们需要找到某2句或者3句之间衔接的同一话题进行选项的绑定,选中答案。

      【例】(吉林-行测-2014)①上佛来山,敬香不是主题,大多数游客到此,是来赏花的

      ② 每年春天,围绕于佛来山山腰的梨花便千树万树了

      ③ 其道场是普贤菩萨,再加山势陡峭险峻,于是有了“与峨眉姐妹耳”

      ④ 清末,佛来山的黄皮梨就已闻名

      ⑤ 唐时,佛来山就建庙礼佛

      ⑥ 佛来山的乡民,种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⑤⑥②③④①

      B. ⑤③①⑥④②

      C. ⑥①⑤②③④

      D. ①②⑥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我们来观察这6个句子,会发现②④⑥在承接“梨”这个话题,可以归为一组,绑定起来,接着我们观察选项,A、B、C、D,4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将这3个句子绑定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直接锁定B选项。

      七、逻辑填空题

      逻辑填空是考生最喜欢用语感做的一个题型,然而你的语感凶狠的靠谱吗?是不是存在偶然性啊?其实这类题考生做错的很大部分原因是缺乏对文段的语境分析,这类题需要我们语境分析加词语辨析的选择答案。

      【例】(国考-行测-2013)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化是对民族性的_______和挑战。它要求我们既要从民族的角度进行思考,也要学会从全球的角度进行分析;既要进行纵向思维,在发展中传承历史经验,也要注重横向思维,在_______中汲取他人之长。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同化 交流 B.排斥 沟通

      C.超越 比较 D.吸纳 协商

      【答案】C。

      【解析】这个题需要对文段透彻的分析,第一空,横线后边有这样一句提示语句“全球化要求我们既要从民族的角度进行思考,也要学会从全球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见全球化其实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民族角度,二是全球角度。如果选择“同化,吸纳,排斥”都无法体现出全球化的这两个特性,可见全球化是对民族性的超越,全球化包含着民族性,又不仅仅是民族性。因此这个题通过分析语境,可知C答案为最优答案。

      通过对上述言语必考题型的分析,希望考生在练习做题过程中,避免误区,提高正答率。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推荐:

    招录公告】【职位查询】【考试大纲】【成绩查询

    历年试题】【时政热点】【图书教材】【演练模考

    线上讲座】【网校课程】【笔试课程】【面试课程

      ——相关阅读——

      2021国考公告 职位查询 职位下载

      2021国家公务员报名时间 报名入口

      历年国考分数线及职位查询 冲刺密卷

      2021国考图书 备考资料 笔试试题 

      2021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 网校课程

      2021国考备考咨询 微信交流 QQ群

      以上是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必考题型讲解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admin)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教师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1国考考前冲刺密卷
    2021年国考行测万人模考(第十一季—市地级)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搜索 畅言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