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国企招聘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 试题库职位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事业单位 在线咨询
    合肥 在线咨询
    安庆 在线咨询
    蚌埠 在线咨询
    亳州 在线咨询
    巢湖 在线咨询
    池州 在线咨询
    滁州 在线咨询
    阜阳 在线咨询
    淮北 在线咨询
    淮南 在线咨询
    黄山 在线咨询
    六安 在线咨询
    马鞍山 在线咨询
    宿州 在线咨询
    铜陵 在线咨询
    芜湖 在线咨询
    宣城 在线咨询
    华图商城 在线咨询
    0551-63662985
  • 2017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语文基础知识(词句理解题)

    2017-04-13 09:04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 来源: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QQ群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同步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发布综合应用能力:2017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语文基础知识(词句理解题)。更多关于2017安徽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考试,安徽事业单位备考资料,安徽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的内容,请关注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安徽事业单位招考(ahsydwzk)公众号和交流群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QQ群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为帮助考生备考2017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在此为你整理发布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综合应用能力(词句理解题)。此外,安徽华图为您提供2017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材,希望对广大事业单位考生有所帮助。收藏本站或者关注微信:世纪青年(anhuihuatu)认证公众号获取更多备考资源。欢迎加入2017安徽事业单位招聘QQ群:172882595。

    历年省考考试题演练尽在砖题库

    2017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语文基础知识(词句理解题) 

     词句理解题 

      例 1、(2012 年天津事业单位)发挥创造性,离不开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注重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间的差别。它要求对公认为完美无缺的定论持怀疑和批评态度,富于挑战性地对待传统和习惯的思维模式。正如李四光所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求异思维( )。

      A.是对已知的矛盾进行揭示 B.是富有怀疑和批评态度的思维模式

      C.是李四光所用过的思维方式 D.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

      【答案】B

      【解析】找到文中的“求异思维”后面就是引导的词语的意思,A 选项不对,文中说的是“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C 不对,是类比。D 选项不对,不仅是创新。文中提到“它要求对公认为完美无缺的定论持怀疑和批评态度,富于挑战性地对待传统和习惯的思维模式”,故选项 B 最符合原文,

      例 2、(2012 年安徽)“Core Competence”通行的中文翻译是“核心竞争力”,但它的准确译法应该是“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不是公司独有的某种技术或工艺,也不是公司内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能力,而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公司集体学习、运作的结果。核心能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本源性的,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一个公司凭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才能不断催生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下列对“核心能力”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B. 核心能力不是指个人能力,而是指公司独有的技术

      C .核心能力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可能性很大

      B. 核心能力与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和利益无关

      【答案】A

      提问方式:对文中划线部分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文中“XXX”如何理解、 “XXX”可以理解为/指的是……

      对“XXX”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文中划线部分语句理解正确的是……

      解题思路:定位原文,找到该词。

      解题技巧:① 不选字面含义

      ② 标点符号“:——”后面

      ③ 提示性词“是、即、也就是说”后面

      【解析】A 选项,定位原文,找到核心能力,后面不是……也不是……引导的内容可以直接忽略,看“而是”引导的内容“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一句的精简压缩,后半句“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原文“是公司集体学习、运作的结果”的同义替换,因此符合文意。故本题答案为 A。

      例 3、(2011 年新疆)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约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他的躯体上一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一个蒙羞的灵魂,一个堆积着厚厚冰雪的灵魂,一个插着无数把刀的灵魂,在两千多年前安息了。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李陵在冰雪中远去,远去。人们一直遥望着的,是那一个背影。人们感受到李陵灵魂里的冰雪。

      这段文字中,对“冰雪”一词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李陵死在“大雪满弓刀”雪地 B. 李陵一直顶着叛变罪名

      C. 李陵远离故土客死寒冷的北方 D. 李陵一直承受辱骂指责

      【答案】A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冰雪”一词与文段的主旨密切相关,且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冰雪”在文段中有两层含义:①“冰雪”暗示了李陵远离故土,最后客死在北方;②李陵一直生活在叛国的阴影中,这是“一个蒙羞的灵魂”,“冰雪”象征着他所承受的冷眼、指责和叛变罪名,B、C、D都是引申项,A 选项是字面含义,不对,故本题答案为 A 选项。

      例 4、(2012 年吉林)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 20 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了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对“足够的力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 20 世纪所取得的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

      B. 地球上的生物施加给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

      C. 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和地球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 人类所获得的空前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力量

      【答案】A

      【解析】根据原文“只有到了 20 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能获得足够的力量,有效的改变了它所在的世界”可知,作者认为这种力量能够有效的改变自然。D 项中的“社会力量”有误。B、C 项没有强调人类。因此选择 A 项。

      例 5、(2011 年吉林)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 5 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 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C. 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D. 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最后一句“地球在最初的 5 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可知,“初生水”就是火山喷发的水蒸汽冷却后形成的水,所以 B 正确。

      例 6、(2012 年山东、2012 年贵州选调)“煎饼人”是“门门通、门门松”的万金油式的“知道分子”,他们不是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而是力求在各个领域都至少获得一些基本知识。他们爱好浅阅读,极度依赖搜索引擎,缺乏思辨力和想象力。他们的涉猎面铺得薄而大,像煎饼一样,但没有厚而重的知识积淀。在信息时代,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稀缺信息的能力有其积极的一面,

      关于“煎饼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善于学习新知识 B.

      C. 热衷涉猎而不求甚解 D. 占有大量稀缺的信息资源

      【答案】C

      【解析】由文段中“门门通、门门松”和“他们不是专注于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而是力求在各个领域都至少获得一些基本知识”可知,“煎饼人”热衷涉猎,文段后半句“但”转折后也强调他们“不愿意深究某一主题”,说明他们不求甚解,因此选 C。

      例 7、(2012 年天津事业单位)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就知道作书人的意思。意思是离不开语言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杖。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

      忘言”,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对文中“得意忘言”一词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白了文句的字面意思,就要忘记文句

      B. 明白了文句精神实质,就要忘掉文句

      C. 懂得了文句精神实质,就不拘泥于文句

      D. 懂得了文句的字面意思,就不受文句限制

      【答案】C

      【解析】 文段想表达的意思是,读书时,读懂了书中所有的话,也未必就知道作书人的意思,强调的是不要局限于文字本身,而要理解文句的实质。A 项和 D 项中的“字面意思”错误;B 项不应该是“忘掉语句”,而应该是 C 项中的“不拘泥于语句”。正确答案为 C。

      例 8、(2012 年上海)未来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还会上涨,欧美市场资金价格的泡沫还会继续膨胀,但短期调整或上涨速率放慢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

      对这段文字中“未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指马上立刻 B. 指不久的将来

      C.指长期趋势 D. 指很久以后

      【答案】C

      【解析】文段前半部分强调“未来”价格还会上涨的趋势,但是之后指出“短期”内上涨放慢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与“短期”与“长期”对应。相因此答案是 C 选项。

      例 9、(2012 年江苏)飞扬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及相应的智能手机发展迅猛,然而近来一些 IT 公司通过专利权直接或间接向飞扬公司发难,如通过索取专利使用费抬高飞扬公司硬件生产商的成本,禁止其销售等。飞扬公司在操作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对专利问题的马虎态度,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文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寓指:( )

      A.技术上的缺陷 B.设计上的败笔

      C.应用上的漏洞 D.法律上的软肋

      【答案】D

      【解析】这里的“阿喀琉斯之踵”是对前文“对专利问题的马虎态度”也即“一些 IT 公司通过专利权直接或间接向飞扬公司发难”这里的专利权问题涉及法律层面。故本题选 D。

      例 10、(2009 年广东)戏剧和书法篆刻家使用的繁体字等小众文化产品,正面临阵地锐减、影响下降的处境。这样的表现,从技术层面说,并无大的问题,因为实用主义统治的时代,那些已经不甚实用的东西,可以退出技术的范畴,但是,从文化产品的延续性而言,那些被动辄几千年中国文明史检验了的文化,它绝不能不为人知,也不能只由书法家、戏剧家等专门人士扛着,如果最后的结果即是这样,那么终会曲终人散,留下一段段文化悲剧。

      文中“文化悲剧”指的是( )。

      A.大量历史文物流失海外 B.繁体字被简体字取而代之

      C.多种民间曲艺面临失传困境 D.少数民族生活被现代生活同化

      【答案】C

      【解析】“从文化产品的延续性而言……, 它绝不能不为人知”“那些被动辄几千年中国文明史检验了的文化,它绝不能不为人知,也不能只由书法家、戏剧家等专门人士扛着”如果这样,那么“曲终人散”,这里指的只能是传统文化的后继乏人,渐渐不为人知。答案为 C。

      例 11、(2011 年江西招警)任何超越都是具有边界性的,换言之,我们只有看到了作为竞争对手西医的存在,我们才能感受到中医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存在的事实,试想,在清朝末年鸦片鸦片战争之前,我们从未遭遇过西医,我们还能提出废除中医的想法吗?显然不能,之所以有些人批评中医,是因为看到或者至少是从表面看到,西医无论从效率还是从效果上,都比中医有优势。这种认识恰恰是中医超越自身边界条件。

      根据文意,对上述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医已经在于西医的竞争中落后 B.中医的地方特色阻碍了自身前进

      C.批评中医的人实际上是维护中医 D.与西医的比较推动了中医的发展

      【答案】D

      【解析】句子理解题。划线为第一句,后面“换言之”即是和划线句的同样的表达意思,只要把后面的意思理解清楚即可,后面说到和西医的对比看出我们中医的缺点,所以这种比较有利于我们改进我们中医的缺点,推进中医的发展,所以答案为 D。

      例 12、“口号”用于政治动员是“古已有之”。陈胜、吴广的“大楚兴,陈胜王”,李自成的“迎闯王,不纳粮”,无不发挥着鼓动人心的作用。但从口号的使用密度、强度及其发挥的巨大功能而言,20 世纪 20 年代那一场国民革命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在这场革命中,组织者第一次有意识地、大规模精心运用各种形式的标语口号,编制革命话语,动员一般民众,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搅动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自此,口号成了各种革命和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动员手段。即使到了和平建设时期,我们仍在用口号来动员群众,汲取资源,推行政策。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国民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自此口号的激励动员作用被极大地开发了

      C.口号的运用对国民革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口号在革命时期和和平时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答案】B

      【解析】从后文“正是在这场革命中,组织者第一次……运用各种形式的标语口号……,编制革命话语,动员一般民众……。自此,口号成了各种革命和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动员手段”中可以看出,口号自此次革命后激励群众的作用变得必不可少。选项 A 主体不对,文段谈的是“口号”不是“国民革命”,C、D 选项没有解释到底口号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什么方面。因此,本题选 B。

    安徽人事考试网推荐:

    招聘汇总】【历年考试题】【时政热点】【每日一练】【图书教材

    面试资料】【在线模考】【网校课程】【笔试课程】【面试课程

     有问题问图图,图图为您在线解答》》
    安徽华图官方微信 世纪青年:anhuihuatu 安徽华图官方微博 @华图公务员考试热点 华图手机商城 图图说试:huatumall

      ——推荐阅读——

      招考信息--2020安徽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职位表|报名入口|备考咨询

      面试相关--2020安徽事业单位成绩查询|成绩排名|资格复审|面试公告

      辅导课程--2020年安徽事业单位笔试课程|面试课程|图书|网课

      备考指导--2020安徽事业单位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资料|历年试题

      以上是2017安徽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语文基础知识(词句理解题)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

    (编辑:图小乐)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0年安徽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2020年聚焦两会新考点事业单位时政周播

    考试工具砖题库练题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试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职位 咨询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